《關於整訓軍隊的指示》

  抗日戰爭轉入戰略反攻前夕,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1944年 7月。發出的部署整訓軍隊的重要檔案。由毛澤東起草,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修改通過。

正文

抗日戰爭開始後,經過七年艱苦奮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已發展到47萬人,民兵達210萬人。這些隊伍由於長期分散游擊,集中訓練極少,遠不能適應戰略反攻,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以及對付國民黨當局可能發動內戰的需要。據此,中共中央發出了這一檔案。它分析了當時國內外形勢,提出:各解放區的抗日武裝力量應在不妨礙戰鬥和生產的條件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間隙,輪番整訓部隊,開展練兵運動,提高武裝力量的素質,為反攻時擴大武裝力量準備條件。整訓內容分軍事、政治兩個方面。軍事整訓就是練兵。練兵以提高射擊、投彈、刺殺等技術為主,學習游擊戰和攻堅戰術為輔。在訓練方法上,要求學用一致和開展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學的民眾運動,改掉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弊端。在領導方法上,強調幹部以身作則,高級幹部不分文武,下操5~7天,以堅定信心,造成熱潮;注意使骨幹與民眾相結合,組織競賽,表彰先進,推廣典型。還規定軍區辦抗日軍政大學分校,軍分區辦教導隊,縣、團辦輪訓隊,大量培養骨幹,提高幹部的練兵、帶兵、用兵、養兵能力。
對軍隊政治工作,指示中規定,要根據古田會議決議《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精神,檢討缺點和錯誤,發揚成績,總結經驗,獎勵英雄、模範,以調動民眾的革命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保證整訓任務的完成。
指示中還提出,民兵和自衛軍不但是堅持和發展根據地、配合部隊作戰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擴大八路軍、新四軍的兵員來源,應總結民兵和自衛軍的經驗,重新整理編制。要求各縣舉辦班長教導隊,造就民眾武裝幹部;普通中等以上學校需增設軍事教育課程,為在不違農時和勞動同戰鬥相結合的原則下實現全民皆兵打下堅實基礎。
八路軍、新四軍、民兵和自衛軍遵照這一指示的精神,分期分批地開展了大整訓、大練兵運動。中共中央華中局、 晉綏分局等還結合本區情況, 專門作出了加強練兵與軍隊大整訓的決定。許多軍區政治部就改進政治工作問題發出指示,組織部隊開展以反軍閥主義習氣、改善官兵關係為中心的政治訓練和尊乾愛兵活動。經過整訓,到1945年 4月中國共產黨舉行第七次代表大會時,八路軍、新四軍正規部隊發展到91萬多人,軍政素質已有很大提高,成功地實施了由分散到集中、由防禦到進攻、由游擊戰為主到向運動戰發展的偉大轉變,並為解放戰爭時期進行的新式整軍運動和利用戰役間隙整訓部隊,提供了經驗。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