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後樂》

《開元後樂》是晚唐代詩人薛逢的作品之一。這首詩寫唐玄宗開元時期(713-741)的音樂。

作品信息

【名稱】《開元後樂
【年代】晚唐
【作者】薛逢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開元後樂
莫奏開元舊樂章,樂中歌曲斷人腸。
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國金車十里香。
一自犬戎生薊北,便從征戰老汾陽。
中原駿馬搜求盡,沙苑年來草又芳。

作品鑑賞

這首詩寫唐玄宗開元時期(713-741)的音樂。作者聽了開元樂,想起開元時期的盛況,感嘆當時唐朝的衰落,就寫了這首詩。
首聯“莫奏開元舊樂章,樂中歌曲斷人腸。”詩歌的第一句幽怨深邃:不要再奏響那些霓裳羽衣舞和秦王破陣舞曲(雖然出現在李世民時代,但是開元時期仍在演繹),那是過去《憶昔》的回憶,想到這些,那輝煌的時代,對比此時兵荒馬亂,“路有凍死骨”的慘景,真是斷腸人在天涯,悲從心起。
頷聯“邠王玉笛三更咽,虢國金車十里香。”寫兩處場景的不同比較,王室後孫卻遭遇軟禁,生不如死,在三更尚不能眠,笛聲哽咽,催人淚下,而那單單一個虢國夫人的車馬,就是貼金鑲鑽,所謂寶馬香車,暗示開元時候的物質生活糜爛,更飄逸出了夫人使用的薰香。兩處對比烘托出唐朝政治失利者的悲哀和當朝者和寵臣們的逍遙。
頸聯“一自犬戎生薊北,便從征戰老汾陽。”安祿山的胡人背景有《胡鏇舞》為證,大概的詞句為,“內有太真外祿山”。因此,說他們是蠻夷之亂也不為過。安祿山在薊北築城招兵買馬,貯存武器錢糧,謀反叛變,汾陽王郭子儀不顧年事已高,開始出戰。
尾聯“中原駿馬搜求盡,沙苑年來草又芳。”最後一句,詩人發憂古之思,看到悽慘情景,不由嘆聲遽然,戰事連連,中原的男兒被抓為壯丁當兵,連駿馬都搜求一空;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歲月變遷,沙苑之戰,以少勝多,取得勝利。但是這一切過去,意義也不過如此。老百姓死的死,亡的亡,只有這青草還在生長,其他的都轉瞬即逝。
這首詩採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從開元後樂講音樂這個題目,寫出唐代興衰的大感觸來。這種以小見大,還有見微知著的作用。

作者簡介

薛逢
唐代詩人。字陶臣,蒲州(今山西永濟)人。會昌(841-846)年間進士及第,授萬年尉。歷官侍御史、尚書郎等職。曾兩度被貶。後官至秘書監。《全唐詩》輯其詩一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