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雨》

《長相思·雨》是南宋詞人万俟詠的一首聽雨小令。這首小令抒寫孤客聽雨愁思。上片著重渲染雨夜的孤寂氣氛;下片直抒愁懷。通篇寫雨而不出“雨”字。

作品原文

長相思①
一聲聲,一更更②。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③難平。不道④愁人不喜聽,空階⑤滴到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名。
②一更更:一遍遍報時的更鼓聲。
③恨,遺撼。
④道:知。
⑤階:台階。

白話譯文

雨一直下著,聽著窗外的雨滴聲,直到深更都難以入睡。雨中的芭蕉和屋裡的油燈此時似乎也變得多情起來,安慰孤獨的我。
好夢難成,此恨難消,窗外的雨可不管憂愁的人喜不喜歡聽,仍是不停地下著,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來。

創作背景

此文系詩人早年所作,屢試不第,羈旅異鄉,幾欲灰心,恰逢陰雨,徹夜難眠,有感而發此作。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万俟詠作詞喜用淡語,且工於音韻。這樣連續重複用字,吟詠起來便很有音樂上的美感。《雨》首句“一聲聲,一更更”形容雨聲,連用兩個疊宇,描摹雨斷斷續續的聲音,既顯得形象,在聲音上也顯得貼近。雨聲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為人夜深難寐。“窗外芭蕉窗里燈”,聽雨之人點。一盞孤燈,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聲音,使雨的聲音更加響亮。“此時無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無限”二字又使這種直言顯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無限,心事無邊,卻不知究竟是什麼樣的心事使人長夜失眠,寂寞聽雨。“夢難成,恨難平”,用兩個“難”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難以入睡,所以道.“夢難成”,連暫時逃避到好夢中去都是一種奢望;又因情在心頭輾轉,更兼一夜風雨,觸動愁思,故日“恨難平”。但是雨不管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聽”,只管“空階滴到明”。“愁人”怪雨無情,不顧人的心情,就這樣在空洞洞的台階上一點一點滴到天明,這說明人一夜未睡。“一聲聲,一更更”的雨聲,淒淒涼涼,仿佛人心中的愁緒一般,永遠沒有盡頭。全詞無一處提及“雨”字,卻處處是雨。作者將雨聲與聽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無痕跡,顯示出高超的運筆功力。

名家點評

當代詩歌評論家李元洛《曾是驚鴻照影來宋詞之旅》:北宋万俟詠的《長相思·雨》也曾回應以他年的雨聲,詞都是寫男女相憶之情,在藝術上啟發了蔣捷,但卻遠不及蔣捷詞感情世界的包孕深廣。
明代著名文學家楊慎《楊慎詞品校注》:情真景真,淋淋漓漓。你看知我吾相思,我甘心兒為你死,死亦猶是也。

作者

万俟永,字雅言,號大梁詞隱。宋徽宗時曾任大晟府制撰。紹興五年補下州文學。事跡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王灼《碧雞漫志》。有《大聲集》五卷,不傳。趙萬里輯得二十九首。黃升則稱其詞“發妙音於律呂之中,運巧思於斧鑿之外,平而工,和而雅”(《花菴詞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