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

《鐘樓》

鑄成高嶺寺里那座傳說中的名鐘的匠人石松和一個名叫英實的女孩比鄰而居,安度晚年。一天,石松和英實聊起往事。石松的祖父是一名出色的鑄鐘匠人。石松雖為下人。

基本信息

詳細資訊介紹

更多外文片名:

Glockengiesser, Der .....West Germany

종각(부제: 또 하나의 새벽을 그리며)

導演

楊周南Ju-nam Yang

編劇

Nam Cheong

No-hyang Kang

影片類型:

動作/劇情

片長:

West Germany:99 min (Berlin Film Festival)

國家/地區:

韓國

對白語言:

韓語

劇情介紹

鑄成高嶺寺里那座傳說中的名鐘的匠人石松和一個名叫英實的女孩比鄰而居,安度晚年。一天,石松和英實聊起往事。石松的祖父是一名出色的鑄鐘匠人。石松雖為下人,卻和戀人玉芬約定,要為她鑄一座可以發出世上最美妙聲音的鐘。玉芬猝死離世,石松為鑄鐘而努力。石松學習鑄鐘十年,師父死後,石松四處漂泊,結識了一個寡婦,並與之生活在一起。當年,石松的祖父在與另一位高手的競爭中敗北。石松偷走祖父和另一位高手鑄的鐘。為了鑄出無以倫比的鐘,石松嘗遍千辛萬苦,妻子也在生下女兒後死去。最後,石松將祖父和另一位高手的鑄鐘熔化為鐵水,終於鑄出了可以發出天籟之音的鐘,卻遺失了自己的女兒。英實聽後,懷疑自己就是石松失散的女兒,她曾聽說自己的父親正是一名鑄鐘匠人。此時正值二戰時期,日本侵略者四處掠奪,並要求人們獻出高嶺寺那座神奇的鑄鐘。石松不忍自己的心血被敵人踐踏,將鍾偷出來,從懸崖上跳了下去,最終死在了英實的懷裡。

導演介紹

楊周南出生於首爾,1932年在李弼宇、李明宇兄弟推薦下進入경성攝影所學習剪輯,1935年擔任了韓國最早的有聲電影《春香傳》的助理導演,次年執導《美夢》一片而正式成為導演,但他卻在之後一直只從事錄音和剪輯方面的工作。韓國戰爭期間楊周南曾經參與過國防部政訓局紀錄電影的製作,1957年之後重執導筒拍攝了包括《鐘塔》《母情》在內的幾部代表作品,但之後又回到了剪輯師的位置上,並沒有更多作品面世。

幕後製作

影片通過石松和英實的對話,以插敘的形式將現在與過去兩個時空架構到一起。這種敘述方式,可以令觀眾更加直接感受到敘述人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樂。這種全新的敘述方式也開創了當時電影界的先河,好評如潮。電影在內容和影像表達方面也極盡“韓國式”風格,處處可見當時國人的苦難生活。主人公性格里的倔強、執著,以及時間帶給他的領悟、悔恨等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男演員許長江和一人分飾三角的女演員文貞淑在該片中展示了他們精湛的演技。本片也是首部韓國電影界專為競選國際電影節而籌劃的作品。

威廉·巴特勒·葉芝作品

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Abbey Theatre)的創建者之一,被詩人艾略特譽為"當代最偉大的詩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