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纏道·燕子呢喃》

《錦纏道·燕子呢喃》是由北宋宋祁寫的一首詞。

概況

【作品名稱】錦纏道·燕子呢喃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宋祁
【作品體裁】詞

原文

錦纏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

作者

宋祁
(998—1061)字子京,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宋天聖二年與兄郊(後更名庠)同登進士第,奏名第一。章獻太后以為弟不可先兄,乃擢郊為第一,置祁第十,時號“大小宋”。歷任大理寺丞、國子監直講、史館修撰。與歐陽修同修《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謚景文。范鎮為撰神道碑(《宋代蜀文輯存》卷九)。其詞多寫個人生活瑣事,語言工麗,王國維稱道其《木蘭花》“‘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人間詞話》)。清人輯有《宋景文集》。近人趙萬里輯有《宋景文公長短句》一卷。

賞析

此詞敘寫春日出遊的所見、所聞與所感。詞的上片著意描寫春景,下片著重抒發遊興。全篇緊緊圍繞春遊這一主題,既描繪了桃紅柳綠、花鳥明麗的春日景色,又有聲有色、淋漓盡致地抒發了郊遊宴樂的豪情逸興,字裡行間洋溢著對春日景色的迷戀熱愛之情和對郊遊宴樂生活的嚮往讚賞之意,這是詞人生活方式、人生態度的真實寫照和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
起首兩句以報春燕子的呢喃聲開始,聲形兼備、時空交織地表現出春光迷人、春晝變長的意象。接下來兩句描寫春色蓬勃的園林,“萬花如繡”一語以人工織繡之美表現大自然旺盛的生機,很見特色。上片結尾三句,以擬人的手法,將海棠擬為胭脂、柳葉喻為宮眉,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日圖景:經雨的海棠,紅似胭脂;柳葉兒不是才舒嬌眼,而是盡展宮眉,翠拂人首。
過片兩句既點明了郊遊之樂,又活畫出詞人自身的情態。“醉醺醺、尚尋芳酒”,前三字是一個近景特寫,後四字醉而更尋醉,以“尚”字的遞進渲染出恣縱之態。最後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詩中“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意。此三句是承上陽春郊遊的無比歡暢,是尋樂意緒的延續和歸宿,故呈現出明麗柔媚的色彩。
此詞一反當時詞壇以哀情寫春景的風氣,以鮮明的色彩,生動的形象,擬人化的手法活靈活現地描繪春色的明媚、美好和春意的熱鬧,以“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等描繪了狂放的自我形象,從形象到感情都直接可感,從而也使此詞當時詞風中自具一格。
總之,這首詞以風流閒雅的筆調,通過明媚鮮妍的藝術形象和歡快酣暢的情致與韻律,抒寫了及時行樂的人生況味,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