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統治》

《金錢統治》

當人類剛剛撫摸到圓潤的錢緣,皇權就試圖主宰天下財富,歷代幣制更迭的背後不過是一場封建統治者分配財富的遊戲,統治者手中的刀槍真能主宰財富嗎?五千年歷史長卷中,每當皇權自認為可以統治金錢,便會被金錢反噬。一次次戰亂的背後都有財寓原罪,但一次次盛世輝煌何嘗不是順應了貨幣天道。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每個人關於金錢的困惑,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答案
很多人被金錢統治,《金錢統治》或可讓你統治金錢
人民幣豈能屬於美元霸權?
今天的錢,明天如何才能更值錢?
通脹通縮,升息降息,背後規律是什麼?
金融政策調整,房產股市沉浮,如何解讀其中邏輯?
法國前總理羅卡爾、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
中國證券報社社長林晨、鳳凰衛視財經主播曾子墨聯袂推薦
·《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金錢,“危可使安,死可使活”,究竟是人類在統治金錢,還是金錢早已統治人類?其實,金錢只是財富的符號,財富從來就不屬於某一個人,唯文明者方可居之。孔方乾坤,自有天道,金錢,從來都沒有錯,對與錯,只在用錢的人。

作者簡介

陳雨露,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貨幣金融戰略問題專家;兼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美國福布賴特基金高級訪問學者,艾森豪基金高級訪問學者。
楊棟,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中國青年發展研究基金獲得者,曾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等金融管理機構任職。

媒體評論

陳雨露教授這本書是一部重要著作,將在全世界範圍內對金融歷史知識和建立共同的金融文化作出貢獻。進而使我們一起,為我們未來的共同繁榮奠定必要的、全新的和穩定的金融基礎。
——羅卡爾(法國前總理)
在金融危機的硝煙中,世界又一次聚焦華爾街,人民又一次探尋金融的本質。雨露博士另闢蹊徑,以恢宏的視野,通俗的筆觸,上攬千年,縱觀五洲,從刀幣到金幣,從飛鈔到美鈔,人文歷史,政治商機,娓娓敘來,盡悉數到。大大加深了我們對金融的理解,豐富了我們金融歷史的知識,增強了我們對中國金融文明的驕傲。
——朱民(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金融制度的形成絕非偶然儘管關於金融制度的論著很多,但能以如此寬廣的視角為大家講述金融往事的書卻很少。超越金融又回歸金融,思路大開大闔,筆法詼諧生動,想了解中國金錢的前世今生,此書值得一讀。
——林晨(中國證券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我始終以為金融只是我們這代人的邏輯開卷陳老師這部新著,方領略金融數千年滄桑史卷之文明淵源。西方今日金融危機非自今日始,中國昨日之輝煌亦不會昨日終。
——曾子墨(鳳凰衛視財經主播)
這本書講的是金融歷史,但其中的觀點讓我耳目一新,尤其特別的是書里沒有教科書本的說辭,只有故事書的趣味。
——網友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章金融,誰主沉浮
危機方程式
危機時代什麼最重要
安得廣廈千萬間
尋找失落的啟蒙
第二章幣之初,性本善(先秦、秦、西漢)
貨幣祖先
什麼生意最賺錢
春秋第一相
秦始皇統一了貨幣嗎
錢到底值多少錢
第一代官營壟斷企業
諸子百家歸儒家
王莽古錢的奧秘
銅臭的由來
漢朝借貸
啟蒙的幻滅
第三章迷失的貨幣(漢末、魏、晉、南北朝)
無字小錢=無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親之如兄,字日孔方
南宋兩場貸幣辯論賽
黃金與土同價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銀錢放貸中
高利貸問題的倫理分析
逝去的貴族
第四章唐宋盛世的借與貸(隋、唐、宋)
漢、隋五銖,誰更值錢
盡道隋亡為此河
開元通寶
霧鎖凌煙閣
宰相是怎樣煉成的
盛世貨幣辯論賽
唐朝的信用形式
高利貸的新業務
第一張紙幣的誕生
青苗法前傳
青苗法的是是非非
宋金鑄幣之戰
唐宋金銀
第五章銀鈔帝國(元、明、清中葉)
元朝的理財專家
誰革了元朝的命
朱元璋的貨幣算術題
朱棣發鈔
錢是用來花的嗎
張居正的罪與罰
明朝是怎么滅亡的
康乾功罪:錢能買來文明嗎
錢莊和當鋪的真實用途
第六章幻滅的銅錢(清末)
豈因禍福避趨
主角與配角
鹹豐通脹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
初識滙豐
民族銀行初長成
票號榮辱
蕭瑟洋場
紅項商人
中國第一代股市
第七章金錢往事(中華民國)
“袁大頭”的由來
中國銀行在
風雨交行
南三行、北四行
軍閥也借錢
民十信交
殤逝
廢兩改元
白銀風潮
上海灘
幣制改革
鐵血山河
法幣VS偽中儲券
戰後通脹
第八章金融展朱顏(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幣,我能!
舊貌換新顏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國銀行業謎團
牛市,熊市
神話
慧眼辨牛熊
再現熊市
斷魂中經開
貶值,升值
“7·211,匯改風雲
港幣的生死抉擇
回到未來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

為陳雨露先生如此重要的著作《金錢統治》撰寫序言,這是我的榮幸。西方國家對中國金融活動知之甚少,也不存在關於世界金融史如此志向遠大的著作。於是,此書便承載了被譯成多種語言以讓世界共享的使命。
我只是讀了它的英文摘要,無法驗證我的想法是否與全書內容相宜。但我想特別表達的是,我對其總體框架及重要觀點的贊同。
尤其應當指出的是,陳雨露教授在書中多處描寫到,世界許多地區行政措施不當導致的結果,或是嚴重的通脹危機,或者是投機泡沫破碎。這已經變成全世界財政平衡的重大難題。
不過,在英文摘要中沒有提到一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重大決定,它造成了我們至今仍未走出的全球金融混亂,並且成為目前危機的部分原因。或許在本書的某個地方被提到過,那就是美國總統尼克森在1969年獨自做出的決定,結束以35美元兌換1盎司的美元一黃金的固定匯率。
在這個決定做出之後,所有的兌換都變成浮動的,而這之於商業是災難性的,由此而出現的金融衍生產品——一種號稱可以應對匯率過度變化的保險機制,最終泛濫成災,不可掌控,造成了巨大而危險的投機泡沫。
今天,全世界都明白了金融唇齒相依的重要性,而我們的新任務是能夠做到一起對這些金融流動進行令人滿意的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必然地成為這些新決策的主要行動者。
陳雨露教授的書是一部重要著作,將在全世界範圍內對金融歷史知識和建立共同的金融文化做出貢獻,進而使我們一起,為我們的未來的共同繁榮奠定必要的、全新的和穩定的金融基礎。

精彩書摘

這一刻,我們感到恐懼。然而,我們無法迴避,我們面對的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經濟之戰,我們沒有選擇。
2008年11月,中國開始了大規模救市行動,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落實到行動上,就是4萬億投資、2009年銀行系統的“天量”信貸。
除了經濟復甦,隨之而來的還有詬病,指責者有之、討伐者有之。
投資拉動帶來灰色地帶,天量信貸導致不良資產……
以上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是市井坊間,可能是飯後談資;如果是經濟學人,就是徹頭徹尾不負責任。莫非,政府面對經濟衰退,就該無所作為;莫非,金融系統面對實體經濟滑坡,就該袖手旁觀?
世界上,沒有無痛苦的分娩,當嬰兒呱呱墜地,母親必然要遭受醫學上最為殘酷的疼痛——產痛
當然,你可以說,投資拉動是對的,信貸投放也是對的,但是不能達到這個程度。
而且,我也可以說,這個數量級的投資和信貸,已經達到了中國經濟所能承受的極限,如此數量,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會有灰色地帶,也一定會形成不良貸款。
這,確實是一步險棋。
這,也是一步絕棋
幾乎同時,美國出台了8500億美元救市方案,也就是所謂的保爾森方案,因為接受救助的是華爾街,在美國罵聲一片,第一次議案甚至在國會流產。
保爾森不知道這些錢要交給華爾街嗎?單純以保爾森的華爾街背景解釋似乎也難以說清楚吧。救助華爾街不會給保爾森個人帶來任何經濟收益,至於政治聲望則絕對是負數,就是這樣,甚至傳出了保爾森為這樣一個議案在國會下跪的傳聞。
布希、歐巴馬、保爾森莫非都瘋了?
即使對政治聲望有負面影響,也要這么做,因為,救市是唯一的選擇。國會第一次否決了保爾森方案後,隨之而來的沒有慶賀,而是民主黨、共和黨互相指責對方投反對票。
美國經濟應該如何挽回?不可能真指望上帝來保佑,說到底,還是要靠美國人自己,不救市,才真死定了。有人說,成就一個英雄,需要無數次磨礪,需要“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其實,這些話也就是在成功之後自吹自擂的時候用用,風光之餘還可以對人吹噓,老子當年曾經如何艱苦。既可以激勵人奮鬥,又能鼓勵節儉。真正面對危機的人,是沒有心思考慮這些的。在戰場上,將軍並不知道自己能否成為英雄,霍去病不能,朱德不能,華盛頓不能,巴頓也不能。在商場上,即使最成功的企業家也不可能永遠縱橫捭闔,范蠡不能,柳傳志不能,摩根不能,比爾?蓋茨也不能。
也許下一刻,生命就被一顆流彈結束;也許一天之後,微軟就被新興技術淹沒。
一個人,面對危機的時候,沒有人能夠知道自己能否走出陰影,更不知道能否撐下去。在最危急的關頭,他甚至可能一無所有。
這時,最需要的不是幫助,而是他自己堅持到底的信心。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經濟就更如此。
即使我們聰明絕頂,也沒有人能保證永遠順風順水。既然我們是一個經濟體,就遲早要經歷衰退。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沒有危機的經濟體,更不可能有隻漲不跌的經濟。
30年來,國人習慣了高漲的GDP,習慣了新聞里的捷報連連。這一刻,面對可能的經濟衰退,原來如斯之痛:農民工失業了、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產品滯銷了、企業倒閉了……再也沒有人能否認我們面臨的危險,任何人都不知道我們是否能率先走出陰影。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術語叫做“預期”,意指人們對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預期”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如果人們沒有通貨膨脹預期,即使增發貨幣也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反之亦然。
現在,如果預期經濟蕭條,消費者就會壓縮消費,企業就會減少投資,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是一波接一波更為嚴重的蕭條。
面對1929年大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吶喊,“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一種莫名其妙、喪失理智、毫無根據的恐懼,它把人類進步所需的種種努力都化為泡影”。
面對同樣可怕的次貸危機,美國不惜走向“具有美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對兩房、AIG、通用等一批公司實行了國有化,在向來以經濟自由著稱的新大陸破天荒組建了第一批大型國有企業。
面對蕭條,溫家寶總理也在吶喊:“當金融危機的嚴冬來臨的時候,信心比貨幣和黃金更寶貴。……只有信心才能產生勇氣和力量,只有勇氣和力量才能戰勝困難。”四萬億、天量信貸,當然也會給後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不過,世界上如何能有無痛的分娩?!
這些,都是為了公眾能對明天有一個良好的預期。
失去海外訂單、面臨失業,人們感到恐懼。
恐懼,有用嗎?
不恐懼,我們有所依靠嗎?
一個國家,最根本的財富不是石油,更不是外匯儲備;最強大的力量也不是軍隊,甚至不是殺人於無形的高科技武器。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大的財富、最強的力量,是人。
人強,家才強;家強,國才富。(以上邏輯,反向未必成立)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已經積累了雄厚的人力資本,就算全球金融海嘯可以毀掉我們的外向型出口模式,但不可能毀掉我們的人力資本。我們的依靠,也是我們唯一的依靠,就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歷久彌堅的華夏文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