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一場新鴉片戰爭》

《金融海嘯:一場新鴉片戰爭》

金錢(貨幣)就是權力。《金融海嘯:一場新鴉片戰爭》講述了美聯儲這個私人機構攫取並控制貨幣權力的歷史。千千萬萬的人不知道,現代的銀行可以通過“信貸”把“貨幣”創造出來,同樣也可以把“貨幣”毀滅掉。但是人們不用學經濟學也知道,適當的貨幣供給能夠帶來經濟繁榮,貨幣亂套時,一定會發生經濟災難。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個美國學者眼中的百年“貨幣戰爭”,一部關於美聯儲的“貨幣正史”。
(當前)世界面對著1945年以來的第一次機會:去開闢一條擺脫美元主宰、維護國家和地區穩定的新路。……世界站在一個關鍵的時刻面前:是選擇抓住這個新機會,還是跟著美元體系一同覆滅?
——本書後記
·《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部分房款拖欠,已經演變成波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嘯——它正是由“創造/毀滅貨幣”的這個權力發動起來的,我們說的就是那幾家全球頂級金融機構:摩根大通、花旗、雷曼兄弟、高盛和摩根史坦利。但是這個金錢的權力是如何成長起來的?那些頂級私人銀行家是如何運籌帷幄、呼風喚雨,幫助美國實現“地球霸主”大業的?他們又是如何濫用貨幣創造的權力、為何要發動這場無法無天的“新金融革命”,結果使美國陷入史無前例的危機深淵?這裡講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接受過英美經濟學訓練的經濟學家們一向迴避的事實。可是如果他們不把這一點向大眾指出,就是忘記了本專業的理想:他們是為“國富”而服務的。基辛格說過:“如果你控制了金錢,你就控制了世界。”這句話反過來也成立,失去了對金錢的控制,就一定失去對世界的控制。2009年,整個世界都在拭目以待。貨幣權力、金融霸權還要讓華爾街的銀行家掌管嗎?是貨幣權力控制國家,還是國家控制貨幣權力?《金融海嘯:一場新鴉片戰爭》是《石油戰爭》、《糧食危機》、《金融海嘯》三部曲的第三部。

作者簡介

威廉·恩道爾,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長期旅居德國。從事國際政治、經濟、世界新秩序研究逾30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學士、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比較經濟學碩士。威廉·恩道爾作為獨立經濟學家和新聞調查記者,先後在美閨和歐洲工作。他的研究涵蓋領域極為廣泛,除金融、能源和地緣政治外,還包括世界農業問題、糧食交易壟斷、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第三世界債務、對沖基金和亞洲金融危機等。威廉·恩道爾還經常應邀在一些有關地緣政治、經濟、金融、農業、能源問題的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並定期為世界全球化中心及許多國際出版物撰寫文章,還經常為歐洲主要銀行和私募基金經理提供諮詢。
譯者簡介:
顧秀林,1981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農業經濟學並獲得碩士學位。1999年從美國夏威夷大學獲得農業與資源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雲南財經大學特聘教授,研究領域為農業發展、全球化和經濟人類學。
媒體評論
我確信,威脅我們自由的,不是常備軍隊而是(私人)銀行體系……如果美國人民允許私人銀行控制貨幣的發行,那么銀行和那些將要依靠銀行成長起來的公司會首先用通貨膨脹,然後用通貨緊縮……剝奪人民所有的財產,直到他們的孩子夢醒時發現,他們在父輩們征服過的大陸上無家可歸……貨幣發行權應該從銀行那裡奪回來,還給人民,它應該屬於人民。
——托馬斯·傑斐遜,美國前總統,《關於重構銀行法案的辯論》,1809年
富豪統治一個共和國是最令人憎惡的;它比君主制更專制,比貴族制更無情,比官僚主義更自私。它在和平時期掠奪國家,在災難的時刻密謀反對國家……現在,扭轉這一滔天謬誤的時刻已經來臨。
——威廉·詹寧斯·布賴恩,美國前國務卿,1906年
我們即將進入21世紀,殘破的19世紀銀行檢查制度的理念靠邊吧……對加盟銀行業的那些部門用不著、也不應該再設立銀行式的監管規定了。
——艾倫·格林斯潘,美聯儲前主席,呼籲解除銀行管制,1999年
(當前)世界面對著1945年以來的第一次機會:去開闢一條擺脫美元主宰、維護國家和地區穩定的新路。……世界站在一個關鍵的時刻面前:是選擇抓住這個新機會,還是跟著美元體系一同覆滅?
——本書後記

目錄

中文版前言:美元武器和新鴉片戰爭
中文版譯者序:地緣政治和全球戰略中的“貨幣權力”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權力、貨幣與英帝國的衰落
英帝國衰落的緣由
英帝國的支柱
倫敦:矗立在黃金和鴉片之上
英國東印度公司與中英鴉片戰爭
偷竊中國家庭的白銀
怡和洋行幫助英國備戰
英帝國的太陽西沉了
1873年英國大蕭條
第二章美國寡頭集團的興起:精英們的金融托拉斯
由來已久的全球危機
美國寡頭集團出現
精心策劃的1893年恐慌
一隻手洗乾淨了另一隻手……
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蕭條
美國寡頭集團的60個大家族
用《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對付勞工
J.P.摩根登上了王位
摩根和洛克菲勒導演了“1907年恐慌”
一份不受歡迎的財政部建議
摩根-洛克菲勒的全國貨幣委員會
第三章銀行家的政變:新生的美聯儲攫取了貨幣控制權
銀行家的政變:占領國家銀行
美國人對私營央行的仇恨
羅斯柴爾德在美國銀行業中的角色
為重新使用硬幣而戰
喬治亞州哲基爾島上的秘密會議
民主黨調查“金融托拉斯”
沃伯格計畫
部分準備金銀行業不可告人的秘密
共和黨銀行家收買民主黨人實施政變
第四章摩根和美聯儲出錢讓歐洲打仗
捉襟見肘的英帝國
挑戰英國全球地位的兩個對手
天定命運論
找一個打仗的藉口
中立的美國:“他使我們免於戰爭……”
摩根的買賣很賺錢
為了摩根公司的世界安全而戰
宣傳就是武器
訴諸低級情感
操縱輿論大有可為
令人震驚的戰爭成本
第五章控制黃金:兩個帝國的目標衝突
斯特朗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控制一切
斯特朗聽從歐洲而不聽從“美因街”
英格蘭銀行的黃金戰略
南非威脅要獨立行動
“貨幣博士”和華爾街的黃金夢想
凱默勒對南非的建議
邱吉爾力奪先聲——阻止美國的金本位制
斯特朗的重大錯誤
英國的黃金計畫中國際聯盟的重要作用
斯特朗給市場倒了一杯“威士忌”
法國推倒了金本位制
胡佛想堵住漏水的堤壩
第六章新政與蕭條:洛克菲勒家族占領制高點
摩根家族的衰落
黃金危機和美元縮水
巴魯克賺錢,別人賠錢
洛克菲勒勝利亮
巴魯克、洛克菲勒等大企業支持墨索里尼模式
社團主義的國家工業復興管理局
第七章策劃美國世紀:戰爭與和平研究
洛克菲勒家族籌劃他們的戰後帝國
“美國世紀”
洛克菲勒建立自己的拉丁美洲商業帝國
戰爭託詞:羅斯福的“珍珠港”
華盛頓的巫術
洛克菲勒衣櫥里的第三帝國骷髏
杜邦家族和布希家族也難逃干係
建造洛克菲勒的拉丁美洲帝國
第八章戰爭與地緣政治衝突
英國地緣政治中被人遺忘的教訓
第三帝國的大中歐區
引誘法國
歐亞經濟空間
歐洲新秩序
第九章美國世紀的黎明
請英帝國敬陪末座
羅斯福製造的沙特政變:美國世紀的太陽升起了……
……英帝國的太陽落下了
華盛頓扔下核子彈
美國的戰後“生存空間”
創建布雷頓森林美元體系
“馬歇爾計畫”:美國世紀的開始
北約和冷戰鞏固了美國的經濟空間
在朝鮮打一仗實現“國家安全狀態”
第十章新美元本位制接管世界
經濟世界的帝國以及新的金本位制度
肢解英國的競爭對手——德國
戰後美國大廈初現裂縫
甘迺迪拉響了警報
甘迺迪與美聯儲
倫敦黃金總庫流失
英鎊菜湯里的法國蒼蠅
美國對法國伺機報復
第十一章美國世紀開始謝幕:尼克森離開布雷頓森林體系
1971年:美元體系開始謝幕
薩爾茨約巴登與彼爾德伯格的石油衝擊
基辛格的贖罪日石油衝擊
“遊資一熱錢”:離岸歐洲美元誕
金融托拉斯發動一場反革命
戴維·洛克菲勒的三邊計畫
新自由主義的回應:收復新政失地
第十二章里根的有產階級革命:美國內部腐朽帶來新的危機
保羅·沃爾克的貨幣政變
沃爾克引爆債務炸彈
惡有惡報
破壞工人組織
布希吹起泡沫贏得大選
“儲蓄一貸款銀行”被搶劫
日本也來拯救布希
第十三章美國世紀薨歿之痛:偏航的格林斯潘金融革命
格林斯潘的遠景議程
大師效勞貨幣托拉斯
危機越滾越大的遊戲
1987年的格林斯潘範式
廢除《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
捲土重來
“……10年前難以想像的戰略……”
要命的格林斯潘網路泡沫
格林斯潘2000年3月的言論
股票和《T規則》
極限的邊緣
終局:完全無管制的貨幣創造秘密
不能全怪格老
貪婪得取消管制、追求越大越好
摩根銀行與大規模殺傷性金融武器
證券化:虛構出來的交易
金融鍊金術:蒼蠅掉進湯盆里
擊鼓傳花
穆迪和標準普爾卓爾不群
“這不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嗎?”
單一險種保險:證券化的偉哥
賬外……“一不留神就壞事啦”
第十四章金融海嘯與美元體系的終結
危機從德國工業銀行爆發
忽視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經驗教訓
榮膺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們
布萊克一斯科爾斯模型:風險模型的致命缺陷
生活絕不會按鐘形曲線分布
“騙騙”貸款、“NINA”和銀行詐欺狂歡
巴塞爾I的漏洞
詐欺成了新時尚
捕獵手的狂歡節
金融海嘯剛剛開始
信用違約互換危機
第十五章竊國:華爾街拿稅收堵美元大漏洞
中國對美元的擔憂
救助華爾街
躲藏在“問題資產救助計畫”之下的貨幣托拉斯
歐巴馬的計謀
後記:貨幣權力的結局

前言

被操縱的美元金融體系和美元是一種很有殺傷力的武器。在一場置對手於死地的新式鴉片戰爭中,美元是最重要的武器。在1840~1860年的那場鴉片戰爭中,英國政府及其幫凶把鴉片像潮水一般輸入中國,最終榨乾了中國的白銀儲備,實現了讓中國破產和向英帝國開放商埠的目的。中國還付出了幾千萬人毀滅(染上毒癮)的代價,並在全世界面前蒙羞受辱。
今天的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新鴉片戰爭”。華盛頓和華爾街上各式各樣的銀行把美元當做新形式的“鴉片”,軟硬兼施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打開貿易保護的大門,誘導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政府,用辛辛苦苦積攢的貿易順差美元去購買美國國債、購買房利美和房地美這兩個半政府性質的機構的資產,幫它們挽救衰落中的美元體系。
今天這場新的鴉片戰爭同160多年前英國人打的更加直接的鴉片戰爭一樣致命,而且一樣的危險。中國遠不是今天這場戰爭的唯一目標,但也許是最重要的打擊對象。要想理解他們所採用的“作戰方式”的煽動性和破壞性,我們必須回溯美國經濟巨人成長的最初時代和它所依據的基礎。具有很大諷刺意味的是,那正是打上一場鴉片戰爭的年月,給英國人運鴉片的船隻中就有美國新英格蘭的運輸商船,而他們搬運的鴉片是要讓中國人上癮的有毒之物——這就是英美在19世紀中葉對天朝王國進行殖民統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