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從眾錄》

《醫學從眾錄》

《醫學從眾錄》為清代名醫陳念祖所著。全書共八卷,分撰論文四十篇,詳述內科雜病各證候的辨證方法。

基本信息

簡介

《醫學從眾錄》為代名醫陳念祖所著。全書共八卷,分撰論文四十篇,詳述內科雜病各證候的辨證方法。每篇先概敘病因、病機,次到治法方藥。其中於各證摘選諸家精要,參以編者經驗。該書簡明實用、便於初學中醫者臨證參考。

作者

陳念祖,清代醫家學(1766-1833年)。字修園、良有,號慎修,福建長樂人。幼時家貧,攻舉子業,併兼習醫學。嘗隨泉州名醫蔡宗玉(茗莊)學醫,頗有心得。嘗於京師治癒一偏癱而譽滿京師,後嘗任內常救治疾病。後歸里於嵩山井山草堂講學。平生著述甚豐,其醫學思想皆本自《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撰成《金匱要略淺注》、《金匱方歌括》、《傷寒論淺注》、《傷寒醫訣串解》、《神農本草經讀》。於仲景之學,他反對錯簡論,其治學嚴謹,力求以“深入淺出,返博為約”,“由淺入深,從簡及繁”,致力於醫學之通俗化,著有《醫學三字經》、《醫學實在易》等,為初學門徑書,流傳極廣。其他著作尚有《靈素節要淺注》、《女科要旨》、《神農本草經讀》、《時方歌括》、《十藥神書註解》。後世將其醫書合刊為《南雅堂醫書全集》或稱《陳修園醫書十六種》;尚有《陳修園醫書》二十、六十種、七十二種等等。其尊經崇古思想較深,對張景岳李時珍等著名醫家,均有激烈之抨擊,其言論亦為醫家所非議。

內容簡介

《醫學從眾錄》《醫學從眾錄》

《醫學從眾錄》是以論治內科雜病為主的醫書。該書內容豐富,詳審脈證,深究病機。陳抵論醫多本醫學經典之旨,又能融會貫通,知常達變;治症善擷前代名醫之長和民間經驗,且選其精華,加以發揮。如對痢證淋證痰飲、咳嗽泄瀉等病證的論治,體現陳氏辯證選方的特點。

曰真者,所以別乎類也。風者,八方之風邪也。中者,邪之自外入內也。有中經、中腑、中髒、中血脈之分。此數句與病機要發明,大同小異,各有語病。余從發明而訂正之∶中經,外有六經之形症,中腑,內有便溺之阻隔,中髒者,性命危。中血脈者,外無六經之形症,內無便溺之阻隔。先以中經言之。中經者,現出六經形症,太陽頭痛、脊強;陽明目痛、鼻乾、身熱、不得臥;少陽胸滿、口苦、脅痛、耳聾、寒熱;太陰自利、腹痛或便難;少陰口渴、時厥;厥陰囊縮、遺溺、手足厥逆,而面色亦現出五色可診。此中風之淺也,宜小續命湯加減主之。

小續命湯(方見《時方》),如中風無汗惡寒,根據本方麻黃、杏仁、防風各加一倍。宜針至陰出血。(穴在足小趾外側爪甲角刺二分)。崑崙。(穴在足外踝後跟骨,針透太溪)。如中風有汗惡風,根據本方桂枝、芍藥、杏仁各加一倍。宜針風府。(穴在項後入髮際一寸。針入三分,禁灸。)以上二症,皆太陽經中風也。如中風有汗,身熱不惡寒,根據本方加石膏、知母各二錢,甘草再加一倍,去附子。如中風有汗,身熱不惡風,根據本方加葛根、桂枝,黃芩再加一倍。宜針陷谷,(穴在足大趾次指外間本節後陷中,針入五分)去陽明之賊,兼刺厲兌,(穴在足大趾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瀉陽明之實。以上二症,皆陽明經中風也。如中風無汗身涼,根據本方附子加一倍,乾薑加二倍,甘草加二倍。宜刺隱白,(穴在足大趾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去太陰之賊。此太陰經中風也。如中風有汗無熱,根據本方桂枝、附子、甘草各加一倍。宜針太溪。(穴在足內踝後跟骨上陷中,針透崑崙。)此少陰經中風也。如中風六經混淆,系之於少陽、厥陰,或肢節攣痛,或麻木不仁,根據本方加羌活、連翹。灸少陽之經絕骨穴,(在足外踝上三寸,灸五壯。)以引其熱。刺厥陰之井大敦穴,(在足大指甲聚毛間)。以通其經。此少陽厥陰經中風也。又以中腑言之,與傷寒腑症略同,內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湯通之,夾有經症,宜防風通聖散兩解之。又以中髒言之,中髒多滯九竅,有唇緩、失音、耳聾、目瞀、鼻塞、大小便難之症。或卒倒不省人事,有閉脫之別。若口開,為心絕;眼合,或上視,為肝絕;手撒,為脾絕;遺尿,為腎絕;汗出如油,聲如鼾睡,為肺絕。及面赤如妝,脈急大,皆虛極陽脫不治之症。唯以三生飲一兩,加人參一兩,另煎濃汁,調入灌之,或可救十中之一。如牙關緊閉,以烏梅浸醋擦其牙;痰塞咽喉,以稀涎散吐之。不省人事,以半夏末吹入鼻中。蓋此法為通關所設,而藥汁方可灌入,非藉此法吐痰以愈病也。男元犀按∶不省人事,有閉症、脫症之辨。二症誤認用藥,則死生立決。《內經》雲∶風為百病之長也,善行而數變。或為寒中,或為熱中。如陽髒之人,素有內火,而風邪中之,則風乘火勢,火借風威,遂卒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雖有痰聲,非漉漉之聲,亦無湧起之勢。可用橘皮一兩,半夏一兩,入生薑汁少許,煎服;或服後探吐之,隨以滌痰湯加天麻、丹參、石菖蒲,入竹瀝、薑汁以開之。如外熱甚,二便閉,可用防風通聖散,及涼膈散加石菖蒲、遠志、丹參及三化湯之類,表里兩解之。如陰髒之人,素多內寒,而風邪中之,則風水相遭,寒冰徹骨,亦卒倒不省人事,口開手撒,尿出,臍下冰冷,痰聲漉漉,如水沸之勢。急用三生飲加人參,或用人參二兩、附子一兩、生半夏三錢,煎一盅,入生薑汁半匙、蜂蜜一蛤蜊殼灌之,亦有得生者。若以膽南星。及滌痰驅風等藥投之,如入井而下以石也。二症愈後,語言行動,定不能如常,察其水衰、火衰,以六味丸、八味丸清早服三四錢,下午服六君子湯加麥冬三錢,乾桑葉一錢,竹瀝二蛤蜊殼,最妙。蓋柔潤熄風,為治風之秘法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