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集》

《鄭板橋集》

《鄭板橋集》作者吳澤順,嶽麓書社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鄭板橋集》《鄭板橋集》
書謫中第一個*表示左右結構,左邊為“歹”,右邊為“坐”。
第二個*表示左右結構,左邊為“巾”,右邊為“兼”。
目錄*處為左右結構左邊為“牜”右邊為“享”。

書評

永遠的鄭板橋
茅屋秋風,雨腳如麻,似鐵老被,永夜悲語,是杜甫詩中常見的意象。悲苦的生活經歷,拉近了詩人和普通民眾的距離,發而為詩,故能以一己之悲體察蒼生之苦,進而為天下凍餒的寒士傖然歌哭,其詩風也因顯博大深沉,蒼涼悲壯。杜甫因此被後人尊為“詩聖”,得到上自統治者,下及平民百姓的一致認同。
生前落寞,死後殊榮,是文人命運的普遍規律。其實,統治者的褒獎當不得真,因為他們只不過說說而已,自己是絕不會身體力行的。杜甫不可能想到,在他去世後九百多年,有一位以“狂”、“怪”名於世的江南才子、七晶縣令鄭板橋,除了推崇杜甫的思想和作品之外,還能身體力行,關心民瘼,救民於水火,最後因請賑“忤大吏”,被誣以貪而去官。杜甫地下有知,也當為他的這位知己一灑同情之淚。又可見,統治者褒的是古人,現實中真有其人其事,
自然又當別論。更何況鄭板橋毛病不少:“日放言高談,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清史列傳·鄭燮傳》)“燮生有奇才,性曠達,不拘小節。”(《揚州府志》)一言以蔽之:恃才傲物。儘管你救了成千上萬的災民,但不經請示就開倉放糧,豈非目無領導,目無組織?聖朝朗朗乾坤,鶯歌燕舞,形勢一派大好,你卻偏說這裡餓死了人,豈不是給朝廷抹黑?所以,板橋先生的結局是鐵定了的。儘管“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畫像以祀”,又有什麼用?只能說明你板橋先生完全喪失了為官的原則和立場。看在你才子的面子上,不治罪也就夠客氣了。
其實,鄭板橋於自己所犯之忌,早已心知肚明,這就是他那句風靡當代的經典名言:“難得糊塗”。但他怎么也不會想到,聰明的當代人卻是反其意而用之,把他這句話當作了消泯道德意識與社會責任的擋箭牌。至於他本人在當代人的心目中,因受“戲說”的影響,也就是一個畫畫寫字,愛酒使性,糊塗得十分可愛的狂悖之士。於是,鄭板橋與他的名言,整個地被錯讀了。
要準確地解讀鄭板橋,還得從他的人生經歷入手。
鄭板橋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出生於揚州府興化縣板橋里,名燮,字克柔,號理庵、板橋居士、板橋道人、板橋老人。其父鄭之本廩生學歷,“以文章品行為士先”,先後教授生徒數百名。也還算是書香門第,只是經濟上早已淪為破落戶了。
鄭板橋3歲喪母,由乳母費氏養育,14歲時繼母郝氏去世,又無兄弟姊妹,其落寞孤獨可以想見。“我生三歲我母無,叮嚀難割襁中孤。登床索乳抱母臥,不知母歿還相呼。”(《七歌》)讀之使人下淚。也許是從小缺少母愛的緣故,少年板橋性情桀驁,不拘禮法,“又好大言,自負太過,漫罵無擇”,以至“諸先輩皆側目”,告誡子弟“勿與往來”(《板橋自敘》)。孤傲的板橋為世俗所不容,於是發憤讀書,且“長游於古松、荒寺、平沙、遠水、峭壁、墟墓之間”,以自憤激砥礪。正是這一段不苟同俗的“不良少年”經歷,使鄭板橋獲得了逆向思維的鍛鍊,為他日後官場上的不同凡響和藝術上的不朽作了鋪墊。
鄭板橋24歲中秀才,40歲中舉人,44歲獲得最高學歷進士。一句“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雖不無幾分得意,卻也飽含了他幾十年苦學奮鬥的辛酸,甚至有一點自嘲。因為作為讀書人的鄭板橋,他的這一條不歸路走得並不順暢。首先是生活上的困頓。鄭板橋於1715年23歲時與徐氏結婚,生二女一子。30歲時父親去世,生活更加艱難,靠典當告貸維持生計。“今年父歿遺書賣,剩卷殘編看不快。爨下荒涼告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作於是年的《七歌》真實地記述了當時的生活情景。後不久,其獨子又在貧病中夭折。本就人丁不旺的鄭氏家庭遭此重創,這對鄭板橋的精神打擊很大。“天荒食粥竟為長,慚對吾兒淚數行。”(《哭槨兒》)中充滿了極度的無奈與悲涼。為了尋求出路,鄭板橋於1731年39歲時攜徐氏及兩個女兒客居揚州,靠賣畫為生,生活才稍稍有了一點起色。苦學數十年,幾次赴考都名落孫山的鄭板橋,在他生活最艱難的時候,給予他人生支撐的不是苦心鑽研的經學,而是百無一用的末技畫藝,這不能不說是對他的一個極大的諷刺。
陰影仍不放過鄭板橋,就在他客居揚州的這一年,夫人徐氏病故。“我已無家不願歸”(《韜光庵》)、“無人對鏡懶窺幃”(《得南闈捷音》),連遭創傷的鄭板橋大概已經麻木,剩下的只有沮喪與無奈。除了家庭多故,鄭板橋的功名之旅,運氣也委實不佳。也難怪他發牢騷:“幾年落拓向江海,謀事十事九事殆。”(《七歌》)在他24歲中秀才到40歲中舉人的16年裡,他數次赴考,都未遂願。書中未見黃金屋,苦讀帶來的是生活的更加困頓,所以他開始心灰意冷,形跡散漫,人也變得更加狂放。1725年,33歲的鄭板橋曾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及期門羽林諸子弟游,日放言高論,臧否人物,無所忌諱,因此得狂名。1729年37歲時創作的《道情十首》,可能正是他真實心境的反映。“我如今也譜得道情十首,無非喚醒痴聾,銷除煩惱。每到山青水綠之處,聊以自遣自歌。若遇爭名奪利之場,正好覺人覺世。”(《序》)“風流家世元和老,舊曲翻新調。扯碎狀元袍,脫卻烏紗帽,俺唱這道情兒歸山去了。”(尾曲)引人注意的是,板橋先生在跋中說:“是曲作於雍正七年,屢抹屢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諸梓。”一首數百字的民間小唱,在一個很長的時間裡反覆修改潤色,可見作者的重視程度。其實不難理解,鄭板橋借道情十首表達了一個傳統文人在“窮”與“達”的矛盾中對社會人生的虛無主義理想,同時亦借古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
……

清詞研究書目(二)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蕙風詞話廣蕙風詞話》
《蕙風詞話輯注》
《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
《顧太清詩詞:桃花流水捕魚人詩文》
《校注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譯註》
《納蘭的詞》
《介存齋論詞雜著》
《詞苑叢談校箋》
《詞林紀事詞林紀事補正合編》
《彈指詞箋注》
《聊齋詞集箋注》
《人間詞話新注》
《人間詞話講疏》
《清詞玉屑》
《納蘭詞箋注》
《人間詞話箋證》
《周氏詞辨》
《中國歷代詞學論著選》
《詞集序跋萃編》
《歷代詞論新編》
《詞話十論》
《歷代詞話續編》
《朱彝尊詞集》
《朱彝尊詩詞選注》
《宋琬全集》
《江亮吉集》
《丘逢甲集》
《天游閣集》
《朱尊詩詞選注》
《兩當軒集》
《顧太清奕繪詩詞合集》
《張南山全集》
《曹貞吉集》
《文廷式集》
《賀雙卿集》
《忠雅堂集校箋》
《趙執信集》
《鄭板橋文集》
《鄭板橋集》
《樊榭山房文集》
《吳梅村全集》
《朱彝尊選集》
《陳維松選集》
《柳如是集》
《王船山詩文集》
《紀念林則徐:鴉片戰爭愛國詩詞選注》
《王國維詩詞全編校注》
《納蘭詞注》
《王鵬運詞選注》
《鄭板橋詩詞文》
《鄭板橋詩詞選析》
《王國維詩詞解析》
《柳如是詩詞解析》
《林紓詩詞解析》
《龔自珍詩詞解析》
《翁同龢詩詞集》
《漫雲女子不英雄秋瑾詩詞注評》
《閨中造物有花仙顧春詩詞注評》
《梅花如雪悟香禪吳澡詞注評》
《月痕休到深深處徐燦詞注評》
《王船山詞編年箋注》
《飲水詞箋注》
《海綃詞箋注》
《疆村詞箋注》
《呂碧城詞箋注》
《顧太清詞新釋輯錄》
《徐燦詞釋輯評》
《詞學全書》
《人間詞話及評論彙編》
《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
《歷代詞話》
《龔自珍全集》
《白雨齋詞話》
《詞話叢編》
《詞林紀事》
《人間詞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