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圖像處理模型與方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遙感圖像處理模型與方法》《遙感圖像處理模型與方法》
《遙感圖像處理模型與方法》《遙感圖像處理模型與方法》
本書是作者在長期講授遙感課程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遙感經典教材。它從遙感本質出發,對遙感圖像的物理模型、幾何模型、數據模型等數學和物理模型進行了由淺入深的闡述,在圖像處理方法上則對光譜變換、空間變換、幾何校正和輻射校正、圖像配準、圖像融合和圖像分類等重要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和討論。書中給出了大量遙感實例圖像和處理例子,尤其介紹了近年來發射的一些遙感器。本書還對新出現的高光譜遙感進行了闡述,給出了高光譜MODIS圖像和處理的例子。

目錄

第1章遙感的本質

1.1引言

1.2遙感

1.2.1從遙感圖像提取信息

1.2.2遙感的光譜因子

1.3光譜信號

1.4遙感系統

1.4.1空間和輻射度特性

1.4.2光譜特性

1.4.3時相特性

1.4.4多遙感器編隊飛行

1.5圖像顯示系統

1.6數據系統

1.7小結

1.8習題第2章光學輻射模型

2.1概述

2.2可見光到短波紅外光譜區

2.2.1太陽輻射

2.2.2輻射組成

2.2.3太陽輻射區域的圖像實例

2.3中波段到熱紅外波段

2.3.1熱輻射

2.3.2熱輻射組成

2.3.3總的向上傳播的太陽輻射和熱輻射

2.3.4熱輻射區的圖像實例

2.4小結

2.5習題第3章遙感器模型

3.1概述

3.2遙感器模型簡介

3.3解析度

3.3.1儀器回響

3.3.2空間解析度

3.3.3光譜解析度

3.4空間回響

3.4.1光學PSF

3.4.2探測器PSF

3.4.3圖像運動PSF

3.4.4電子PSF

3.4.5總PSF

3.4.6遙感器各個PSF之間的比較

3.4.7成像系統模擬

3.4.8測量PSF

3.5光譜回響

3.6信號放大

3.7採樣與量化

3.8簡化的遙感器模型

3.9幾何變形

3.9.1遙感器定位模型

3.9.2遙感器姿態模型

3.9.3掃瞄器模型

3.9.4地球模型

3.9.5擺掃幾何模型

3.9.6推掃幾何模型

3.9.7地形扭曲

3.10小結

3.11習題第4章數據模型

4.1引言

4.2符號中的世界

4.3單變數的圖像統計

4.3.1直方圖

4.3.2累積直方圖

4.3.3統計參數

4.4多變數圖像統計

4.4.1約簡為單變數統計

4.5噪聲模型

4.5.1圖像質量的統計測量

4.5.2噪聲等價信號

4.6空間統計

4.6.1空間協方差的可視化

4.6.2協方差和半變數圖

4.6.3功率譜密度

4.6.4共現矩陣

4.6.5分形幾何

4.7地形和遙感器效應

4.7.1地形和光譜散布圖

4.7.2遙感器特性和空間統計

4.7.3遙感器特性和光譜散布圖

4.8小結

4.9習題第5章光譜變換

5.1概述

5.2特徵空間

5.3波段比率法

5.3.1植被指數

5.3.2圖像示例

5.4主成分分析法

5.4.1標準化的主成分

5.4.2最大噪聲分量

5.5纓帽主成分變換

5.6對比度增強

5.6.1全局變換

5.6.2局部變換

5.6.3彩色圖像

5.7小結

5.8習題第6章空間變換

6.1引言

6.2空間濾波的圖像模型

6.3卷積濾波

6.3.1線性濾波器

6.3.2統計濾波器

6.3.3梯度濾波器

6.4傅立葉變換

6.4.1傅立葉分析和合成

6.4.2二維離散傅立葉變換

6.4.3傅立葉分量

6.4.4基於傅立葉變換的濾波

6.4.5採用傅立葉變換的系統模型

6.4.6功率譜

6.5尺度空間變換

6.5.1圖像解析度金字塔

6.5.2過零點濾波器

6.5.3小波變換

6.6小結

6.7習題第7章校正與定標

7.1概述

7.2幾何校正

7.2.1多項式校正模型

7.2.2坐標轉換

7.2.3重採樣

7.3遙感器MTF補償

7.3.1MTF補償舉例

7.4噪聲去除

7.4.1全局噪聲

7.4.2局部噪聲

7.4.3周期噪聲

7.4.4探測器條紋

7.5輻射定標

7.5.1多光譜遙感器與圖像

7.5.2高光譜遙感器與圖像

7.6小結

7.7習題第8章配準與融合

8.1概述

8.2什麼是配準

8.3自動GCP定位

8.3.1區域相關

8.3.2其他空間特徵方法

8.4正射校正

8.4.1低解析度DEM

8.4.2高解析度DEM

8.5多圖像融合

8.5.1特徵域融合

8.5.2空間域融合

8.5.3尺度-空間融合

8.5.4圖像融合舉例

8.6小結

8.7習題第9章專題分類

9.1概述

9.2分類流程

9.2.1圖像尺度和解析度的重要性

9.2.2相似度概念

9.2.3硬分類和軟分類的比較

9.3特徵提取

9.4分類器訓練

9.4.1監督分類

9.4.2非監督分類

9.4.3監督分類和非監督分類的混合訓練

9.5非參數化分類器

9.5.1分級分片算法

9.5.2直方圖估計分類器

9.5.3最近鄰算法

9.5.4人工神經網路算法

9.5.5非參數化分類器實例

9.6參數化分類器

9.6.1模型參數的估計

9.6.2辨析函式

9.6.3常態分配模型

9.6.4最近均值分類器

9.6.5參數化分類實例

9.7光譜空間分割

9.7.1區域生長

9.8混合像元分類算法

9.8.1線性混合模型

9.8.2模糊分類

9.9高光譜圖像分析

9.9.1圖像立方體的可視化

9.9.2分類訓練

9.9.3從高光譜數據中提取特徵

9.9.4高光譜數據的分類算法

9.10小結

9.11習題

附錄A遙感器縮寫詞

附錄B一維函式和二維函式

序言前言

譯者序

作為一種主動的航天、航空遙感手段,微波成像技術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工作的特點,在環境保護、災害監測、海洋觀測、資源勘查、精細農業、地質測繪、政府公共決策等方面有著廣泛的套用,目前已成為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和全球資源管理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以其中的典型代表合成孔徑雷達(SAR)技術為例,經過30年餘年的研究和發展,我國在系統研製、數據獲取、信息處理及其遙感套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技術突破和豐碩的科研成果。

微波成像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從事以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為代表的微波成像新概念、新體制和新方法研究。實驗室為持續跟蹤國際最先進微波成像技術的發展動態而組織開展了外文著作系列翻譯工作,涉及SAR先進系統、成像算法、圖像理解和套用等內容。隨著對地觀測技術的發展,無論是光學遙感還是微波遙感都有各自的特點,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許多場合可以互為補充,互相印證,這也是實驗室將本書列入叢書的重要出發點。

從本質上而言,SAR是一種主動遙感技術手段,為了更好地理解遙感原理、數據處理模型及圖像解譯,實驗室專門挑選了本書作為理解遙感的入門教材。與其他遙感書籍偏重遙感原理、遙感圖像獲取、圖像處理和套用等有所不同,本書從遙感的模型和處理方法為闡述的主線,幫助讀者在較高的層次上對遙感進行理解;從介紹遙感的本質出發,對遙感圖像的物理模型、幾何模型、數據模型等模型進行了由淺入深的介紹,在圖像處理方法上則對光譜變換、空間變換、幾何校正和輻射校正、圖像配準、圖像融合和圖像分類等重要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與此同時,書中給出了大量的遙感實例圖像和處理例子,尤其是近年的新型遙感器,如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增加了高光譜遙感簡介及其高光譜MODIS圖像和處理的例子。此外,本書是作者在多年教學和科學研究基礎上總結編寫的,且經過了多次反覆講、篩選和修訂,按章總結並配有相應的習題,便於讀者研讀思考,是一本優秀的教科書。

微波成像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實驗室譯著系列國外前沿著作遴選和翻譯組織工作。本書的翻譯工作由微波成像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院空間信息處理與套用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共同開展。其中,尤紅建負責翻譯第1章、第4章和第6章,龍輝負責翻譯第3章、第7章和第8章,王思遠和傅興玉負責翻譯第2章、第5章、第9章和附錄,賀經緯參加了彩色插圖文字的翻譯。最後,由尤紅建研究員進行了全書的校對,並由吳一戎進行了終稿審定。此外,本書的翻譯還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多位專家學者的指導和幫助。鑒於譯者的經驗和時間約束,翻譯過程中難免存在未盡和疏漏之處,敬請廣大同行讀者批評指正。

第三版前言

本書第二版出版到現在已接近10年了,第三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必要且全面的更新。這些變化主要包括:

●遙感器的更新。第三版新增的遙感器包括NASA的星載Terra,Aqua和EO-1,以及商用遙感衛星IKONOS,OrbView和Quickbird,並給出了許多新的圖像實例

●更新了各個主題的研究文獻

●在下列章節擴充和增加了新的內容

■遙感器空間回響模型和測量

■MTF校正

■大氣校正

■多光譜融合

■噪聲抑制技術

●新增了彩色插圖、習題及許多圖片

●為了提高教學和增進理解,對內容也進行了許多修改。本書第三版仍然保留了第二版的風格,但是組織形式更加多樣,對許多插圖也進行了整理,以便能更好地表述相關的概念。

在完成第三版的過程中,有兩件事一直在困擾著我。首先,許多國家在不斷發射甚至加快發射新的遙感器。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要想在圖1.1中體現所有最新信息相當困難,表示可用的地球和環境遙感系統的插圖仍不完善。一些將來預計會發射的遙感系統,例如NationalPolar-orbitingOperationalEnvironmentalSatelliteSystem(國家極軌運行環境衛星系統,NPOESS),被我故意去除了,因為其計畫書在發射前仍在不斷修改。

另外一件事是,網際網路上獲取的信息量異常巨大,從詳細的遙感器技術文檔到數據本身,都非常豐富。坐在計算機旁並訪問幾乎全部網站,幾乎就能寫成這樣一本書。例如,為了尋找一幅包含陸地、雪和雲的多波段MODIS遙感圖像,我就採用了美國地質調查局(http://modisdb.usgs.gov)維護的一個MODIS實時廣播(DirectBroadcast)網站來瀏覽尋找合適的圖像,並下載了圖1.22所示的最新圖像。另一個例子是圖2.20所示的Landsat-7ETM+圖像,這是從馬里蘭大學的GlobalLandCoverFacility(全球陸地覆蓋設施)找到的一幅安娜湖地區的ETM+圖像。本書第三版的“自由”研究幾乎都是採用期刊會議論文資料庫以及政府和商業衛星網站而線上完成的。它幾乎使你驚奇:圖書這種媒體形式是否太陳舊了?

與本書的第二版一樣,我要感謝我的很多同事,他們為第三版的出版提供了很多幫助,其中包括Raytheon公司的Kenando和JohnVampola及Goodrich光電系統公司的BillRappoport,他們提供了遙感器的實際焦平面圖解和信息;美國地質調查局的GeorgeLemeshewsky提供了多光譜圖像融合和恢複方面的實例圖像及技術建議;USGSEROS/SAIC的JimStorey為本書貢獻了很多主題討論和技術建議;紐西蘭ManaakiWhenuaLandcare研究所的JamesShepherd和德國DLR/dfd的RudolfRichter,很友好地提供了工作中發表的數字圖像。我還要感謝給本書提出很好建議的評閱人,他們對本書的結構和包含的主題等方面給出了很多有益的評論。感謝為本書第二版提出修改意見的各位同事,在新版中我已經採納了這些建議。最後,我還是要對第三版中使用的各種材料和可能出現的錯誤負全責。

我要感謝Elsevier的編輯和出版人員以及Multiscience出版社的AlanRose和TimDonar,他們為第三版的出版貢獻了自己的耐心和協作精神。除了藉助強大的計算機工具並與作者溝通之外,一本好書是需要眾多能幹而盡責的專業人士經過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在本書第三版完成之際,對我而言至關重要的是,感謝我人生和事業中的各位導師,包括教導我走上了正確人生道路的我的父母,讓我始終處於正確方向並在許多情況下為我鋪平道路的碩士導師PhilSlater教授。感謝亞利桑那大學的各位同事、老師和學生們,感謝NASA,USGS和許多其他組織,它們使我的研究有趣而令人愉快。我更加忘不了我的兩位朋友和合作者StevePark和JimFahnestock教授,他們兩年前已經去世。

最後還要真心地感謝我的家庭,他們在第三版修訂過程中給予莫大的支持。謝謝你們所有的人!

第二版前言

本書是我先前所著TechniquesforImageProcessingandClassificationinRemoteSensing的修訂版,並且修訂時所做的工作遠比計畫的工作量大。當認識到簡單修訂滿足不了實際需要時,我仔細考慮了一種表達遙感領域中圖像處理主題的方法。經過深入細緻的思考,我發現遙感領域中使用的很多圖像處理方法存在一個共同的主題,即它們直接或者間接地以物理模型為基礎。在有些情況下,這種依賴關係是直接的,例如描述軌道幾何或者輻射反射率的物理模型;在其他情況下,依賴關係是間接的。例如,通常假定的數據相似性暗指在空間域和光譜域的鄰近像元具有相似值。這種相似性來源於獲取數據的物理過程和獲取過程本身。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遙感圖像處理算法的動機和基本原理都可以追溯到一個或多個物理模型的假設。因此,書中使用了這樣的角度進行闡述。

顯然,本書是個完全數位化的產品,當前可用於桌面出版的計算機工具很早就能支持數位化產品了,它能給出主題內容,能幾乎看到全部素材。因此,本書使用了大量計算機生成的圖表和圖像處理結果。幾乎所有插圖都是專門為本書製作的全新插圖。書中使用了三維繪圖程式,將多維數據可視化,同時使用了圖像處理軟體來處理這些圖像,這些軟體和程式主要包括IPT和MultiSpec,前者是本人所在實驗室開發的圖像處理軟體MacSADIE的一個開發版本,後者是普度大學DavidLandgrebe實驗室開發的多光譜分類程式。

為使本書能更好地適用於課堂上講授,每章的後面都附有習題。這些習題從概念、思維實驗到數學推導都有所涉及。這些習題都旨在提高學生對章節內容的理解程度。為了方便讀者進一步研究,本書還提供了大量與主題相關的參考文獻,書中採用表格形式將其列出,主要是考慮表格形式比較緊湊,能節省空間。在參考文獻中重點強調了那些已經歸檔的期刊論文,因為對於讀者來說它們較容易獲得。

第1章給出了截至1996年遙感科學與技術的總體概述,描述了光學遙感器的基本參數和掃描遙感器的基本類型。第2章從數學的角度介紹了遙感領域中最重要的光學輻射過程,主要包括太陽輻射、大氣散射、吸收和傳輸以及地表反射等,分析了從波長400nm到熱紅外的光譜區域。第3章介紹了輻射回響和空間回響的遙感器模型,同時還介紹了衛星的成像幾何結構,該成像幾何結構對圖像校正、地理編碼以及基於立體影像提取高程信息都有重要的作用。第4章介紹了遙感數據模型,是第2章和第3章介紹的物理模型和後續章節要闡述的圖像處理方法的一個過渡,同時也介紹了遙感數據的光譜模型和空間統計模型,包括了用來闡明和解釋遙感器特性對遙感系統所獲取數據的影響的一系列成像仿真。

從第5章開始討論遙感圖像處理方法。介紹了光譜變換,包括各種植被指數、主成分分析和對比度增強等。第6章介紹了卷積和傅立葉濾波、多解析度的圖像金字塔模型、尺度空間技術(例如小波變換)。各種遙感圖像處理分析方法很有可能成為一種快速有效的空間信息提取技術。這裡還介紹了將圖像分解成兩個或多個分量的空間分解方法,作為多種不同空間變換的連線。第7章給出了一些用來進行圖像輻射校正和幾何校正的圖像處理例子,同時討論了對高光譜解析度影像進行定標的重要性。第8章參考第6章介紹的空間降維概念詳細討論了多幅遙感影像的融合,這裡主要使用了LandsatTM多光譜影像和SPOT全色影像的融合,對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解釋和分析。本章還詳細介紹了基於數字影像金字塔從立體圖像對中提取數字高程模型的內容。第9章介紹了遙感圖像的專題分類,包括基於統計的傳統方法、最近發展起來的基於神經網路的方法及模糊分類算法。另外還介紹了專門針對高光譜影像的分類技術。

對於有些內容,讀者經常可在其他遙感書籍中看到,例如分類圖的誤差分析,但是在本書中並沒有涉及。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節省篇幅,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認為這些內容與基於遙感物理模型的遙感圖像處理方法沒有太大的關係。同樣,一些圖像分類算法,例如建立在對數據的高級提取上的基於規則的分類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在很多領域比較有效,也很有發展前景,但是本書沒有介紹。此外,本人認為地理信息系統也不屬於本書的研究範圍。

非常感謝我的同事和朋友們給予我的建議和幫助。在某些方面,他們的貢獻是主要的。在第2章和第3章的編寫過程中,亞利桑那大學光科學中心的PhilSlater和KurtThome所提供的知識幫助和指導我按照正確思路進行寫作。在第4章的編寫過程中,NASA/Ames研究中心的JenniferDungan給予本人相似的幫助。其他人為某部分內容提供了有價值的評論,包括亞利桑那大學乾旱陸地研究辦公室的ChuckHutchinson和StuartMarsh,以及NASA/Ames研究中心的ChrisHlavka。我同樣衷心感謝密歇根環境研究院的EricCrist在纓帽變換上所提供的思路。我以前和現在的學生為我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數據和實例,包括科學套用國際公司的DanFiliberti,亞利桑那大學的SteveGoisman和PerLysne,Oasis研究中心的JustinPaola及亞利桑那大學的Ho-YuenPang。PhotogrammetrieGMBH的GerhardMehidau給我提供了最新版本的IPT程式。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同事,包括WilliamAcevedo,SusanBenjamin,BrianBennett,RickChampion,LenGaydos,GeorgeLee及NASA/Ames研究中心的JeffMeyers,非常友好地提供了本書中使用的大量寶貴圖像和數字高程數據。我同時非常感謝我的一位老朋友和同事,PeterB.Keenan,在一個非常美麗的日子裡,他幫助我騎腳踏車採集了舊金山海灣地區的地面實際數據。

我同樣非常感謝AcademicPress出版社的幾位編輯和專業人員,他們在技術和管理方面給了我很多貢獻,他們是聖迭戈辦公室的LoriAsbury,SandraLee和BruceWashburn及切斯特希爾辦公室的DianeGrossman,AbbyHeim和ZviRuder。

最後,我必須感謝我的家人Amy,Andrea和Jennifer,感謝他們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給予的付出和支持。

盤點圖像處理書籍

圖像處理(image processing),是指用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分析,以達到所需結果的技術。又稱圖片處理、影像處理、照片處理、後期處理、P圖、PS。
《印刷圖像處理》
《圖像處理》
《數字圖像處理基礎》
《圖像處理與複製工藝》
《光電圖像處理》
《MATLAB7.0圖形圖像處理》
《數字圖像處理與機器視覺》
《圖形圖像處理與動畫製作》
《圖像處理與識別》
《PCI圖像處理教程》
《影視圖像處理》
《基於Matlab的圖像處理》
《實用數字圖像處理與分析》
《數字圖像處理原理》
《脈衝耦合神經網路圖像處理》
《圖像處理的偏微分方程方法》
《智慧型SAR圖像處理與解釋》
《全極化合成孔徑雷達圖像處理》
《圖像處理與動畫設計基礎教程》
《圖形圖像處理項目教程》
《3D圖像處理技術與臨床套用》
《基於Blackfin DSP的數字圖像處理》
《MATLAB圖像處理與界面編程寶典》
《MATLAB在信號與圖像處理中的套用》
《精通MATLAB圖像處理》
《廣告藝術設計與圖像處理高級技法》
《數字圖像處理技術與套用》
《矢量量化與圖像處理》
《遙感原理及遙感圖像處理實驗教程》
《圖像處理中的數學問題》
《數字視頻圖像處理與通信》
《遙感圖像處理模型與方法》
《彩色數字圖像處理》
《偵測目標的SAR圖像處理與套用》
《數字圖像處理及MATLAB實現》
《超視覺Photosh CS4圖像處理與特效精解》
《ERDAS IMAGINE遙感圖像處理教程》
《醫學圖像處理及三維重建技術研究》
《電腦圖像處理快速通》
《快速掌握圖像處理》
《ENVI遙感圖像處理方法》
《MATLAB數字圖像處理》
《詳解MATLAB數字圖像處理》
《Photoshop CS4圖像處理與廣告設計實務》
《醫學圖像處理》
《Photoshop平面圖像處理與設計》
《小波變換與圖像處理》
《特徵提取與圖像處理》
《實用公安圖像處理技術》
《Photoshop CS4圖像處理高級套用技法》
《7天玩轉Photoshop CS5圖像處理》
《Photoshop圖像處理傻瓜書》
《Photoshop CS5圖像處理從新手導高手》
《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Photoshop CS4中文版》
《圖形圖像處理技術項目化教程》
《RAW格式圖像處理實戰攻略》
《生物醫學信息與圖像處理》
《Photoshop CS5圖形圖像處理任務驅動式教程》
《數字圖像處理疑難解析》
《數字圖像處理與圖像通信實驗》
《數字圖像處理與圖像通信》
《MATLAB6.5圖形圖像處理與套用實例》
《Photoshop數碼圖像處理專業教程》
《新編Photosho CS圖像處理專家》
《Delphi數字圖像處理及高級套用》
《IT認證系列 Photoshop7.0圖形圖像處理》
《圖形圖像處理初步》
《暢通無阻學Photoshop圖像處理》
《高手過招Photoshop CS3圖像處理藝術》
《Photoshop圖像處理完全實戰演練》
《Matlab7.6圖形圖像處理》
《MATLAB R2008數字圖像處理與分析實例教程》
《Photoshop CS4圖像處理與特效製作208例》
《Photoshop圖像處理》
《Photoshop CS3圖像處理》
《ENVI遙感影像處理專題與實踐》
《數字圖像處理:原理與算法》
《生物科學圖像處理與分析》
《數字圖像處理》
《數碼攝影與圖像處理魔法書》
《圖像處理積體電路》
《數位訊號與圖像處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