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力強,一個“空”字突出表現了“行人”被“賺”後的失落神態。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力強,一個“空”字突出表現了“行人”被“賺”後的失落神態。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目錄
詩名
詩人簡介
解說
賞析

    [編輯本段]詩名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編輯本段]詩人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自號誠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縣黃橋鄉塘村)人。歷任太常丞兼禮部右侍郎、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讀,官至寶謨閣學士。他是南宋傑出的詩人,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被後人推為“南宋四大家”。
    紹興二十四年(1154)春,楊萬里進士及第,授贛州司戶參軍。二十九年(1159),調任永州零陵縣丞。乾道三年(1167)春,楊萬里至臨安,上政論《千慮策》30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有,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里的政治才能。
    楊萬里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戰,始終反對屈膝議和。在進奏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誤。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謫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
    楊萬里是我國古代著名詩人。他的詩歌創作,走過的是一條由廣學博取、轉益多師而至面向現實、師法自然的道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創造了他新、奇、活、快、風趣、幽默的“誠齋體”,在中國詩歌史上獨樹一幟,建立了自己的詩派。
    楊萬里晚年忤宰相韓侂胄,家居吉水十五年,憂憤而死,享年80歲,賜諡文節,追贈光祿大夫。
    平生著作甚豐,相傳有詩2萬餘首,現存詩4200餘首。今存《誠齋集》有詩文133卷,有《楊文節詩集》、《楊文節易傳》、《楊文節文集》等著作傳世。

    [編輯本段]解說

    【解說】莫說從嶺上下來就不難,在下山之前常常讓那些行人空歡喜一場。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從一重山里出來,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攔住了。 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編輯本段]賞析

    詩的前半部為議論,後半部為描摹,二者構成先果後因的內在聯繫,均滲透著詩人濃郁的思想感情,創造了一種深邃的意境,正是通過這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豈無難,人生就是不斷地與“難”作鬥爭,沒有“難”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
    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力強,一個“空”字突出表現了“行人”被“賺”後的失落神態。“放”、“攔”等詞語的運動,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
    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註:①此詩是紹熙三年詩人在建康江東轉運副使任上外出紀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區。②賺:騙。
    譯文
    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
    這句話騙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歡喜一場。
    當你進入到萬重山的圈子裡以後,
    一座山讓你經過另一座山馬上將你阻攔。
    賞析
    詩的前半部為議論,後半部為描摹,二者構成先果後因的內在聯繫,均滲透著詩人濃郁的思想感情,創造了一種深邃的意境,正是通過這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豈無難,人生就是不但的與“難”作鬥爭,沒有“難”的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
    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力強,一個“空”字突出表現了“行人”被“賺”後的失落神態。“放”、“攔”等詞語的運動,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
    一、這首詩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卻極富包孕性,請闡述其中的含義。
    【考點】考查解讀詩句含義,準確概括詩句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
    【解析】①包含上山過程所歷艱辛,因此把下嶺看得容易、輕鬆;②“下嶺便無難”的判斷是錯誤的;③“莫言”二字是自誡也是誡人,表達了對那種認定下嶺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
    【誤區提醒】此句“莫言”二字極易被忽視,“下嶺便無難”正是從下嶺前艱難攀登的整個上山過程,以及對所歷艱難的種種感受中得到的心理上的對比結果,而這種心理常常是錯誤的;“莫言”的對象則是詩人由自己而進一步推及他人。若不注意細緻考察,則很可能答案不著邊際,或遺漏得分點。
    二、有人說第二句“賺”字運用最精巧,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分析。
    【考點】考查鑑賞詩歌語言及表達技巧的能力
    【解析】“賺”字富於幽默的風趣。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坦易,與它實際上的艱難正成鮮明對比,因此說“賺”——行人是被自己對下嶺的主觀想像騙了。詩人在這裡只點出而不說破,給讀者留下深刻的懸念。
    【誤區提醒】答題時很可能遺漏對注釋項的關顧。誰賺得行人錯喜歡?行人謂誰?看了注釋①自會清楚,其實詩歌敘述的正是詩人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受,自己被自己的想像騙了!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沒有僅限於書寫個人感受,而由己及人,賦予“行人”以更廣泛的指代義。
    三、有人認為三四兩句在承接二句解除懸念後,運用擬人化手法,表達了一個缺乏思想準備的行人,下了一個山頭後,又遇一個山頭時的沮喪;但也有人認為詩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驚詫,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過程。你贊同哪種看法呢?請說明理由。
    【考點】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
    【解析】第二種。“行人”為何“錯喜歡”?因為“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三四兩句正是對第二句留下的懸念進行解釋;上山過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嶺,下嶺過程中也相應地會遇到多少重山嶺,但歷盡上山艱難的行人登上最高峰後,往往因興奮喜悅而一心只顧享受下嶺的坦易輕快,忘記了前面還有一系列山嶺需要跨越,因此,當缺乏思想準備的行人下了一個山頭,又遇到一個山頭,發現自己正處在萬山圍繞的圈子裡,這才恍然大悟:下嶺的路程照樣要遇到一系列的艱難險阻;山本無知“一山放出一山攔”的形容卻把山變成了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它仿佛給行人布置了一個迷魂陣,設定了層層疊疊的圈套,而行人的種種心情——意外、驚詫,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這一“放”一“攔”的重複中透露出來了。詩人真切表達了自己的這種種感受,如實反映了自己在面對錯覺時的可貴的思考,卻絕沒有因此而沮喪不振。
    【誤區提醒】格律詩講究結構上的起承轉合,詩人的所要表達的主旨常在末句才顯露出來,故理解作者情感、觀點通常要抓住尾句體悟。“一山放出一山攔”的總收,正反映了詩人在經歷一場空歡喜後,而徹悟的喜悅之情;前句的“賺”字也明顯帶有一種自嘲和調侃的喜劇色彩,正與之照應。
    四、這首詩文字平白淺易、通俗生動,但意趣豐富,它所描繪的現象,所抒寫的體驗,具有某種典型性,容易使人聯想到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喚起類似的體驗,從而引發某些思索,給人以某種聯想與啟示。請簡要談談你的感受。
    【考點】考查鑑賞評價詩歌旨趣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解析】人們往往對最艱巨的行程比較有思想準備,而對走過這段行程後還會出現的艱難缺乏思想準備;只知道人們習知的艱難,而不懂得人們常常忽略的另一種艱難;這首詩似乎可以引起這些方面的思索。
    【誤區提醒】本題著重考查對詩歌旨趣的賞鑒和對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評析,題乾說“容易使人聯想到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喚起類似的體驗,從而引發某些思索,給人以某種聯想與啟示”,重在闡述引發的“思索”和“聯想與啟示”,不可簡單的敘述“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和“類似的體驗”。
    【主旨】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名句】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