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報表》

演出時受到中央領導人的接見。《追報表》是楚劇的又一經典。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元旦前夕,紅嶺大隊老隊長去開總結會,會計小張在緊張地統計給公社的年終產量報表。經過計算,糧食和棉花畝產都超過了《綱要》 ,只有生豬還差兩頭才能超過《綱要》。小張想起飼養員二嫂說過,隊里一頭大母豬今晚可能要生小豬。為了達到三超《綱要》,拿到"三超"紅旗,小張便"預報"了兩頭,使生豬這一項也算超了,並將此表交給了取報表的公社統計員小李。老隊長開會回來知道了這件事,對小張的做法進行了嚴肅的批評,並當機立斷,親自去追小李,要更改上報數字。老隊長走後,二嫂來報告:母豬生了16頭小豬。小張為實事求是,沒等二嫂把話說完也去追報表。二嫂怕報表數字出並差錯,也隨後追去。

東方發亮時,才隊長和小張先後追上小李。老隊長告訴小李,報表中生豬數字報多了,小張卻說大母豬生了16頭小豬。數字報少了,老隊長問是幾時生的,小張答不上來,正在此時,二嫂趕到,說明小豬是12點半後生的,大家覺得,這16頭小豬都應算在新的一年裡,報表上的數字還是應減去兩頭,這樣才是實事求是。

楚劇經典劇目概覽

楚劇舊稱喔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喔呵腔與黃陂;孝感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地方聲腔劇種,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楚劇主要流行於武漢;孝感;黃岡;荊州;鹹寧;宜昌;黃石七地市四十餘縣。2006年5月20日,楚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