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家書》

《農民家書》

《農民家書》一書中,一名義務郵遞員侯永祿以時間為順序,真實地記錄了從上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初40年來的歷史歲月,每封信無不打著時代的烙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侯永祿長子侯勝天徒步串聯路過大寨,寫下了這個大家庭的第一封家書。後來兒女相繼參加工作,往來信件逐漸增多。2000年老家安裝電話,通信開始減少。侯永祿去世後,兒女清理遺物,發現幾十年的書信父親一直保存著,總共有千餘封。現挑選部分編成《農民家書》。收錄時儘可能保持原貌,但限於篇幅,也對個別書信格式進行了壓縮。
這些信件集中反映了五十年來中國農村面貌和農民命運的巨大變遷,反映了農民通過參軍、高考等途徑奮鬥進入城市的過程。《農民家書》中侯永祿對予女學習、工作、人品、生活上的殷殷教導,更是體現了農民淳樸的人生信條和哲學理念,堪稱農民版《傅雷家書》。

作者簡介

侯永祿(1931-2005),曾用名侯永學,陝西省合陽縣路井鎮人。1944年進入合陽縣簡易師範,1949年畢業回家務農。1954年路井農業合作社成立,擔任會計。195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曾任生產隊政治隊長、大隊毛澤東思想大學校負責人、民辦教師、大隊合作醫療站負責人、火隊黨支部副書記兼革委會副主任等。1981年12月任路一火隊管理委員會主任。1984年4月至2001年,擔任路一村“義務郵遞員”。他堅持60餘年寫日記,記隨筆,撰家史。由他的日記精選而成的25萬字的《農民日記》一書,於2006年12月1日出版發行,好評如潮。

編輯推薦

侯永祿的《農民家書》以時間為順序,真實地記錄了從上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初40年來的歷史歲月,每封信無不打著時代的烙印。《農民家書》以“豐勝”為主線,反映了一代農民通過招工、參軍、高考等不同途徑,經過艱苦奮鬥、努力拚搏而融入城市生活、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書中通過父子之間的信件來往,詳細記載了豐勝的參軍提乾、高校學習、工作分配、戀愛結婚、著書立說、立功受獎、自主擇業……使我們較清晰、較完整地看到了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30年來怎樣成長為一個軍校教授的人生軌跡和奮鬥歷程。同時,圍繞這一主線,其他幾個家庭又作為副線貫穿其中,使讀者從巨觀上對這個大家庭的生存發展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做到了布局合理,條理清楚,主次分明。

小說目錄

家書抵萬金(代序)
1966年~1976年家書
1977年~1981年家書
1982年~1986年家書
1987年~1991年家書
1992年~1996年家書
1997年~2005年家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