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級在清華》

《跳級在清華》

當夢想照進現實 --- 《跳級在清華》及後續 《跳級在清華》 《跳級在清華》 - 前言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歷史,每一個人的過往都可以寫一本書。我所記錄的,只是自己簡單而平凡的故事,而且我始終相信,那些有理想,懂得把握自己的後來人們,一定會做得更加出色。我不知道道命運會把我帶到什麼地方,但我一直會用善良維護左右。謹以此文,紀念我即將逝去的學生時代。

當夢想照進現實 --- 《跳級在清華》及後續

《跳級在清華》《跳級在清華》

前言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歷史,每一個人的過往都可以寫一本書。我所記錄的,只是自己
簡單而平凡的故事,而且我始終相信,那些有理想,懂得把握自己的後來人們,一定會做
得更加出色。我不知道道命運會把我帶到什麼地方,但我一直會用善良維護左右。謹以此
文,紀念我即將逝去的學生時代。
記憶封存中的懵懂歲月
國小時候的我,無非只是淘氣和貪玩,雖然每件事情都會努力認真做好,但是我並不是好
勝求強的那種人。直到很偶然的因為《迎春杯》數學競賽的緣故保送到北京市重點中學---
北京五中之後,才漸漸開始知道努力超越的道理。國中三年級以後,我的成績一直保持在
年級前三名,並且漸漸在數學物理化學上面嶄露頭角。除了大小的全國市區獎項得了不少
之外,由於高中數學物理聯賽一等獎的緣故,我在2002年被保送入清華大學的基礎科學班
。在這個清華內部被人稱為最苦最累的地方開始了一段難忘的經歷。
基礎科學班是楊振寧教授在97年回國時候提議成立的,外界稱其為”諾貝爾班”,《Scien
ce》雜誌也專門報導過。這個班目標是培養有國際競爭力的新世紀人才。基科班每年從全
國聯賽保送生中選拔30人,再從清華3500名新生中選拔30人。所以成員大多是奧林匹克競
賽金牌和各省高考狀元。僅基科2000班60人中就有5名高考狀元。競爭之激烈,學生質量之
高,可以想見。基礎科學班的學生擁有其他院系學生沒有的特權。選課所受限制少,同時
授課老師大多是該領域的權威教授,此外這個班的學生在大三可以在全校乃至全國範圍內
選擇教授作為導師,並且開展富有挑戰性的科研訓練。

跳級嘗試

進入基科班以後,前所未有的壓力接踵而來。我所在的班,一共62人,4位國際奧林匹克金
牌得主,2名高考狀元,剩下的多是全國聯賽決賽圈的一二等獎獲得者。縱然我在中學裡算
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但是躋身清華精英中的精英里,實在是遜色了不少。但是我一直有個
信念,就是不管事情多難,我都要憑藉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不管對手多強,我都要攀登
高峰脫穎而出。擁有這股決心,我很快開始了迅速上位的過程。我細心觀察周圍同學身上
的優點,大到思維方式,小到課堂筆記,我都一一琢磨,爭取儘量吸取其中精華並為己用
。雖然我並不聰明,但是憑著直覺和理想,我在普通物理,高等微積分等大一課程上都取
得了接近滿分的成績,並且在2003年冬天開始運作跳級事宜,爭取提前一年從清華大學畢
業,並且去到世界超一流大學進一步深造。
本科跳級對於很多人來講想都沒有想過,更何況是在清華最難出頭的基礎科學班。我認真
研究了整個大學四年的培養方案,然後向學校提出了一套改編的計畫,專門為我跳級所用
。然而不管在哪裡,保守勢力總是存在的,對於自主求新的我來講,因此遇到的阻力的確
不少。直到我在大一下學期修了高年級的量子力學和數值分析,並且獲得接近滿分的成績
,又在電磁學考試半個年級不及格的情況下取得100分,阻礙我前行的聲音才漸漸收斂。
2003年暑假,在教務處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成功轉入基科1字班,向著更高的夢想繼續
邁進。

GPA之爭

所謂GPA,也就是學分積,是國外大學衡量本科生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不影響去世界
超一流大學,我對GPA自然是倍加重視。但是因為跳級,我在大一就要選大三大四的課程,
體育課每學期上兩個不說,國小期課程也要double。種種困難一一襲來,但是我都悉心應
對。擁有每天工作20小時的功底,我終於在跳級完成之後依然在高年級位列最終綜合排名
和專業排名的雙料第一,為出國申請打下了好的基礎。
在交叉選課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了靈活帶來的好處。很多高年級的課程對低年級課程有
指導意義,同時低年級課程中的淺顯例子又對理解高深的概念大有裨益。所以只要搭配得
當,方式巧妙,看似很難的跳躍交叉實際卻也是有途可循的。
本科科研嘗試
最早選擇保送基礎科學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班的學生可以在大三進入課題組師從國
內權威院士專家
進行科研訓練,這無非對申請出國讀graduate school提供了幫助。對我而言,因為跳級少
了一年,大二進入課題組便成了必須,為此我花了很多功夫來了解清華各個院系的實驗室
,最後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之一的量子信息與測量實驗室以及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同時展開
科研,此外還會利用空餘去高等研究中心聽報告並與教授討論問題。除了應付跳級帶來的
衝擊,我每天深夜看paper,並且嘗試在seminar上面做presentations,最後終於在大二結束
前完成兩篇關於quantum information and quantum computation的文章並投Physical Review
出國申請
在經過兩年的課程學習及科研訓練之後,我開始了申請之旅。除了應付掉GRE, TOEFL之外
,papers, Personal Statement, recommendation letters都是重要因素。我當時就想,
既然我能夠兩年讀完別人三年的東西還拿到年級第一,其他幾樣也就一定不能差。往往推
薦信3封就夠了,但是鑒於和各個研究所都保持聯繫,我可以得到更多的推薦信,並且做到
有的放矢。最後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院士,物理系系主任朱邦芬院士,微電子所所長李志
堅院士,以及物理系以及高等研究中心另外4位教授都不吝推薦,對我出國起了不少正面影
響。然而不管怎樣,由於我學了兩年本科就申請graduate school,多少影響到外界對我實力的信任。我只申請了全美最好的15所學校,拿到8個offer, 被3個decline, 剩下的包括interview全部withdraw.

從物理轉電子工程

很早我就在電子工程和基礎科學班之間猶豫過,電子工程在全國大熱,不僅貼近實際,而
且對數學物理要求很高富有挑戰性。借著申請出國的機會,我拿加州理工做了個嘗試直接
申EE,結果拿到fellowship。加州理工1999年曾排全美大學排行榜第一名,物理,套用物理以及天文學在世界上更是首屈一指。EE也是她的工程強項。最後比較再三,我決定拒掉Berkeley, withdraw MIT的物理進入加州理工。05年8月,我在水木論壇上面寫下《跳級在清華---我的飛躍之旅》一文,介紹自己在清華將近3年的經歷感受,結果引起強烈討論。我在加州理工,8個月的碩士來到加州理工,很快感覺到了教授和周圍同學身上蘊藏的智慧。學校比我想像的還小,走走就出去了。然而臥虎藏龍卻是一點不假。加州理工是美國教育界公認的最累的地方,Nobel獎得主密度最大,學生教授要想survive都要脫一層皮才行。不過有了清華2年10個月的跳級經歷,再難的情況我也有信心去處理。美國大學很多都是一年3個 quarter,每個quarter 十周左右。加州理工的本科生天天叫苦不迭,就是因為一個quarter就要選5-6門很難的課程實在過於痛苦。一到學校看了calendar,我發現只要每個quarter選8-9門課就可以在8個月裡面拿2個碩士出來,豈不是件好事。於是第一個quarter我狂選9門課73學分的課程並且得了接近全A+的4.2 GPA, 但是後來由於學校規定所限,一年double master的計畫只能叫停。在加州理工的8個月裡,我一面為了master degree努力,一面展開科研,在networkcoding & wireless communication領域發表國際論文。06年6月初我如願畢業. 轉入Yahoo! Inc. 開始business之路
對於academia,我一直心存懷疑,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看了清華和加州理工名教授
的生活,我更加堅定了這不是我要的軌跡。正因如此,finance 和 engineering 便成了我
的關注對象。剛好我在加州理工修過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的課程,而且
取得很好成績並加入了相關club,所以經常能夠得到一些關於industry的信息。06年4月底剛好搜尋引擎三巨頭之一的Yahoo! Inc.要人去做intern。我看機會難得於是投簡歷過去,經過電話面試和in-house interview的多輪考驗之後,我擠掉了東岸MIT的競爭對手,成功進入Yahoo! Inc.在Yahoo!我的工作和modeling, finance, statistics, strategy都有關,是一個很富挑戰性的job。考慮到自己長遠的志向在business和industry,我最後決定努力將summerintern轉成full-time position,開始一段新的歷程。經過多方努力,我成功轉入Yahoo!,

這也同時意味著我的學生生涯就此告了一個段落.
未來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到底什麼會等待著我們,沒有人能夠回答。但是凡此種種都不能
成為懶惰偷閒的藉口,因為精彩的人生,是要靠用心有膽量的人一點一點鋪就的。我總是
覺得聰明不是決定因素,在高手雲集的清華和加州理工,大家的智商都不會太低。最重要
的,是要懂得把握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輕言放棄,一直堅持向前走。
知道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知道什麼是不可逆轉的;知道用什麼方式實現夢想,知道用什麼
心情面對苦難,人就在轉瞬間感悟,進退得失與不離不棄也就都有了答案。
我不知道命運會把我帶到什麼地方,但我一直會用善良維護左右。

參考:http://blog.xiaonei.com/GetEntry.do?id=290719375&owner=4356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