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是一首酬贈詩,作者李白當作於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前後,當時李白常來往於當塗、金陵、宣城之間。

作者

李白

詩詞正文

周子橫山隱,開門臨城隅。連峰入戶牖,勝概凌方壺。
時作白紵詞,放歌丹陽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當其得意時,心與天壤俱。閒雲隨舒捲,安識身有無。
抱石恥獻玉,沉泉笑探珠。羽化如可作,相攜上清都。

作品譯文

周先生隱居在丹陽橫山,開門就看到秀麗的丹陽。

連綿的山巒圍繞周圍,壯觀的景色勝過仙鄉。

有空就寫詩作曲,來了情緒就在丹陽湖上高唱《白紵詞》。 

丹陽湖水清秀蕩漾,遠勝過東海浩蕩的感覺,水光山色與菰蒲草共顯嬌嬈。

當你得意之時,心靈與天地融合在一體。

任天上雲捲雲舒,看世界人來人往,哪裡還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身不在,痛苦何在?

你身懷美玉而不露,心有高才而不顯。

如果我們學道成功,就一起攜手遊覽仙山瓊閣。

作品簡析

李白《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是一首酬贈詩,當作於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前後,當時李白常來往於當塗、金陵、宣城之間。作者似乎從丹陽的湖水得到了靈感,全詩韻律極其流暢,一氣呵成。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