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臨池竹》

但是在第二句里,唐太宗出了一個不得體的差錯,把竹子耐寒的主題寫人春天或夏天的景象里。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 後人稱他在貞觀(唐太宗年號,627—649)年間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作者

李世民

詩詞正文

貞條障曲砌,翠葉貫寒霜。拂牖分龍影,臨池待鳳翔。

作品評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的第三句仿效竹子和龍之間的無數傳統聯繫,說明視窗的竹影與龍相似。第四句用的是鳳凰只肯棲息竹林的傳說。但是在第二句里,唐太宗出了一個不得體的差錯,把竹子耐寒的主題寫人春天或夏天的景象里。這個錯誤被虞世南抓住了,虞世南寫了一首和詩《賦得臨池竹應制》:“蔥翠梢雲質,垂彩映清池。波泛含風影,流搖防露枝。龍鱗漾嶰谷,鳳翅拂漣漪。欲識凌冬性,唯有歲寒知。”指出了這個明顯的錯誤:必須等到冬天才談竹子的耐寒。

作者簡介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又是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被譽為“千古一帝”。唐朝建立,被封為秦王,公元627年受唐高祖禪位。在位二十三年(627—649),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後人稱他在貞觀(唐太宗年號,627—649)年間的統治為“貞觀之治”。他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樹,在詩歌創作上也頗有成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