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盪起雙漿》

《讓我們盪起雙漿》

《讓我們盪起雙漿》是一首鏇律抒情優美的童聲抒合唱曲,它描繪了祖國的“花朵”在灑滿陽光的湖面上划船遊玩的歡樂景象。它以“0XXX | X · X|”的節奏貫穿全曲,富於動力感。

基本信息

簡介

《祖國的花朵》劇照《祖國的花朵》劇照

這首在五十年代可謂是紅遍華夏大地,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喜歡。
《讓我們盪起雙槳》這首歌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55年製作的新中國第一部兒童影片《祖國的花朵》的插曲。
當年,劉熾和《祖國的花朵》攝製組的小演員們去划船,從起初的怕水到受孩子們的快樂所感染,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當船快靠岸時,具體的樂句就已經在心中直蹦了,上岸後只用了20分鐘就完成了《讓我們盪起雙槳》的獨唱二合唱,又用十來分鐘稍加改動,曲子就完成了。電影公映後,這首優美輕快的兒童歌曲就傳遍了全國,影響了足足三代少先隊

歌詞

《讓我們盪起雙槳》曲譜《讓我們盪起雙槳》曲譜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還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
陽光灑在海面上
水中魚兒望著我們
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
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問你,親愛的夥伴
誰給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涼爽的風

作者簡介

詞作者

喬羽喬羽

喬羽(1927~ )山東濟寧人。原名慶寶。著名詞作家,在中國有“詞壇泰斗”之稱。
1946年入北方大學藝術學院學習。曾任華北大學三部劇本創作員。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曾擔任中國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劇家協會、文化部劇本創作室創作員。
1977年後任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院長,中國劇協第四屆理事,中國音樂文學學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喬羽的創作與時代同步,上個世紀50年代,他著有電影文學劇本《劉三姐》、《紅孩子》,歌詞《我的祖國》、《牡丹之歌》、《人說山西好風光》、《讓我們盪起雙槳》等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作品。80年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後,喬羽創作的《心中的玫瑰》、《難忘今宵》、《思念》、《說聊齋》、《巫山神女》、《夕陽紅》、《愛我中華》、《祖國頌》等歌詞表達了新時期中國人民的心聲,因而他的作品廣泛流傳,成為人們傳唱的經典之作。
喬羽代表作品:《我的祖國》、《人說山西好風光》、《讓我們盪起雙槳》、《心中的玫瑰》、《難忘今宵》、《愛我中華》等。

曲作者

劉熾劉熾

劉熾(1921~1998)
原名劉德蔭,作曲家。陝西西安人。幼年隨民間藝人學習鼓樂。1939年入延安魯藝師從冼星海學作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央音樂學院進修,後任煤礦文工團副團長。作品包括歌劇音樂大合唱、電影音樂各10部,及其它中、小型音樂作品。著名的有歌劇《阿詩瑪》;大合唱《祖國頌》;歌曲《我的祖國》(電影《上甘嶺》插曲)、《風煙滾滾唱英雄》(電影《英雄兒女》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電影《祖國的花朵》插曲);舞蹈音樂《荷花舞》等。
作品: 歌劇有《白毛女》(曲作者之一),《減租會》《果園姐妹》《牧羊姑娘》(與人合作),《火》,《阿詩瑪》等;電影音樂《陝北牧歌》、《上甘嶺》、《祖國的花朵》、《風暴》、《英雄兒女》、《大渡河》、《哪是我家》等;其它有《工人大合唱》、《邊疆戰士大合唱》、《祖國頌》、《天天向上》、《荷花舞》、《牧笛》,第三、六套廣播體操音樂,管弦樂《哀樂》等。童聲大合唱《英雄少年》、《天鵝之歌》、《山谷里的回聲》、《藍天和大地》、《金色的小船》等。他的歌曲《翻身道情》、《崖畔上開花》、《讓我們盪起雙槳》、《我們在大地上栽種鮮花》、《我的祖國》、《英雄讚歌》、《新疆好》、《祖國頌》等幾代人共同傳唱,其中《翻身道情》、《新疆好》、《菏花舞》獲世界青年聯歡節獎。《祖國的花朵》獲電影音樂獎。《讓我們盪起雙槳》獲各種全國獎。《我的祖國》獲全國首屆金唱片獎。《祖國頌》已成為各種慶典必唱歌曲之一。新近創作的《衛士的搖籃》《礦工是人類的太陽》獲全國歌曲金獎。

創作過程

《讓我們盪起雙槳》《讓我們盪起雙槳》

1955年7月初,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導演帶領《祖國的花朵》攝製組全體成員,以及一大群十一二歲的小演員來到萬壽山下,在頤和園中嬉戲,到昆明湖上划船,讓孩子們熟悉將要拍攝的環境,水上的感覺,划船的技術和動作……劉熾作為這部電影插曲的作者,也就跟著他們一起來了。
劉熾從小怕水。孩子們上了小船,他卻站在湖邊犯難了。這時,孩子們熱情地喊劉熾:“劉熾叔叔,趕快上來呀,開船啦!”他便硬著頭皮,登上了小船。開始,劉熾只能老老實實地坐著,兩手抓住船舷,一動也不敢動。孩子們玩得可真開心,嬉戲、歡樂,劃著名、鬧著,那活潑可愛的神態感染了劉熾,使他著了迷,不再怕水了。劉熾和孩子們打水仗、賽船,脫下鞋坐著船舷上打水泡泡。船在水上漂,人在船中笑。劉熾這箇中年人又像回到了童年。他以孩子的心境,從孩子的角度觀察著湖水、小船、風浪,尋找歌中幸福少年內心的節奏。當船快要劃到犀牛望月的銅牛附近時,劉熾突然感覺到了具體的樂句在腦中顯現,在心中直蹦。他立刻告訴划船的小朋友:“快靠岸,快靠岸!”三個孩子全用眼睛瞪著劉熾:“劉熾叔叔怎么啦?”“歌的鏇律出來了,我得馬上記下來!”劉熾對孩子們說。
劉熾上了岸,坐在犀牛望月的石頭上,只用了20分鐘就完成了《讓我們盪起雙槳》的獨唱和二部合唱,又用十來分鐘的時間稍加改動,這首曲子就完成了。劉熾讓導演把孩子們召集起來,把剛寫好的曲子唱給大家聽,孩子們反應強烈,拍著手,說:“真好,唱出了我們剛才在船上的心情。”
電影公映後,這首優美輕快的兒童歌曲就傳遍了全國。不久,便流傳到國外,後來又編入中國小音樂教材,並獲得了各種獎勵。這首歌曲一直流傳到現在,一些四五十歲的人,當唱起《讓我們盪起雙槳》的時候,就回憶起美好的童年時代。

創作背景

《祖國的花朵》的拍攝點-北海公園《祖國的花朵》的拍攝點-北海公園

電影《祖國的花朵》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55年拍攝的一部故事片,也是新中國的第一部兒童電影。其中的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更是在幾代人之間傳唱不息。 電影裡的這一段場景最讓觀眾難以忘懷的就是孩子們在北海划船唱歌的一場戲。 拍戲時已是深秋時節,孩子們穿著綢子做的裙子,還有長燈籠袖的襯衫,冷風颳過使人瑟瑟發抖, 但小演員們保持著愉快的笑臉,唱著這首讓我們難以忘懷的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就這樣從銀幕上飛到每一位觀眾的心中。

影片中演唱的小演員是通過對口型表演的。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的原唱者是當年西單第一中心國小的學生劉慧芳,那年她才12歲,是北京少年廣播合唱團的隊員,每個星期都有排練。劉慧芳回憶道:在一次很平常的排練過程中,作曲家劉熾拿著《讓我們盪起雙槳》的兩份譜子出現了。 為什麼是兩份譜子呢?原來,劉熾為同一首歌詞譜寫了兩套曲子,一個2/4拍,一個3/8拍,他讓合唱隊員和小演員們都聽聽,看看大家喜歡哪一個。結果,大家都給2/4的譜子投了贊成票,理由是“有划船的感覺”。
影片《祖國的花朵》的導演嚴恭回憶說:作曲劉熾那時剛過而立之年,已是頗有名氣的輕音樂作曲家;詞作者喬羽則是一個只有26歲的毛頭小伙子,寫了一個歌劇《果園姐妹》,很有才氣。

於是,嚴恭便請劉熾和喬羽來到劇組,與孩子們一起生活、玩樂,創作影片的主題歌。有一次,拍孩子們在北海公園划船的戲,“北海公園就靠著中南海,綠樹紅樹,還有白塔,喬羽看著看著來了靈感,就寫了歌詞——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嚴恭說:“喬羽的詞的特點,就是全是大白話,實在,但特別上口,易記。” 一首歌曲,作曲家盡心寫出兩套曲譜,並讓孩子們挑選,折射出藝術家認真與執著。也正如此,才留下了如此膾炙人口的歌曲。

藝術特點

第一,歌詞樸實無華琅琅上口,沒有絲毫枯燥的說教的辭彙。

第二,曲調優美抒情,悠揚迴蕩。詞曲相得益彰融為一體難以忘懷

歌曲分析

《讓我們盪起雙漿》是山東人喬羽喬老爺子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為電影《祖國的花朵》主題曲寫的歌詞。《讓我們盪起雙漿》的歌詞如同後來的他的《我的祖國》(即“一條大河波浪寬”歌曲)一樣,樸實無華優美抒情,卻又琅琅上口那么容易記憶,因此深受人們喜愛。

請看《讓我們盪起雙漿》歌詞內容:

讓我們盪起雙漿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 /陽光灑在海面上/ 水中魚兒望著我們 /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 /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問你,親愛的夥伴 /誰給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涼爽的風
一群孩子課餘之時,在北海公園湖中划船。無憂無慮地歌唱著嬉鬧著。水中倒影著白塔的純淨和孩子們快樂的笑容;綠樹紅牆、水中漣漪、魚兒暢遊,勾畫出那個時代孩子們純潔無邪的身影和幸福。歌詞用了“盪起”、“推開”、“倒影”、“環繞”、“輕輕飄蕩”、“吹來”等動詞、形容詞,及“魚兒望著我們/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等擬人手法,以極為口語化、形象化的風格,給人們展現了一幅和諧優美的活生生畫面。孩子們為什麼“愉快歌唱”“盡情歡樂”?作者沒有直說;一句“我問你,親愛的夥伴 /誰給安排下幸福的生活?”的反問句,作者也沒有給予回答。但聆聽歌曲和感受孩子們心情,這個答案人們心領神會不必回答。這恰恰是喬老爺子的高明之處,這也是此歌得以流傳沒被“污染”沒被“淘汰”的關鍵所在。

相關視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