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主母乳媽媽育兒手記》

《讓孩子做主母乳媽媽育兒手記》

。《讓孩子做主:母乳媽媽育兒手記》內容是由一位母親記錄的親身經歷,記錄的是從孩子出生之後到一歲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其中也穿插了一些生動幽默的故事,從中透露出的科學養育理念值得每一位母親好好學習。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第1版(2008年8月1日)
外文書名:ListentoYourBaby
平裝:293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801128492,7801128494
條形碼:9787801128492
產品尺寸及重量:22.8x16.8x2.2cm;440g
ASIN:B001F0Q2AQ

內容簡介

《讓孩子做主:母乳媽媽育兒手記》講述了一位母親關於孩子出生之後到一歲之間所經歷的一切真實記錄。《讓孩子做主:母乳媽媽育兒手記》中不僅記錄了身為人母在情感方面的細膩感受,更所映出中西方文化在育兒理念上的衝突。作者旅美多年,身為教育學碩士,在怎樣科學地養育出身心健康的嬰兒方面,有著精闢獨到的見地。作為國際母乳會哺乳指導,作者提供了全面的最新最正確的母乳餵養資訊和指導,並通過生動幽默的故事,更深入淺出地引用大量現代西方的先進育兒理論和經驗,極具實用價值。使初為父母的讀者從中獲益匪淺,得到實質性的幫助。

編輯推薦

對於一個新媽媽來說,最緊張的事情莫過於新降臨的孩子了。如何哺乳,如何教育,如何餵養,如何讓孩子舒服睡覺等都是新媽媽們第一次面對的新鮮問題。《讓孩子做主:母乳媽媽育兒手記》內容是由一位母親記錄的親身經歷,記錄的是從孩子出生之後到一歲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其中也穿插了一些生動幽默的故事,從中透露出的科學養育理念值得每一位母親好好學習。

作者簡介

小巫,生長於北京,成熟於紐約。美國Rutgers大學教育學碩士,曾任美國某醫科大學教務長。重新定居北京後育有一子一女,具有豐富的母乳餵養知識和經驗,通過嚴格考核獲得國際母乳會哺乳輔導資格,在中國創建首家漢語分會。數年來在《父母世界》(原《父母》)雜誌上主持“母乳餵養”專欄,在搖籃網上義務主持“母乳寶寶”主頁,為數十萬名媽媽提供細緻入微的指導和幫助。《讓孩子做主》是其兒童教育系列叢書中的第一本,已出版的兒童教育專著還包括《給孩子自由》、《和孩子劃清界限》及《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等。

目錄

陽光小巫
再版前言
生孩子
產後
第二天
開始的開始
奶下來了
三個人的世界
坐月子
盼望天堂
母愛的感覺
生命中最黯淡的時光
你都給孩子吃什麼了
母乳VS奶粉,誰是最好的選擇
不僅僅是為了孩子
阿姨的煩惱
你媽媽沒給我批條兒
你想把孩子補成鈣片兒
吃喝拉撒睡,沒一樣做得對
相信母乳
成功母乳餵養的秘訣
難道都是母乳的錯
質疑體重增長表
該給他加蛋黃了吧
解除輔食添加常見誤區
他怎么還不睡覺
夜間哺乳的難題
不必一覺到天亮
你的孩子跟誰一起睡
男孩還是女孩
到底是誰的需要
讓孩子做主
遲來的決定
全職媽媽VS全托幼稚園
媽媽心尖尖上那團肉肉
大自然幫我帶孩子
南半球之旅
斷奶,別聽偏見的
將母乳餵養進行到底
斷奶,請慢慢來
新的生命,新的起點
母乳餵養,原本艱難
附錄
早產兒更需要母乳
寶寶別咬,媽媽疼
寶寶為什麼罷奶
國際母乳會小冊子之一——如何促進乳汁分泌
國際母乳會小冊子之二——給職業婦女餵母乳的實際建議
國際母乳會小冊子之三——怎樣給嬰兒添加輔食
國際母乳會小冊子之四——乳房疼痛
是誰剝奪了孩子吃母乳的權利
後記
參考書目
網路書評摘抄

序言

我的書到期了,打算再版,選好出版社後,跟他們談出版的相關事宜。第一次見面,他們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能請到小巫寫什麼就太好了。
他們不知道我和小巫的關係,說這話時幾個人眼睛發亮,詭秘地笑著。我知道通常這種狀態是講話人提出了一種難以實現的願望,而感到不好意思。我馬上安慰他們說:沒問題,我一定請到小巫來寫。嘴上這樣說,心裡卻想,請她寫個序算什麼,騙她出來跟這幾個她的崇拜者吃頓飯也做得到。出版社的人反覆表示,小巫的書做得很好,一開始我明白他們說做得好是指版式啊、宣傳啊什麼的,後來發現他們是指寫得好,我立刻肯定了我對出版社的選擇。因為,欣賞小巫的編輯應該是沒問題的。
小巫的每一本書都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風潮,她的觀點成為媽媽們嘴裡的新詞,改變了一代人的觀念,使一代孩子受益。
第一本書是講母乳的餵養的,那時我的兒子大了,我讀這本書是被她書中透出的教育的天賦和人格魅力所吸引。

後記

2001年的聖誕節,我的朋友悄悄打來電話,說我送你一件聖誕禮物,在搖籃網上,我給你建了一個“母乳寶寶”頁面,你去主持,讓那些需要你的幫助的媽媽們有個落腳的地方。
與其說這是給我個人的聖誕禮物,不如說是給所有哺乳媽媽們的聖誕禮物。悄悄常說自己是母乳餵養的反面典型,生兒子的時候沒有得到正確的資訊和指導,偏聽偏信了一些不確切的傳言,以為自己的奶不夠,兒子只吃了一個月的母乳就改餵奶粉了。這是悄悄一生的遺憾。痛定思痛,她決心不讓更多的媽媽重蹈她的覆轍,認識我之後,到處幫我宣傳母乳餵養。當時她是搖籃網幾大論壇的版主,目睹我每天在網上回答媽媽們的提問,靈機一動,乾脆在“搖籃寶貝兒”庫里建立了一所“母乳寶寶”的小家。
“母乳寶寶”活躍了三年左右,接待了將近11萬人次的來訪,我回答了一千多個問題,為這份主頁提供了超過60萬字的資料,包括我這些年在《父母》雜誌上主持“母乳餵養”專欄發表的所有文章。可以說,這是世界上信息最完全、規模最大的漢語母乳餵養資料庫。
由於提問和回答都是在留言板里進行,導致留言板頁數越來越多、體積越來越龐大,對後來探訪的媽媽們查看材料造成極大的不便。

文摘

生孩子
“你怎么一點兒也不緊張啊?”
這是我躺在手術床上後,聽到的第一句問話。說話的是一位戴著眼鏡的年輕男性助產士。
當時我赤裸的身體裹在一床厚厚的白色棉被裡,體內插著尿管,被抬到窄窄的手術床上。護士一個勁兒地告訴我別亂動,以免掉下來。躺好了,我就開始東張西望,看醫護人員們忙碌,做術前準備。插空兒我還問他們幾個問題。
“我為什麼要緊張呢?”我反問那位助產士。
“誰來這兒都要緊張的,還真沒見過你這么鎮定的呢。上周我們這兒來的一個產婦,躺好了後,我們總聽見什麼東西在咔啷咔啷地響,後來發現是她在發抖,連帶著手術床也哆哆嗦嗦響個不停。”另外一個實習生,也是一位年輕男性,回答我。
“那我就更不能緊張了。越緊張不就越容易出問題嗎?”
事實是,根本沒有我緊張的份兒。手術區外,大堂里,坐著四個比我緊張得多的人:我丈夫、我老爸、我妹妹、還有我孩子的乾媽浩子。他們把緊張都分攤了,哪兒還有剩餘的緊張留給我來享受呢?
所以我很泰然地躺在那裡,挺著重了四十多斤的肚子,期盼著和孩子儘早見面。唯一的遺憾是我飢腸轆轆,從昨天晚上10點到現在,按照手術的嚴格規定沒吃過東西。而且我知道從現在開始我還要餓上起碼48個小時,這讓我多少有些沮喪。
本來我是那天第一個手術,但在我前邊有一個緊急剖腹產,我躺下沒多會兒就聽見孩子哇哇哭,我自己的手術也推延了一點時間。當時我只是擔心坐在外邊的丈夫,不知他會急成什麼樣兒。他是那種以擔憂為業餘愛好的人,昨晚已經一夜沒睡踏實了。他還愛認死理兒,事前告訴他7:30插尿管,8:00進手術室,9:00之前完事,他就會嚴格按照這個時間表來等待,多一分鐘他都會焦急得要發作心臟病。
手術室里安靜得很,也很溫暖,我身上的棉被撤掉了,也沒覺得冷。幾個人穿梭往來,有人在我肚皮上抹藥消毒,有點兒涼。我看見一個小護士在用夾子打開置放新生兒的包布。不一會兒麻醉師來了,開始給我注射麻醉劑。麻醉師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年輕漂亮得和這問手術室不太搭配。但她又是一個很嚴肅很職業化的醫務人員,捏著一根小針在我身上扎來扎去,扎一下問我一聲“疼不疼?有感覺嗎?這裡感覺和那裡感覺一樣嗎?”像玩兒遊戲一樣。
遊戲玩兒了沒多久,主刀醫師徐蘊華大夫隆重出場。她先在我頭部的地方停留了一下,問候我,然後就到我腹部方位去了。麻醉師還在一絲不苟地扎著我,問著我。
這時,在手術區外的大廳里,我丈夫已經緊張得要暈倒了。他認真想了想,決定先去一趟廁所。從廁所回來後,他又很認真地想了想,決定把他想不明白的一個問題問一下身為醫生的浩子:
“他們一刀切下去,會不會切到孩子的頭呢?”
浩子差點兒笑出聲來。但她知道我丈夫的擔心是認真的,所以也一臉嚴肅地向他解釋:
“醫生的第一刀只是切穿腹壁。子宮是用剪子剪開的。手術刀很短,醫生也知道怎么用力。放心,絕對傷不著你的孩子!”
他們說話這當口,徐大夫已經一刀切了下去。這一刀,我從吊在腦袋上方的點滴瓶子上的反光中看得真真切切。徐大夫問了我一句:
 “沒有感覺啊?”
 我說:“沒有。您已經切開了吧?”
 漂亮的麻醉師聽到我這句話,驚得差點兒跳起來。她杏眼圓睜,急忙很嚴厲地對我說:
“沒有切開呢!你別亂說!”
 我沒說什麼。我知道她是怕我緊張。
 過了兩分鐘,她又說道:“再過20分鐘你就能看到你的小寶寶了。”
 我暗自笑她的自相矛盾:要是還沒切開,我怎么20分鐘後就能生出孩子來?
手術室里很安靜,只聽到器械的響動。我一時什麼也看不到,但能感覺到肚子被人揪動著,聽到剪子的咔嚓聲,還有徐大夫對助產士的低聲評論:“你看她不僅腹壁很薄,宮壁也很薄。”隨後是很響亮的抽吸聲,不知是在抽羊水,還是在吸血水。
已經過了9:00,我丈夫開始坐立不安。他反覆地問浩子:“他們怎么還不出來?”浩子反覆地安慰他:“快了,快了。”
但這不足以安慰他,他轉過臉又去問我妹妹:“他們到底什麼時候出來呀?”
我妹妹曾經是他手下的工作人員,看到這位昔日的總經理已經全無領導風範,而是緊張得六神無主了,她想笑也不敢笑出來,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說:“應該很快了。”
我腹內被揪動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甚至腹腔下部開始感到疼痛。突然,主助產士,一位胖大健壯的中年女性,在我腹腔上部狠狠地壓了一下,這一下立馬把我壓岔了氣兒。過了沒多久,她就有規律地在那個部位一下接一下地狠壓著。我難受得很,又不敢叫喚,更不敢動,只好扭過頭去找點兒什麼東西看。在牆邊,有一排放藥品的柜子。從柜子玻璃門的反光中,我看到那位健壯的助產士半個身子撲在我身上,使勁地壓著,壓著。
我腹腔下部越來越痛,嘴裡十分乾渴。我在心裡喊著,“Sam加油啊!快出來啊!”
不知過了多久,大概是我覺得快不行了的時候,一聲嘹亮的啼哭像一把利劍,劃破了手術室的寂靜。我的孩子終於降生了!
隨後是一聲接一聲驚心動魄的急促促的啼哭,震得我耳膜嗡嗡作響。我當時有些激動,也隨著他“啊!啊!”地叫了兩聲,還說了一句話。但肯定沒有人聽得見我,其實連我自己也沒聽見,因為我孩子的大嗓門淹沒了一切聲響。
這哭聲穿透了六間手術室的牆壁,重重地砸在大堂里,砸在孩子他爸身上,立時就把他砸蒙了。浩子說:“你孩子出生了!那是Sam在哭呢!”他居然說:“不會吧?”浩子斬釘截鐵地說:“肯定是他!”
這時那位先和我說過話的助產士抱著我的孩子,舉起他的屁股給我看:“看好了!是個男孩兒!”
我看見一隻白白胖胖的屁股,屁股側方的青記以及屁股中間通紅的蛋蛋。還沒待我說出“讓我看看他的臉!”孩子就跟著助產士消失了。
我要說,但說不出話來。孩子剛開始啼哭時,就有一股清涼從我的肩頭射向後背,我知道麻醉師給我注射了安眠藥劑,為讓我休息,也為降低出血速度。藥效十分迅猛,我很快就迷迷瞪瞪,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然而在大堂里,已是沸反盈天。助產士推著小車,車上躺著哇哇大哭的小兒,飛奔出手術區,衝出門後對著擁上來的我們家人使足力氣大吼一聲:“恭喜啦!是個男孩兒!”還是他的勁兒大,遮蓋住了孩子的號啕,讓大家都聽見了。隨即一刻沒有停留,腳後跟砸著後腦勺地疾步飛走,欲儘速將孩子送往八層的產房進行處理。我老爸眼疾手快,身手矯健地跟上小車。浩子追著問“產婦怎么樣?”孩子他爸呢?不僅說不出話來,連路都不會走了。他朝前走了兩步,想想不對,又朝後走了兩步,還是不對。愣過神來之後,急忙折身追上小車。妹妹和浩子原地不動,等著我出來。
我一定是睡了一小覺,因為感覺上徐大夫們幾乎沒用多少時間就縫合好了我的肚皮,很快我就又裹在被子裡,搖搖晃晃地被推出手術區,走在回病房的路上。這一路,我都在同巨大的困意做艱難的鬥爭。我要醒著,我要先看看我的孩子,再睡覺。
這才知道忍痛容易,忍困難。昏昏沉沉之中不知走了多久,終於到了我的病房,被抬上床。有人往我懷裡塞來一個哇哇叫的小人兒,大家七嘴八舌地嗡嗡著:“抱抱吧,抱抱你的孩子。來來來,讓媽媽抱抱。”
我懷裡的小人兒被裹在一塊包布里,閉著眼睛,一肚子委屈似地叫著,又嘰嘰咕咕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抱著他,我感覺怪怪的,絲毫沒有“一股熱流湧上心頭”的奇蹟發生,反倒覺得特別陌生。這就是我生下來的嗎?我當媽媽了?壞啦!壞啦!我暗自發愁,我怎么沒有當母親的喜悅呢?我怎么不覺得這個小人兒和我有什麼血肉關聯呢?我怎么沒有千絲甜蜜萬般柔情呢?我怎么也不激動得淚流滿面呢?那些書中描寫的、電影裡表演的煽情場面,怎么沒在我身上應驗呢?而且,我還很客觀地看看他的模樣,看到他一頭濃髮遮蓋下的腦袋是尖的,臉又鼓鼓的,像個桃子,就又感到沮喪:怎么搞的,沒把人家的頭給生好?
不過,知道這個小人兒一切都正常,我就放心了。巨大的困意潮水般淹沒我的全身,淹沒了我的知覺,我很快就睡過去了。
產後
上午生完孩子,我疲憊已極,加上被注射了安眠藥劑,於是昏睡了好久。睡著又時而有些知覺,知道我周圍熱鬧得很。大家都特別興奮,圍著孩子圍著我團團轉。平日寡言少語的老爸高聲宣布孩子出生時體重3.85公斤,即7斤7兩,身長52公分。浩子嚷嚷著幸虧剖腹產了,不然這么個大胖小子,這么大的腦袋,還不得讓孩子他媽受死罪!
藥勁兒過去之後,傷口開始疼痛。我覺得無比的乾渴,特別想喝水,但是大夫不讓喝,說是要再等24小時,只讓我妹妹用棉團蘸點幾水潤潤我的嘴唇。我清醒一些的時候就叫妹妹偷偷讓我用吸管喝兩口,這還把她嚇得夠嗆,一個勁兒地勸我忍一忍。
後來我聽說一個朋友在澳大利亞生孩子,產後也是乾渴,醫生給了她一大罐子冰塊叫她吃下去。她說那是她這輩子吃到過的最好吃的冰。
如果那天誰給了我冰塊,相信那也會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美味的冰。
就這么昏昏沉沉躺了一天,左手背上插著點滴針頭,過幾個小時護士就來換一瓶藥。到最後手背腫脹,針頭刺入血管處鼓起一個血疙瘩。浩子什麼時候走的我不知道。模模糊糊地聽見丈夫給他爸爸媽媽打電話報喜,告訴遠在紐西蘭的他們做爺爺奶奶了。隱隱約約中我家保姆姚阿姨來看過我,聽見妹妹在教她怎樣熬鯽魚蘿蔔湯,明天帶過來。後來我老爸和妹妹又去逛了一趟王府井,買來吸管和小勺。最後他倆也回家了,病房裡只剩下我們一家三口。
已經是晚上,我清醒多了。丈夫問我感覺怎么樣,我說,讓我看看他!
可我還不能下床,只能讓丈夫把孩子的小床推到我的床側,再把我的床頭搖起來,還不能搖得太快或太高,以免我太疼。可恨孩子的床欄太高,我們費了半天勁兒,也對不好角度,我總也看不見他的頭和臉,最後只好一身大汗氣喘吁吁地躺下。
不一會兒,小床里本來正睡著的小人幾突然哭起來。丈夫趕忙把他抱起來,放到我胸前。按照我們事先讀到的書本知識,以及各路專家、有經驗的媽媽們向我們傳授的信息,我一定要讓孩子儘快盡多地吸吮我的奶頭,以促進我的乳汁分泌。
本應在病床上平躺一天一夜才能挪動,但這時我必須側過身來。又是一身大汗之後,小人兒終於叼住了我的奶頭,並且像個專家似的用力吸吮起來。記得書上寫並非所有的新生幾都天生會吃奶,有些孩子需要訓練才能掌握這個技巧,看來我的孩子用不著誰來教他了。
我這才得以認真地端詳孩子的小臉兒。他長了一頭長長厚厚的黑髮,一對鼓鼓囊囊的胖腮幫子,一隻高高翹翹的鼻子,兩片薄薄嫩嫩的紅嘴唇,閉著的眼睛細細長長的,讓人知道睜開時肯定很大很圓,眉毛則是烏塗塗一片,同臉上的胎毛混為一體,令人分辨不出走向。小人兒的臉紅通通,雖然帶有明顯的水腫,但乾乾淨淨,絲毫沒有一般新生兒常見的皺紋或痂疤兒,反而更像是出生已兩周以上的嬰兒。
可惜我現在沒有奶,小人兒吸了十來分鐘就被爸爸抱走了,坐到沙發上,用針管吸點兒葡萄糖水餵兩口。為了避免日後造成“乳頭混淆”,我們遵守專家的建議,不給孩子使用奶瓶。這一天,孩子他爸迅速地掌握了換尿布以及餵食的技巧,只是對醫院裡中國特色的襁褓不很通竅,每次打開換完尿布都要掙扎一番才能勉強包回原樣。
小人兒在爸爸懷裡沉沉地睡著了。丈夫把他舉到我臉邊,說:“親親他,祝他晚安!”
我當時已是睡眼惺忪,懵懵怔怔地親了親小人兒的小臉,心裡又是一陣愧疚,怎么還是沒有母愛的熱流在我全身奔騰?
孩子他爸把小人兒放回小床,自己睡到外間的摺疊床上。Sam在人間的第一天就這么平平靜靜地過去了。
第二天
你知道一個剖腹產的產婦在產後第二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嗎?
你知道她要做的這件對她的健康來說最最關鍵最最重要,但對她的意志力來說又最最艱難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嗎?
 起床下地。
 多么輕輕鬆鬆的四個字。
 可是對於腹腔挨了一刀的人來說,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那是怎樣的一種疼痛呢?我描繪不出來。只有經歷過那種疼痛的人才知道那是什麼滋味兒,而沒經歷過的人最好慶幸自己不必受那個罪。
我在生孩子的15年前,我20歲那年,做過闌尾切除手術。術後24小時起床下地,為的是預防腸粘連,為的是儘快恢復。
當時那種疼痛,我至今記憶猶新。也為我剖腹產後起床下地做好了忍受痛苦的思想準備。
只是,任何思想準備也緩解不了做這件事情時所要經受的疼痛。
2000年2月19日早8點多,孩子還在呼呼大睡,丈夫已經起床吃完早飯。我叫他過來,幫我起床下地。
 這個過程很緩慢,很漫長。我一點兒一點兒地從床上蹭起來,每動一小下都疼得倒吸冷氣。還不能半途而廢,重新躺下,因為那樣做也照樣疼得鑽心。只有挺住了往上走。等到我完全坐在床上時,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了。夫在一旁,心疼得不得了,但又愛莫能助。
接下去是這個過程中最疼的時刻——
站起來。
那一刻在記憶中最是漫長,雙腳顫抖著怎么也伸不到地上。額頭上的汗衝下來,蒙住我的眼睛。我咬緊牙關,眼前發黑,渾身發抖。
 怎一個疼字了得!
 所幸的是,腳落了地,疼就輕多了。但人不能直立,只能像一隻大蝦似的,彎著腰,一步一步地向前慢慢挪動。
徐大夫來查房時,見到我已經自己下了地,並且已經上了廁所,非常高興。我是那種讓大夫省心的病人。
下床了,也就能完整地看到我孩子的模樣了。我挪到他的小床邊,看他。
哎呀!多么精緻的一個小人兒哪!他的皮膚那么白嫩細膩,好像透明的玉石。他臉上的五官那么小巧又那么無懈可擊,讓人忍不住想摸一摸是不是真的。他閉著眼睛酣睡著,小小的身體似乎不堪睡眠的重負,小腦袋隨著呼吸一點一點的。
這是我生出來的嗎?我有這么大本事?是不是還是神話的解釋更可靠些,孩子都是仙鶴從天上送下來的?我自己怎么可能製造出這么完美這么奇妙的作品?
我就那么立在小床邊,傻看著,傻崇拜著,半天沒挪窩。
護士小姐來了,要推孩子去洗澡。丈夫忙問:“我能跟你去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