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講演精萃:我們是世界虔誠的良心》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講演精萃:我們是世界虔誠的良心》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講演精萃:我們是世界虔誠的良心》是以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諾貝爾獎講演全集·和平卷》為藍本,對其中和平獎的獲得者的講演進行精選,補充了2001年至2007年部分獲獎者的講演選譯內容編輯而成,以獲獎者的身份為次序來編排。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分為政治家如斯說、社會活動家如斯說、法學家如斯說、科學家如斯說、作家如斯說、經濟學家如斯說、牧師如斯說、軍人如斯說、平民如斯說。由此可見諾貝爾和平獎的政治及思想傾向性。

目錄

1.政治家如斯說
建立世界的法律和秩序 阿瑟爾•亨德森
自私等於死亡,友好創造希望 埃德加•阿爾傑農•羅伯特•塞西爾
洪亮的理性之聲將喚醒世界 拉爾夫•詹森•本奇
20世紀是追求人類幸福的世紀 萊斯特•鮑爾斯•皮爾遜
在這個最講真實感的世界中,去克服衝突 維利•勃蘭特
何為和平? 安瓦爾•薩達特
“化劍為犁,鑄矛為修剪樹枝的鉤刀” 梅納赫姆•貝京
丟掉希望,就會發生暴力 奧斯卡•阿里亞斯•桑切斯
誕生於痛苦中的民主 米哈依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
非洲必須是一個民族新生和人權的世界 納爾遜•曼德拉
和平源自對上帝的信仰 弗雷德里克•威勒姆•德•克勒克
和平有益於巴基斯坦 亞西爾•阿拉法特
道德和智慧,也是美麗和勇氣的最高形式 西蒙•佩雷斯
我是世代以色列牧羊人的使者 伊薩克•拉賓
槍尖上不存在完美 大衛•特林布爾
亞洲國家擁有敬重民眾的根基 金大中
讓每個人都得到充分發展,讓每一個國家都走向繁榮 科菲•安南
2.社會活動家如斯說
對真和美的至高無上的崇尚 厄耐斯托•狄奧多羅•莫內塔
知識的感召如陽光般照耀 克拉斯•彭圖斯•阿諾爾德松
良比殘忍更有價值 弗里特約夫•南森
世界並非“玩偶之家” 艾米莉•格林•鮑爾奇
弗蘭肯斯坦創造的怪物——非洲 阿爾伯特•約翰•盧圖利
沒有比人類更高的價值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維爾
沉默,也能述說 萊赫•華勒沙
“發現美洲”這一提法是不恰當的 里戈爾塔•門楚•圖姆
戰爭結束了,而地雷卻繼續在殺人 喬迪•威廉士
3.法學家如斯說
人類的情感要與理性協調一致 萊昂•維克托•阿格斯塔•布爾熱瓦
實現肉體、精神和思想獨立的人權 勒內•卡森
缺乏理智和理想是十分危險的 肖恩•麥克布賴德
婦女受歧視的根源是家長制文化 希爾琳•艾芭迪
4.科學家如斯說
科學擺在我們面前的希望 約翰•博伊德•奧爾
核時代,我們的不幸遭遇 萊納斯•卡爾•鮑林
食物與環境的人類道德 諾爾曼•埃爾奈斯特•鮑洛格
我們就像黑暗中的微弱閃光 安德烈•薩哈羅夫
科學家要牢記對人性的責任 約瑟夫•羅特布拉特
5.作家如斯說
苦難與罪惡的邪靈就是戰爭 埃利•迪科門
和平是一種賜福的信念 貝爾塔•馮•蘇特納
戰爭如疾病 諾曼•安吉爾
戰爭就是一種謀殺 阿爾娃•米達爾
和平是我們間互相饋贈的禮物 伊萊澤•威瑟爾
6.經濟學家如斯說
人非生而就要遭受飢餓與貧窮的苦難 穆罕默德•尤努斯
7.牧師如斯說
“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納特漢•瑟德爾布羅姆
今天,領袖應具備的品格 約翰•瑞利•莫特
“如若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阿爾貝特•史懷澤
“人類建造的牆太多,而橋太少” 喬治•皮爾
傾聽俄耳甫斯的歌聲 馬丁•路德•金
我們是世界虔誠的良心 特里薩
人類是無價之寶 德斯蒙德•圖圖
人的尊嚴使你背負天職 卡洛斯•菲利普•西門斯•貝洛
8.軍人如斯說
和平的三要素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9.平民如斯說
我們是女人,可以制止男人打架 佩蒂•威廉斯

精彩書摘

人非生而就要遭受飢餓與貧窮的苦難
有關世界收入分配的故事講起來非常令人吃驚。世界94%的收入歸於40%的人,而其他60%的人只擁有世界6%的收入。世界上有半數人口依靠每天2美元的收入生活。超過10億人,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這是喪失了規則的和平。
新千年始於一個大全球的夢想。2000年,世界領導人聚集在聯合國,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通過了一個歷史性的目標,要在2015年之前將世界貧困人數減少一半。整個世界異口同聲,通過這樣一個有實現的特定時間和規模的大膽目標,這在人數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可是,隨後而至的9.11和伊拉克戰爭,令世界突然失去了追尋這一夢想的目標,世界領導人將他們關注掙脫貧困的注意力轉移到反恐戰爭上。到目前為止,僅美國一個國家就在伊拉克戰爭上花了5300億美元。
我認為光靠軍事行動是無法取勝於恐怖主義。恐怖主義應當受到最嚴厲言辭的譴責。我們必須堅定地站在一起,與之對抗,並且尋求能夠消滅它的一切方式。我們必須從恐怖主義的根源上,將它徹底消滅。我認為,花錢改善窮困人口的生活總比把錢花在槍枝上好。
應以人文的方式,以廣義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方式來理解和平的意義。和平受到不平等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秩序的威脅,也受到缺乏民主、環境惡化和缺乏人權的威脅。
窮困意味著沒有人權。任何社會的和平在由赤貧而產生的失望、敵意和忿恨中根本得不到保障。我們應當尋求能夠給人們提供一個可以過上體面生活的機會的辦法,來建立穩固的和平。
為絕大多數人創造機會——尤其窮人——是這30年來,我們所致力於的工作的核心。
我不是以經濟政策的決策者或者一名調研者來介入貧困問題。我的介入只是由於受到貧困的圍繞和無法做到對之坐視不管。1974年,在孟加拉國遭遇可怕的饑荒的背景下,我覺得很難再在大學課堂上講授無關痛癢的經濟學理論。面對令人心碎的飢餓和貧困,突然之間,我感到那些經濟理論是空洞的。我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立即幫助我身邊的那些人,那怕只幫助一個人,使他的日子好過點。如此,我跟那些窮人們站在一起,一同努力尋求小額資金,來支持他們維持生計的行動。我驚訝地發現,村裡有一名婦女,從借貸人那裡僅僅只借出一美元,而以出讓她所產的所有產品的專屬購買權為條件,產品價格還得由他決定。在我看來,這是種剝削勞役的形式。
我決定建立一份我們學院附近村莊的這類借貸“生意”中受害者的名錄。
名錄做成了,有42名受害人,他們總共借了27美元。我從自己口袋裡掏出27美元,讓這些受害者脫離那些借貸人的掌控。這一小小的行動在這些人之間引起的激動使得我對這一問題踏足更深。通過這種小額貸款假如能讓更多的人過得比以前寬舒一些,為什麼不多做些呢?
這就是自此之後我努力而為之的原因。我所做的頭一件事就是說服校區裡的銀行借錢給窮人。可是沒能湊效。銀行認為窮人沒有還貸的信用。幾個月以來,儘管我盡所有努力,想在銀行針對窮人的借貸上由我個人充當擔保人,可還是沒能辦成。會有這樣的一種結果,我感到不可思議。每一次,窮人總是及時還清貸款的!面對困難,我依然沒有退步,想藉助現有銀行來擴展我的救助計畫。1983年,我決心成立一個專門服務於窮人的銀行,這事最終我辦成了。我把它命名為格拉米(Grameen)銀行或者叫鄉村銀行。
到現在為止,格拉米銀行給在孟加拉國的73000個鄉村的近700萬窮困人口,其中97%都是婦女,發放了貸款。格拉米銀行給貧困家庭提供無抵押的收入貸款、住房貸款、學生貸款和微型企業貸款,並且給它的成員提供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儲蓄、撫恤基金和保險產品。自1984年這些做法引入以來,使用住房貸款共建造64萬間住房。這些房屋的法定所有權歸這些婦女所有。我們發放貸款的重點是婦女,因為我們發覺貸款給她們能給她們的家庭帶來更多好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