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吾希段乾木》

《詠史·吾希段乾木》一詩歌頌了段乾木和魯仲連為國立功,不要爵祿的高尚情操。

作品信息

【名稱】《詠史·吾希段乾木
【年代】西晉
【作者】左思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吾希段乾木
吾希段乾木①,偃息藩魏君②。
吾慕魯仲連③,談笑卻秦軍④。
當世貴不羈,遭難能解紛⑤。
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⑥。
臨組不肯緤⑦,對珪寧肯分⑧?
連璽耀前庭,比之猶浮雲⑨。

作品注釋

①希:嚮慕。段乾木:戰國魏人,隱居窮巷,不願做官,是當時的賢者,魏文侯對他很恭敬。 
②偃息:退隱而高臥。藩魏君:保衛魏國國君。據《呂氏春秋·期賢》篇記載,秦國興兵要攻打魏國,司馬唐諫秦國君說:段乾木是位賢人,魏國以禮待他,天下沒有不知道的,不可以加兵。秦國君以為然,終於不敢攻打。 
③慕:仰慕。魯仲連:戰國齊人,好奇偉俶儻之策,而不肯做官。(見《史記·魯仲連列傳》) 
④卻秦軍:退秦軍,據《史記·魯仲連列傳》記載,秦使白起圍趙,趙國正計畫尊秦為帝,以求罷兵。當時魯仲連正在趙國,說服了趙人,放棄了這個計畫。秦軍知道後,退兵五十里。魯仲連退秦軍是用舌辯,所以說“談笑”。 
⑤不羈:不受籠絡。貴不羈:以不被籠絡為高貴。遭難:遇到患難。解紛:解除紛擾。據《史記·魯仲連列傳》記載,魯仲連卻秦軍之後,平原君要給他高封厚賞,他再三辭讓說:“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這兩句是說世上所貴者是那些能為人排難解紛的不羈之士。 
⑥卓:高的樣子。高節:高尚的節操。《史記·魯仲連列傳》說他“好持高節”。 
⑦組:絲織的綬帶。古代做官的人用來系印璽以結在腰間。蝶(xiè卸):系。不肯蝶:不肯結掛印璽。 
⑧珪:瑞玉板,上圓下方。古代諸侯,不同的爵位,分頒不同的珪。分:指分別頒發。寧肯分:指不接受官爵。 
⑨連璽:成串的印。耀前庭:光照前庭。比之浮云:把高官厚祿看作像浮雲一樣輕。

作品鑑賞

這首詩歌頌段乾木和魯仲連為國立功,不要爵祿的高尚情操。詩人表示了對他們的仰慕和嚮往。《詠史八首》之第一首《詠史·弱冠弄柔翰》云:“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何焯認為,此詩“申前‘功成不受爵’意”(《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六)。也就是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功成身退,不受封賞的思想。
詩的開頭四句就點明詩人所仰慕的兩個歷史人物和他們的事跡。這兩個歷史人物就是段乾木和魯仲連。段乾木,戰國時魏國人。隱居不仕,魏文帝尊他為師。當時秦國要攻魏,司馬唐諫秦王說:“段乾木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秦王為之罷兵。事見《呂氏春秋·期賢》篇。魯仲連,戰國時齊國人。一次秦兵圍趙國的邯鄲城,這時魯仲連正好在趙國。魯仲連說服了魏國派往趙國勸趙尊秦為帝的辛垣衍,秦將聞知此事,退兵五十里。事見《戰國策·趙策三》。詩人渴望像段乾木、魯仲連一樣,為國家效力。“吾希”、“吾慕”,表達了詩人的仰慕之情和自己的願望。“偃息藩魏君”和“談笑卻秦軍”,概括了段乾木和魯仲連的事跡。言簡意賅,又緊扣《詠史》這一詩題。“偃息”,寫段乾木之退隱高臥,“談笑”,寫魯仲連之從容善辯,皆極傳神。
雙起單承,“當世貴不羈”四句,單寫魯仲連。《戰國策·趙策三》記載,魯仲連在退秦軍之後,趙國國相平原君欲賞賜千金,魯仲連說:“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意思是說,作為“天下之士”可貴的地方,就在於他們為人排難解紛,而不取任何報酬。於是他就辭別了平原君,離開趙國,再也沒有露面了。於此可見,這四句中,前二句是化用魯仲連語意。後二句則對魯仲連做出崇高的評價。“高節卓不群”,實此詩之詩眼,承上啟下。
“臨組不肯緤”四句,比較具體地寫魯仲連“功成恥受賞”,表現他的高尚節操。“組”,絲織的綬帶,古代做官的人用來系印章於腰間。“珪”,一種上圓下方的瑞玉。古代諸侯,爵位不同,頒給珪也不同。“璽”,官印。不論是“組”、“珪”,還是“璽”,都代表官職爵位。對於這些,魯仲連不僅不接受,而且視若浮雲。這裡寫的是魯仲連高尚的思想品質,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思想和願望。應該指出,一個人的思想是極其複雜的。左思之妹左芬是晉武帝的貴嬪,據《左思別傳》記載,她“頗以椒房自矜”,又據《晉書·賈謐傳》,左思是賈謐的“二十四友”之一。賈謐因為賈后的關係,權過人主,作威作福,自負驕寵,奢侈逾度。而“二十四友”皆“貴游豪戚浮競之徒”,這些人“或著文章稱美謐,以方賈誼”。這說明左思並不是不看重榮華富貴,沒有功名利祿之心,只是在仕途迍邅時,才發此高論。
李白也有一首歌頌魯仲連的詩,詩云:“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後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寄寓了自己功成身退的思想,明顯是受了左思《詠史》的影響。

作者簡介

左思,西晉文學家。字太沖。臨淄(今山東淄博)人。生卒年不詳。他家世業儒學。少時曾學書法鼓琴,皆不成,後來由於父親的激勵,乃發憤勤學。左思貌醜口訥,不好交遊,但辭藻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成《齊都賦》(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見《水經注》及《太平御覽》)。公元272年(泰始八年)前後,因其妹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曾任秘書郎。元康(291-299)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游,並為賈謐講《漢書》。元康末年,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後齊王召為記室督,他辭疾不就。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左思移居冀州,數年後病逝。左思作品舊傳有集5卷,今存者僅賦兩篇,詩14首。《三都賦》與《詠史》詩是其代表作。左思的作品收錄於嚴可均所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和逯欽立所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