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曾國藩做人性格絕學》

《解密曾國藩做人性格絕學》

《解密曾國藩做人性格絕學》最大的特點是以全新的角度,去分析曾國藩做人的性格絕學,力求從曾國藩的性格準則、修身智慧、處世技巧、用人方略、為官之道、治官韜略等方面入手,詮釋出他為人處世的哲學。《解密曾國藩做人性格絕學》並總結出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經驗,這些經驗提供給我們一面學習的鏡子,這令人想起唐太宗的一句話“知入,可以明己!”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是他成敗的“雙刃劍”,天下有無數人不是因為能力“欠火候”,而是因為克服不了性格上的障礙,所以一事無成。
曾國藩善於磨礪自己成大事的性格,一苦練做事的恆心,二強化做人的氣魄,三除去功名的折磨。所以他總是能站在高處覽人生,一步步逼近自己心中的大目標。《解密曾國藩做人性格絕學》以全新的角度,去分析曾國藩做人的性格絕學,總結出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九類經驗。

內容簡介

曾國藩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從任何一個角度看,他都會給人留下一個意蘊豐富的剪影;從任何一個方向去思考,他都會給人留下一個彌足可貴的智慧空間。萬世的功業都會付之流水,但曾國藩立德、立業、立言各方面均恢宏博大,至今仍是一個熱門的話題。跟曾國藩學中庸,就是要學習他高標處世、低調為人的生活哲學,學習他不貪圖功名利祿、勇於功成身退的冷靜心態,學習他進退自如、大智若愚的雍容氣度……他的智慧是我們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處世瑰寶,為那些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指明了一條達到內聖外王的道路。

目錄

第一章曾氏守穩性格走慢棋,不走快棋
(一)控制性格:天下事不是急出來的
凡做事貴在有恆
學會緩中取勝
盲目冒險就是危險
(二)踏實性格:一步一個腳印勝過跑不穩
知行合一是成大事之本
一日事,一日畢
截斷浮躁之根
△曾氏求穩性格之解密(一)草率只能讓自己吃苦頭
△曾氏求穩性格之解密(二)分清輕重緩急
第二章曾氏求強性格把自己的身子骨變成一塊鋼板
(一)強身性格:一天一天讓自己壯大起來
遇到困難,不低頭,不趴下
立下大志,贏定人生勝局
做好準備,隨時超越別人
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人生平台
(二)挺立性格: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自信與豪邁是成功的砝碼
放遠眼光,圖謀天下事
敢於去承擔大風險
靠求知豐富自己的大腦
△曾氏求強性格之解密(一)困境是壓不垮強者的
△曾氏求強性格之解密(二)只要心中充滿自信,就能成為強者
第三章曾氏圓通性格想得越開,才能心裡越亮堂
(一)收己性格:做什麼事都有度
露才一定要適時、適當
不給人留下不馴的印象
要有躲避狂風暴雨的機智
求實際,不貪虛名
(二)防守性格:千萬不可越過牆
把一顆飽經風霜的心置放在安全袋裡
頭腦清醒,一步一步登高望遠
為人不可太精
記住人生的四忌
△曾氏圓通性格之解密(一)調味心靈雞湯
△曾氏圓通性格之解密(二)必須學會自我控制
第四章曾氏軟硬性格藤條並不比鋼條差
(一)彈性性格:用多種方法應對變化
只有剛毅才能成就大事
讓人生形成一股剛健之風
剛性太強,便以柔掩之
(二)屈伸性格:天下事本來都會不如意
吃點小虧算不得什麼
善於掌控自己的性情
大丈夫能屈能伸
重拳出擊讓人心虛
△曾氏軟硬性格之解密(一)在最關鍵時刻爆發內在的力量
△曾氏軟硬性格之解密(二)處處爭強,就會累壞自己
第五章曾氏避讓性格給別人留一條路
(一)空我性格:把自己從紛繁事中解脫出來
給自己留一條出路
人生多半無奈與委婉
學會“閒置”之道
自己讓自己安下心來
(二)修整性格:自己給自己講解人生道理
處處勝人並不是一件好事
在困境中與人相處的方法
盲從只能誤己
△曾氏避讓性格之解密:進退自如人生一路平坦
第六章曾氏多變性格像水流動不居
(一)應變性格:機會是聰明人的“囊中物”
“變”字是人生之大境界
做事關鍵要看時機
不妨轉換另一條路
(二)靈活性格:動腦筋就會無往而不勝
不可拘泥於往事之成敗
巧妙地把不利變為有利
借可借之人,借可借之力
改舊路,走新路
△曾氏多變性格之解密:以變應變,一把抓住機會
第七章曾氏忍耐性格泰山壓頂也要憋住氣
(一)磨礪性格:自己一定要戰勝自己
剛強牢固為堅,勇毅強挺為忍
不做以卵擊石般的無謂犧牲
用強者心態挑戰挫折
再困再進,再熬再奮
(二)爆發性格:積蓄自己成大事的力量
人生三力:大動力、大毅力、大魄力
忍受艱苦,終會有立得住的一天
在最困難之時,更要頑強自助
咬牙待機,尋找崛起之路
△曾氏忍耐性格之解密(一)忍耐下去,就會有收穫
△曾氏求強性格之解密(二)忍耐最需要打起精神
第八章曾氏寬心性格你掏心,別人就給你真誠
(一)察人性格:多看一眼,就多明白一次
交諍友,交益友
大人有大量
不善用人者為庸人
選擇朋友是人生第一要事
(二)大度性格:胸中以“大”為境界
體會日常應酬的滋昧
人最忌輕薄膚淺,沒有內涵
把“敬”、“恕”這兩個字時常記在心中
牢記做人“三戒”
(三)相和性格:做人不要“別”著來
與人為善是第一妙著
相交以誠,大度寬容者勝
愛面子的人是不易成大事的
△曾氏寬心性格之解密:寬恕乃成功之本
第九章曾氏戒傲性格到處露臉就會被曬黑
(一)律己性格:要求嚴一點。絕無害處
須慎獨,須守己
好家風帶來好習性
一個“淡”字值萬金
格外謹慎,就不會如履薄冰
(二)放大性格:心胸大一點,世界就會更寬
做一個恪守責任心的人
守住“平實”兩字
心胸不廣大,怎能容天下
(三)養身性格:明白與糊塗之間僅一線之隔
治口,不議人短長
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治心治身,必有品格
內聖可去功名
△曾氏戒傲性格之解密:戒傲之法——樂於接受他人批評

前言

晚清時期,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位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人物,他就是是被譽為“中興名臣”的曾國藩。雖然如今曾國藩已經成為歷史人物,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和處事方式依然為後人稱道。
曾國藩生活在晚清亂世王朝,出身並不顯赫,但是他卻在內憂外患交相煎迫、新舊事物嬗變的大變動時期,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業。
曾國藩始終把“不為人先”的教訓當做做人的一大策略。他常說“天道忌巧”,即凡事都要下笨功夫。富貴之後,他將自己的俸祿長年供給家鄉的三百多戶刃甲,卻要求自己的子孫自食其力,不是傭人。
曾國藩擁有一套為人處世、做事為官的絕學,這使得他能從芸芸眾生之中脫穎而出,成就其豐功偉業。
曾國藩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從任何一個角度看,他都會給人留下一個意蘊豐富的剪影;從任何一個方向去思考,他都會給人留下一個彌足可貴的智慧空間。萬世的功業都會付之流水,但曾國藩立德、立業、立言各方面均恢宏博大,至今仍是一個熱門的話題。跟曾國藩學中庸,就是要學習他高標處世、低調為人的生活哲學,學習他不貪圖功名利祿、勇於功成身退的冷靜心態,學習他進退自如、大智若愚的雍容氣度……他的智慧是我們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處世瑰寶,為那些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指明了一條達到內聖外王的道路。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以全新的角度,去分析曾國藩做人的性格絕學,力求從曾國藩的性格準則、修身智慧、處世技巧、用人方略、為官之道、治官韜略等方面入手,詮釋出他為人處世的哲學。並總結出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經驗,這些經驗提供給我們一面學習的鏡子,這令人想起唐太宗的一句話“知入,可以明己!”

精彩書摘

知行合一是成大事之本
成功的大敵是明白做事的道理而不去實幹。中國古代有一則寓言,說一位年輕人到海邊看垂釣,見老者不時就有魚上網,一時羨慕不已。老者告訴年輕人,這樣看下去,不如回家織個網,就會有魚上鉤了。這就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典故。
眾人皆知的曾國藩有句倡導篤行的名言:“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冀。若恐天意難憑,而廣許神願;若恐人謀未藏,而多方設法,皆無識者之所為。”這是強調知行合一。
儒家基本典籍《中庸》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謂君子應廣博地學習,審慎地問辨、思考,最後是篤實地踐行。“學問思辨行”與《大學》的“三綱領八條目”同為士人君子修身的重要項目。
明代的王陽明說,古人之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者,只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維省察,也只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說個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地懸空去思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只是個揣摹影響,所以必說一個行,方才知得真。此時古人不得已補偏就弊的話,若見得這個意時,即一言而足。今人卻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瞭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我今天說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而且不是我憑空杜撰,知行本性原是如此。
曾國藩對躬行踐履最為執著,他提出的“躬身入局”就是不當旁觀者,不當看客!而是要從自己做起,虛心實做,則近於成功。
為此,他主張“言不妄發”。他說:
“長傲”、“多言”二弊,歷觀前世卿大夫興衰,及近日官場所以致禍福之由,未嘗不視此二者為樞機,故願與諸弟共鑒誡。弟能懲此二者,而不能勤奮以圖自立,則仍無以興家而立業。故又在乎振刷精神,力求有恆,以改我之舊轍,而振家之丕基
因此人們所見到的曾國藩形象是“貌無過人處,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而絕有光,身材僅中人,行步則極厚重,言語遲緩”。我們觀察他的日記才發現他主張“走路宜重,說話宜遲”。原來這是他的一貫主張。看來他實在是一個主張少說多做的人。他甚至認為:“心得語,一經說破,胸中便無餘味,況無心得而有掠影之談乎?”
曾國藩要“法桃李之不言”,主張“虛心實做”,倡導躬行,自然就反對講資格,裝樣子。他還說:
吾輩所可勉者,但求盡吾心力之所能及,而不必遽希千古萬難攀躋之人。弟每取立言中之萬難攀躋者,而將立功於之稍次者一概抹殺,是孟子“鉤金輿羽,食重禮輕”之說也,烏乎可哉!
對於身體不佳的人來說,是不是應當愛惜自己不去“盡吾心力之所能及”了呢?曾國藩認為不可這樣,他說:“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於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爾摧沮。”“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常用則細,不用則粗。”
看了這些,我們才知道晚年的曾國藩為什麼在心力交瘁之際還在兩江總督的任上,一方面以理學家的道德信仰自寬自勖,他表示要“揆諸古人鞠躬盡瘁之義,一息尚存,不敢稍耽安逸”,兢兢業業為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做出最後的努力;一方面以學問家的治學標準自嚴自奮,“自恨少壯不努力,老年常多悔懼”,便要克服一切困難和疾病,勤奮讀書著書為完成自己的學問做最後的拼搏。
曾國藩說:“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吾輩當盡人力之所能為,而天事則聽之彼蒼。”這就是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提到“獲取成功性格”,最通俗的解釋就是:從低到高、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做到這三要素,必須要能抓住命運——遇到的機遇,不要老是有一種“守株待兔”的心理。凡是等待別人賜予的人,只能是看著別人臉色行事。曾國藩的獲取成功性格之要訣就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靠別人賞賜什麼東西。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