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話》

《行話》

在這本書里,你可以讀到米蘭·昆德拉與捷克斯洛伐克、伊凡·克里瑪與布拉格、艾薩克·辛格與華沙,以及對羅斯兩位已故朋友——作家伯納德·馬拉默德和畫家菲力普·古斯頓等的欣賞與刻畫。書末的《重讀索爾·貝婁》一文則秉承了此書的精神,生動地呈現了貝婁的成就。

基本信息

簡介

《行話》《行話》

在作家看來,文學是怎樣創作出來的?作家的心靈又怎樣受到外在世界所發生事件的影響?在菲利普·羅斯與一眾國際作家的近距離接觸中,他們探討了地域、政治與歷史在作家們作品中的重要性,並追尋了巨觀生活境況影響作家高度個人化藝術的想像之路。

《行話》是一部採訪錄,在這本書里,你可以讀到米蘭·昆德拉與捷克斯洛伐克、普里莫·萊維與奧斯威辛、愛德娜·奧布萊恩與愛爾蘭、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與布科維納、伊凡·克里瑪與布拉格、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與華沙、布魯諾·舒爾茨與波蘭,以及對羅斯兩位已故朋友——作家伯納德·馬拉默德和畫家菲力普·古斯頓——的欣賞與刻畫。書末的《重讀索爾·貝婁》一文則生動地呈現了貝婁的成就,而且秉承了此書的精神,是一次同行的解讀。
嚴肅文學也是生活的保存者,儘管社會漠然視之。
——《行話》

《行話》是一部採訪錄,記載了羅斯與普里莫·萊維、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伊凡·克里瑪、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米蘭·昆德拉、愛德娜·奧布萊恩、瑪麗·麥卡錫、馬拉默德、索爾 ·貝婁等猶太作家和藝術家的談話。在這些談話中,羅斯向讀者揭示了諸多過去鮮為人知的事件和鮮為人知的思維方式,透視了經歷過大屠殺的猶太作家和藝術家的心路歷程,使讀者明白是什麼精神支持他們最終從集中營中死裡逃生,這段經歷是如何影響著他們未來的創作方法、創作主題和生活態度,他們的猶太身份在今後的生活中和藝術創作中如何體現等。我們也會發現,羅斯本人的小說創作在何種程度上受到了這些猶太作家和藝術家談話的影響。例如,在與萊維和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的談話中,他接受了這樣的思想:猶太人在所生活的國家對他們的文化和政治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又通過忠於猶太自己的文化傳統而保持著自己的身份。擁有兩種傳統,對猶太人(不僅限於猶太人)來說,是一筆財富,對於作家(還不僅限於作家)來說也是如此。在與阿佩爾菲爾德的談話中,羅斯顯然認同兒童視角的敘述,也極為認同他對歷史的看法。

他們都認為歷史解釋與他們格格不入,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猶太人經歷並非屬於“歷史”範疇,而是原始神秘的力量使然,而他們對其中所含的意義沒有任何了解。在他們看來,“這個世界似乎是理性的(有火車、發車時間、火車站和工程師),但這些只是想像的旅行、謊言和詭計,只有深奧的非理性衝動才能虛構出來。我過去不懂,現在仍不懂,那些兇手的動機”。在與伊凡·克里瑪的談話中,讀者會更加了解羅斯對卡夫卡的崇拜。羅斯認為,卡夫卡的“小說一直所堅持的就是,看上去似乎難以想像的幻覺和毫無希望的詭論其實正是構成我們現實的東西”。我們在他的小說《乳房》中正式看到了卡夫卡式的變形主題。與愛德娜·奧布萊恩和米蘭·昆德拉的談話也透出了羅斯對性的理解以及在作品中的處理方式。他們都在小說里直露地描寫了性,但並不認為那是渲染色情,而是認為性是人的最深層的東西,最能體現人的本質,最能放射出異常強烈的光芒。而羅斯與瑪麗·麥卡錫的談話更是直奔主題:談論羅斯的小說《反生活》。這無疑為讀者打開了一扇理解該書之門。當然,羅斯對前輩猶太美國作家馬拉默德和貝婁的描寫不僅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這兩位作家創作過程和生活中的細節、創作風格和主題,也使我們看到了他與這兩位作家之間的聯繫。

作者簡介

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1933年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紐瓦克市,被認為是當代最傑出的美國猶太裔作家之一。羅斯以短篇小說《再見,哥倫布》崛起,贏得美國多個主要文學獎項,1998年憑藉《美國牧歌》一舉獲得美國普利茲文學獎,是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呼聲頗高的作家之一。

目錄

在都靈與普里莫·萊維的談話
在耶路撒冷與阿哈龍·阿佩爾菲爾德的談話
在布拉格與伊凡·克里瑪的談話
在紐約與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的談話
在倫敦和康乃狄克與米蘭·昆德拉的談話
在倫敦與愛德娜·奧布萊恩的談話
與瑪麗·麥卡錫的交流
馬拉默德的畫像
古斯頓的畫
重瀆索爾·貝婁
傳統的越界,人性的冥思——談菲利普·羅斯小說中的主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