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蟫史》

《蟫史》

《蟫史》二十卷,文言長篇小說。存世有庭梅朱氏藏板“磊砢山房原本”本,各大圖書館均有藏。作為文言小說,《蟫史》可稱得上是最長的一部,但書寫得並不好,詰屈拗口,難以卒讀。所以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說它“雖華艷而乏天趣,徒奇崛而無深意”。

基本信息

簡介

作者:磊砢山房主人
本書為清代乾、嘉年間的文人屠紳(號磊砢山人)所作。它以清代少數民族(主要是苗民)起義為背景、描寫了官軍與起義軍的多次交鋒。最後以官軍的勝利、義軍的失敗而告終。在戰爭場面的描寫中,作者吸收了神魔小說鬥法斗寶的寫法,雖文字古奧,卻帶有神奇的色彩。作者雖極力攻擊義軍領袖如何荒淫,但在客觀上對清代吏制的黑暗腐敗亦有所暴露。《蟫史》在小說史上可謂獨具一格,所以魯迅先生說:“惟以其文體為他人所未試,足稱獨步而已。”(《中國小說史略》)。

內容

望洋知道岸雲遙,觀海覺文瀾甚闊。蕭閒歲月,非著書何以發微;浩淼煙雲,豈坐井而能語大。
在昔吳儂,官於粵嶺,行年大衍有奇。海隅之行,若有所得,輒就見聞傳聞之異辭,匯為一編雲。循州之隩,有東南瘴海焉,蛟蜃多於恆河沙蟲,居民畏之,乃集村落之英,操氣焰物,為火攻計。自癸及丙,凡四年,蛟室一空,蜃樓竟毀。壯丁沿波討索,緣古堧,蹊徑俱別。陡見白石六十枚,林立沙面,始疑洪荒以來,媧皇煉餘,不啻開大撓甲子曆元也。有無名上人者,不知所自來,遽名曰“甲子石”而賦之:

昔三神山之山骨,非巧匠之所斫。乾三三而坤六六,益三五而齊其氣朔。甲之用,先三日而辛熔,後三日而丁爆。子則胚胎於混元之初,天開焉而物無覺者矣。是石也,秦皇之鞭焉可施,巨靈之掌勿能捉。庶幾諸葛之圖成,堪遁甲於八門之角。時則神人移山,舍斯嚳□;精衛填海,留斯斑駁。六鰲則分戴十石以為戲,龜六眸者十焉,視石而不一眊。疑天池之物化,卜五紀而數確;豈星宿之小海,山經猶逸於荒邈。幸仙官未之上聞,免六丁足趾之下濯。嗟乎!晨星落落,有道卓卓。如可名言,於石致愨。首甲子曰天行,迄六十知聖學,石紛羅於太空,信造物者為之追琢。我其穿溟涬而布算,如三百六十棋子之在握。並勒於銘,不示以璞。
賦意鑿空,島人無有以蠡測者。中原估客,恐未解好奇而索觀之也。其觀之矣,當不必朗然成誦,而遍傳諸中原之學士大夫。上人擇岩畔之榕樹,削木皮書之,作蝌蚪字。閱數十年,木赤文,字碧色,上人亦不知何所往矣。

先是閩人桑燭生,嘗治金石篆,工刀法。一日,乘洋舶西南行,風於甲子石之外澳。燭生獨抱敗艎板一片,身如槁木,與水沫低昂,得泊岸不死,喘息榕樹下。仰臥高視,則古篆蝕木焉。起讀其文。瞿然曰:“此真吾三生石也;先卜者筮予命曰:‘人非木石,生死甲子,甲子不死,石壽木萎。’予甲子生也,應死於是而復生,有文在木,有數在石,天殆欲我以文刻石,而假木僵代我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