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墨小言》

《蓄墨小言》

《蓄墨小言》收錄了作者周紹良先生收藏的明、清古墨一百多種,點評精彩,評述細緻,是古墨收藏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記墨的書始於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里的《墨譜》一卷、李孝美《墨譜》、晁說之(一說是其弟貫之)《墨經》,以及何蘧《春渚記聞》裡面的記墨部分都是。但這些書的內容往往涉及墨的各方面,如墨的歷史,製造的方法,制墨名家的事跡,墨的名目、製作和其他有關的故事,並不限於記載墨的本身,更不是專談藏墨的。到了元朝張壽《疇齋墨譜》(作於至元二十三年、1286,見吳昌綬《十六家墨說》)和陸友的《墨史》才側重記載歷代制墨家和他們所制的墨,但尚不是專門記載藏墨的著作。如張壽就記載他的朋友楊好謙請他試墨數十笏的事,可見還是把墨主要作為寫字的工具而不是供收藏的文物。再後到了明代,如書家邢侗好墨,《十六家墨說》里刻有他的《墨譚》和《墨記》,記載了他自己所藏和見聞所及的墨。他的墨有的是藏而不用的,如羅小華署有辛亥年號的墨,據說“彈之鏗鏗作金石聲,色理閣然,鑽之彌堅,即煩博浪一擊,不能驟碎,然亦不欲研磨。寶若軀命,再三十餘年,擬作河間壙中殉,不復令從世代間磨人”(見《十六家墨說》上卷十一頁)。同時他也記載了磨試程君房墨的經驗。先試的是“妙品”和“重玄”,說它們“入目色澤無異時工,磨而試之,勃然五色雲起鳳池之上,堅而能潤,黝而有光。余求所謂舐筆不膠,入紙不暈,今始見之”(同上十五頁)。後來知道“妙品”尚是程墨的下乘,他就又試“寥天一”(或“非煙”),“鏇洗端硯,注水涓滴,試磨一線。紫煙上浮,神王氣清,精光射目。其視‘重玄妙品’迥出天淵”(同上十六頁)。可見他對墨也還是既藏也磨的,這就是說,他並沒有把墨純粹當做收藏對象來對待。此外明人項元汴《蕉窗九錄》里有《墨錄》,麻三衡《墨志》里有《系氏》一篇記載墨工姓名,《稽式》一篇記載墨的名目,然而也都還不是專記藏墨之作。

《蓄墨小言》《蓄墨小言

圖書目錄

一、三韓龍門氏墨二、周亮工墨三、林雲銘墨四、龔蕃錫墨五、曹鼎望墨六、曹銹墨七、梁清標墨八、劉源墨(一)九、劉源墨(二)一○、靳治荊墨(一)一一、靳治荊墨(二)一二、靳治齊墨一三、張廷柱墨一四、宋犖墨(一)一五、宋犖墨(二)一六、宋犖墨(三)一七、汪節巷《黃海群芳圖》墨一八、程次張墨一九、張綬墨二○、曹寅墨二一、程增墨二二、張榕端墨二三、蔣國祚墨二四、“餘清軒家藏”墨二五、“清愛堂”墨二六、郎廷極貢墨二七、梁世勛貢墨二八、王度昭貢墨二九、王之樞墨三○、李成龍貢墨三一、張連登貢墨三二、白潢貢墨三三、謝履厚貢墨(一)三四、謝履厚墨(二)三五、曹素功制“嵩呼萬歲”墨三六、“陸舫清賞”墨三七、范時繹貢墨三八、李宗典墨三九、張廷玉墨四○、江春墨四一、方觀永墨四二、袁枚墨四三、觀稼堂墨四四、汪由敦墨四五、“光被四表”貢墨四六、東武李氏墨四七、鬍子卿造硯形墨四八、方觀承《依園圖》墨四九、曹素功複製《依園圖》墨五○、“太平雨露”貢墨五○一、錢大經墨五二、內務府造辦處制墨五三、闕里孔氏墨五四、孫珩墨五五、孫蟠墨(一)五六、孫蟠墨(二)五七、孫蟠墨(三)五八、王昶墨(一)五九、王昶墨(二)六○、吳省蘭墨六一、福祿墨六二、賜硯堂墨六三、葉天賜墨六四、王檀望墨六五、徐立綱墨六六、胡季堂墨(一)六七、胡季堂墨(二)六八、牛稔文墨六九、曹素功《富貴圖》墨七○、畢沅為王文治集《蘭亭》墨七一、巴慰祖制石鼓墨七二、“雪筠齋藏墨七三、汪節蓬“五百斤油”墨七四、江德量墨七五、王傑墨七六、汪觳墨七七、汪轂“快雨堂臨書墨七八、汪稟墨七九、“金塗塔”墨八○、吳甸華墨八一、“夢禪室”墨八二、黃易墨八三、“水竹居”墨八四、劉墉墨八五、劉鈽之墨八六、司馬達甫、程振甲造瓦當墨八七、鐵保墨八八、巴慰祖等六人聯名制墨八九、江孟卿墨九○、汪節巷“菊香膏”墨九一、阮元墨九二、阮元進呈墨九三、金氏清嘯閣墨九四、紀昀墨九五、洪亮吉墨九六、程洪然墨九七、子華等五人合制墨九八、王芑孫墨九九、茹古齋墨一○○、梁同書墨一○一、程麗仲墨一○二、七十二鴛鴦吟社墨一○三、查有圻墨一○四、查彥鈞墨一○五、吳照墨一○六、程永康墨一○七、方維甸《棉花圖》墨。

基本信息

書名:蓄墨小言(套裝上下冊)(當代文物鑑定家論叢)
原價:50.00元
作者:周紹良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8年12月
ISBN: 9787540211585
頁碼:788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作者簡介

周紹良(1917~2005)著名紅學家、敦煌學家、佛學家、文史學家、收藏家、文物鑑定專家。原籍安徽建德(今東至)。其祖父是著名實業家周學熙,父親是著名佛學家周叔迦。
1917年4月23日他生於天津三多里(今位於天津市區南京路)宅第之顯赫世家。1923年入私塾,隨開蒙師姚慎思先生讀書,為他日後從事學術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因為受到家庭的影響,從小篤信佛教,誦念佛經。1935年,又分別隨著名古文字學家唐蘭先生和文史學家謝國楨先生學習古代文史,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工作。1936年到1937年,在北京大學作旁聽生,學修文史等課程。同年,拜著名歷史學家陳垣先生為師,學習和研究古代文史、佛學及書畫藝術。1937年至1939年在家讀書治學。1940年3月至8月,在雲南省下關滇緬公路局公務科擔任科員。1940年至1953年期間,曾從事過多種職業的社會工作。1949年後,在天津任新業硫酸場駐軍辦事處主任。1954年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五編輯室(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學編輯室編輯。1969年9月,在湖北省鹹寧市“五.七”幹校,勞動學習。1975年5月,從人民文學出版社退休,到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工作。
1980年十二月,他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同年擔任中國佛教協會佛教圖文館館長。1981年12月,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1986年3月被聘為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同年4月當選為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1987年3月,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五屆全國代表會議上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同年4月,任北京佛教音樂團團長,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1988年8月,當選為中國吐魯番學會語言文學分會會長、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1992年4月,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文化部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並當選為北京市佛教協會第二、三屆副會長、第四屆名譽會長,以及第七、八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
周氏長期從事敦煌俗文學及小說文學的研究。喜好書籍和碑帖拓片,所藏之寶卷為世人所少見。所集各種版本的各類章回小說逾萬冊,已捐給天津市圖書館。收集的唐代墓誌拓片達四千餘種,編為《唐代墓誌彙編》。所著《敦煌變文匯集》,為世界上第一部變文總集。其佛教方面的論文以文獻研究為主,散見於學術刊物。
周氏一生勤奮著學,筆耕不輟,論著有《敦煌變文匯錄》、《敦煌文學芻議》、《敦煌寫本壇經原本》、《紹良叢稿》、《紅樓夢研究論文集》、《清代名墨叢談》、《蓄墨小言》(上下冊)、《清墨叢談》、《百喻經今譯》;合著則有《唐代墓誌彙編》、《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紅樓夢書錄》、《古典文學研究彙編•紅樓夢卷》、《敦煌變文論文錄》、《敦煌文學作品選》、《近代文論選》、《唐傳奇箋證》、《資治通鑑•唐紀勘誤》、《曹素公制墨世家》、《余雜記》等論著近二十多部。

周紹良周紹良

周紹良先生於2005年8月21日21時30分,逝世於北京,享年8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