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

《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

《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本卷為蒙古民族通史的明代部分,上起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惠宗撤離大都,元室北遷,下訖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 察哈爾林丹汗子額哲投降後金,蒙古黃金家族汗統終結,前後268年。但是自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天命元年)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稱汗,蒙古族的歷史即與後金的發展息息相關,所以1616年以後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事件,將歸在第四卷清代部分詳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蒙古民族通史(第3卷)》蒙古民族通史(第3卷)》

《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主要內容:蒙古民族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勤勞的光榮的民族。本套《蒙古民族通史》叢書著重編寫了蒙古族的歷史進程,使蒙古史更具完整性,將蒙古史系統化、條理化、科學化,使世人更加了解中華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加強中華民族的團結,使中華文化歷史更加發揚光大。必將引起廣大讀者和學術界的共鳴。

目錄

第一章元室北遷,南北對峙形成
第一節北元建立
一、元順帝撤離大都
二、北元:大元政權的延續
三、北元的危機
四、北元昭宗的“恢復之計”
五、脫古思帖木兒敗亡
第二節天元以後的對明防禦戰爭
一、洪武永樂間明對蒙古的政策
二、蒙古本部本雅失里汗和阿魯台的抗明戰爭
三、瓦刺答里巴汗和馬哈木的抗明戰爭
四、永樂末年三次北征
第三節新的南北朝
一、元朝版圖上的兩個政權
二、明朝承認南北分治
三、南北朝之說
四、封王與設衛
五、散居內地的蒙古人
第二章封建混戰,經濟衰退
第一節封建割據
一、大汗權力式微
二、基本的軍事、行政和經濟單位:愛馬克、鄂托克
三、蒙古本部(韃靼)、瓦刺、兀良哈三衛
第二節封建混戰
一、封建混戰的發展階段
二、大混亂
三、蒙古本部與瓦刺爭霸前期:本部占優勢
四、蒙古本部與瓦刺爭霸後期:本部衰落
第三節明初蒙古經濟衰退和牧民反封建鬥爭
一、明初蒙古經濟衰退的必然性
二、以粗放遊牧為特徵的畜牧經濟
三、牧民處境惡化
四、牧民逃亡起義
第三章東西蒙古暫短統一,經濟逐漸復甦
第一節也先向東西兩方面擴張
一、脫歡統一蒙古與也先的道路
二、也先向西方擴張
三、也先對兀良哈三衛和女真的經略
第二節土木之變與也先稱汗
一、土木之變,進攻北京
二、也先稱汗
三、也先之死,瓦刺中衰
第三節蒙古本部復興
一、也先以後的蒙古汗系和政治地理
二、孛來、毛里孩並雄
三、諸雄並爭
第四節蒙古經濟逐漸復甦,蒙古與中原、西域的經濟聯繫
一、經濟逐漸復甦
二、與中原的經濟聯繫
三、與西域的經濟聯繫
第四章達延汗的業績,蒙古封建制度的發展
第一節達延汗的事業及其歷史影響
一、黃金家族逐漸復興
二、達延汗繼位
三、與右翼異姓領主的鬥爭
四、分封諸子
五、達延汗與明朝的關係
第二節社會經濟生活
一、明中晚期蒙古人口
二、畜牧業
三、狩獵、捕漁、採集業
四、手工業
五、農業
六、交換
第三節明中晚期的蒙古社會
一、社會組織
二、封建統治階級
三、被統治階級
四、牧民的生活狀況與陳撻起義
第五章漠南西部經濟發展,俺答封貢
第一節右翼的擴張
一、達延汗以後諸部“畫地而牧”
二、博迪汗吉囊、俺答瓜分兀良哈萬戶
三、俺答等經營青海
四、俺答等征伐瓦剌
第二節漠南西部多種經濟的發展
一、發展半農半牧業的背景和條件
二、豐州川板升的建立
三、多種經濟發展及其影響
第三節庚戌之變,馬市成敗
一、俺答求貢與寇邊
二、庚戌之變
三、嘉靖三十年馬市
四、嘉靖隆慶間的對明戰爭
第四節俺答封貢
一、明妥善處理把漢那吉事件
二、內部矛盾與執送板升頭目
三、封貢告成
第六章晚明蒙古諸部、明蒙經濟交流
第一節晚明蒙古諸部
一、非達延汗後裔諸部
二、達延汗後裔右翼諸部
三、達延汗後裔左翼諸部
第二節明蒙經濟聯繫渠道暢通
一、互市地點日增
二、互市形式俱備
三、互市限制鬆弛
四、深遠的歷史影響
第七章宗教與文化
第一節宗教
一、薩滿教
二、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傳人蒙古
三、藏傳佛教主要是格魯派在蒙古的發展
第二節文化
一、教育
二、文學
三、史學
四、翻譯
五、醫學
六、音樂舞蹈
引用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