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俠影錄》

《萍蹤俠影錄》

《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大師的成名作,道盡“莫道萍蹤隨逝水,永存俠影在心中”。

基本信息

文學賞讀

牧馬役胡邊孤臣血盡 揚鞭歸故國俠士心傷

《萍蹤俠影錄》萍蹤俠影錄

獨立蒼茫每悵然,恩仇一例付雲煙,斷鴻零雁剩殘篇。
莫道萍蹤隨逝水,永存俠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誰傳。
--調寄《浣溪沙
寒吹角,雁門關外,朔風怒卷黃昏。
這時乃是明代正統(明英宗年號)三年,距離明太祖朱元璋死後,還不到四十年。蒙古的勢力,又死灰復燃,在西北興起,其中尤以瓦刺族最為強大,逐年內侵,至正統年間,已到了雁門關外百里之地,這百里之地,遂成了明與瓦刺的緩衝地帶,也是無人地帶。西風肅殺,黃沙與落葉齊飛,落日昏黃,馬鈴與胡笳並起,在這“無人地帶”之間,這時候卻有一輛驢車,從峽谷的山道上疾馳而過。
驢車後緊跟著一騎駿馬,馬上的騎客是一個身材健硬的中年漢子,背負箭囊,腰懸長劍,不時地回頭顧盼。朔風越卷越烈,風中隱隱傳來了胡馬嘶鳴與金戈交擊之聲,陡然間,只聽得一聲悽厲的長叫,馬蹄歷亂之聲漸遠漸寂,車中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捲起車簾,顫聲問道:“是澄兒在叫我么?可是他遇難也?謝俠士,你不必再顧我了,你去接應他們吧,我到得這兒,死已瞑目!”
中年騎客應了一聲,遙指說道:“老伯萬安,你聽那馬蹄歷亂之聲,料是胡兵已退了。噢,你瞧,這不是他們來了!”一撥馬頭,如飛迎上。車中老者,長嘆一聲,潸然淚下。車中蹦地跳起一個小女孩,小臉兒凍得紅冬冬的,有如熟透了的蘋果,揉揉眼睛,似是剛剛睡醒的樣子,開聲問道:“爺爺,這是中國的地方了嗎?”那老者勒住驢車,凝視車下的土地,聲調低沉道:“嗯,是中國的地方了。阿蕾,你下車去,替爺爺拿一把泥土回來!”

作者簡介

(圖)《萍蹤俠影錄》梁羽生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一九二四年三月廿二日出生(證件標明日期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誤)原籍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生於廣西蒙山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寫詩填詞,接受了很好的傳統教育。1945年,一批學者避難來到蒙山,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和以敦煌學及詩書畫著名的饒宗頤都在他家裡住過,梁羽生向他們學習歷史和文學,很受教益。
抗日戰爭勝利後,梁羽生進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畢業後,由於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報》作副刊編輯。一九四九年後定居香港,現僑居澳大利亞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梁羽生從小愛讀武俠小說,其入迷程度往往廢寢忘食。走入社會後,他仍然愛讀武俠小說,與人評說武俠小說的優劣,更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文史知識,加上對武俠小說的喜愛和大量閱讀,為他以後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賞白羽(宮竹心)的文字功力,據說“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變化而來的。
初入江湖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台比武,以決雌雄。太極派掌門人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為了門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腳相爭。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陳文統的朋友《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觸動靈機,為了滿足讀者興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報上預告將刊登精彩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龍虎鬥京華》是新武俠小說之始。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梁羽生──梁大俠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已有雛型。因為他寫隨筆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時又心慕白羽,故名梁羽生。
退隱江湖:
從1954年開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間,梁羽生共創作武俠小說35部,160冊, 1000萬字。除武俠外,梁羽生還寫散文、評論、隨筆、棋話,筆名有陳魯、馮瑜寧、李夫人等,著有《中國歷史新活》、《文藝新談》、《古今漫話》等。

內容簡介

明代正統年間,衰落的蒙古又死灰復燃,在西北興起,其中由以瓦剌族最為強大,逐年南侵,已到了山西雁門關外。出使瓦剌的明朝大臣雲靖被扣留在極北苦寒之地牧馬二十年,受盡折磨,好不容易帶著七歲的孫女雲蕾逃回雁門關,兒子雲澄卻在抵擋追兵時身負重傷墜下懸崖,自己也被明朝的皇帝下毒賜死。臨終之際,他向俠士謝天華託孤,並囑血書要雲蕾長大後向扣留他的瓦剌右丞相張宗周復仇。謝天華將雲蕾託付給師妹飛天龍女葉盈盈撫養,孤身前往漠北復仇。
十年之後,雲蕾藝成出師,武功非凡,逐女扮男裝上京師打聽爺爺屈死真相併尋訪失散多年的哥哥雲重。途中結識了一位貌似窮酸書生,實為武林高手的青年俠士張丹楓。張為人狂放灑脫,兩人結交為友。途中遭遇了江湖上最可怕的孿生大盜黑白摩訶,武功極高,二人分戰不敵。但二人聯手,雙劍合壁,威力陡增數倍,降服了黑白摩訶,雲蕾了受了內傷。張丹楓早知雲蕾女扮男裝,但心中毫無雜念,全力為雲蕾療傷。三天三夜,各言身世,雲蕾得知張正是三師伯謝天華的弟子,更是仇家張宗周的兒子,想起爺爺不可抗拒的血書,終於咬牙舉劍向張丹楓刺去,張不想與雲蕾動手,雲蕾也狠不起心殺張,兩人在充滿哀傷、痛苦中分手。
隨後雲蕾見到了闊別多年的二師伯潮音和尚,一起尋訪綠林大豪“震三界”畢道凡,得知張丹楓的先祖正是當年與朱元璋共爭天下的大周皇帝張士誠,而畢的祖先也是張士誠和朱元璋的師弟。這時錦衣衛圍攻追捕畢道凡一家,危急之際,張丹楓趕到,張丹楓和雲蕾再度雙劍合璧,衝出重圍。雲蕾與畢道凡等,計謀救出被捕的雲蕾家世交,金刀寨主之了周山民,不料卻中敵人埋伏,在張丹楓的籌劃下,加上危急時的雙劍合璧,終於打敗了一個個敵人。雲蕾意外見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卻於倉促之間不便相認,而雲重同樣對張丹楓充滿仇恨。
雲蕾獨自來到京師,找到了大臣于謙家中,偷聽得張丹楓向於告知瓦剌內部矛盾,剖析敵情,籌劃國事,一片為國為民之心。于謙大為讚賞,雲蕾拜見於謙,得知祖父雲靖之死真相,實為當朝掌權的司禮太監王振假傳聖旨,殺害忠良。于謙勸雲蕾要以國事為重,大敵當前不能光急於向張家復仇。于謙帶雲蕾到校場看爭奪武狀元的比武,在校場上,張丹楓助雲重奪得武狀元。朱祁鎮召見雲重,密令其帶領七名大內高手追蹤張丹楓到蘇州尋獲張士誠的藏寶。
張丹楓到了蘇州後,以超群的武功賭技,從當地豪強手中奪回了祖業,尋得藏寶處鑰匙。再泛舟到太湖西洞庭山,得看寶人澹臺仲元、澹臺鏡明父女之助尋得張士誠遺下的寶藏及彭和尚手書的軍用地圖。雲重所帶領的大內高手,瓦剌左丞相也先和王振的爪牙等人追尋寶藏,先後而至,一場混戰,危急之際,雲蕾趕至,雙劍合璧,盡殲也先、王振的爪牙。雲重被毒掌所傷,卻拒絕張丹楓的醫治。張丹楓暗中授鏡明治療之法,治好了雲重,並促成了兩人的戀情。又將大批珍寶託付雲重押運至京轉交給於謙,以作抵禦蒙古入侵之用。雲重為張丹楓大義所感,命雲蕾與丹楓一起速帶地圖赴京抗敵,但絕不許二人成為夫婦。張、雲二人於進京途中得知英宗朱祁鎮不聽於謙等人勸阻,在王振的挾持下,御架親征。土木堡一役,全軍覆沒,朱祁鎮也被也先所俘。張丹楓深入瓦剌軍中,要朱祁鎮堅守氣節,以待救援,遇險但幸得也先之女脫不花相救,才得逃脫,回京面見於謙。
于謙為斷也先以被俘皇帝要挾明朝投降的企圖,在張丹楓的進言下堅定了決心 ,立朱祁鎮之弟朱祁鈺為帝,盡殺王振黨羽,並在眾多豪傑相助之下指揮了北京保衛戰,打退了也先的進攻。
瓦剌兵退之後,張丹楓和雲蕾受于謙所託,前往瓦剌探聽訊息訊息,以便通過和談救回英宗。張丹楓面見也先示以利害,也先最終同意與明廷議和。張宗周對張丹楓獻寶之舉表示諒解,自己也決心辭官歸隱,但不願返回中土。雲蕾尋到了母親和大難不死的父親雲澄,父女團聚,但世仇難解,雲澄堅決不許雲蕾和張丹楓一起。張丹楓獨自離開雲家,傷心絕望到了極點,終陷入顛狂,迷糊之中幸遇師門的對頭上官天野,一對情痴結成忘年之交。隨後,謝天華、葉盈盈一眾同門應師祖之召而來,謝天華、葉盈盈、張丹楓、雲蕾兩對雙劍合璧合戰上官天野,正在兩敗俱傷的危機關頭,玄機逸士出面化解。玄楓逸士、上官天野、蕭韻蘭三人解開了少年時的情結,會聚一起參詳武學。並打破了門規,允許各自的徒弟結為夫婦。諸人皆為歡喜,唯張丹楓與雲蕾恩怨難解,再次分手。于謙派雲重為使與也先和談,終迎回了朱祁鎮。也先用火炮逼迫張宗周、張丹楓父子屈服,否則將炮轟張府。危急關頭,脫不花用鮮血染紅了炮口,贏得了營救的時間。雲重又以使臣身份拜訪張府,終於粉碎了也先的陰謀。這時雲澄和雲蕾也來到張府,張宗周面對往事而充滿自責,終於以死謝罪。
張丹楓失意情場,又慘遭家變,更兼傷心國事,百愁纏身,單騎獨下江南。正自傷心欲絕之際,雲蕾與父母兄嫂一同趕到蘇州,雲澄經張宗周自殺道歉之後,怨氣已消,又知張丹楓假雲重之手治好了他的殘廢,情義深重。上代恩怨已了,允許雲蕾與張丹楓結為夫婦。
張丹楓與雲蕾相對無言,盈盈一笑,盡把恩仇了。

文學評論

《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大師的成名作,道盡“莫道萍蹤隨逝水,永存俠影在心中”,且看張丹楓與雲蕾如何俠骨柔情?
談武俠小說,不能不談梁羽生,不能忽略他在平淡中飄溢出來的獨特韻味。就新派武俠小說而言,古龍是小字輩,金庸是後行一步的人,梁羽生則是時間上的“大哥大”。正是由於他無意闖入武林,才造成了本世紀最壯觀的文化景致——武俠熱。 梁羽生文學功底很深,言辭優美,描寫生動,文中大量運用詩詞,獨樹一幟。只是在情節上的描寫稍遜與金庸與古龍,但其作品仍很值得一讀,不愧為三大宗師之一。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上接《兒女英雄傳》以來的俠義小說和民國舊武俠小說,開創新派武俠文學;下啟金庸、古龍的一片天地。他這樣評價自己在武俠小說界的地位:開風氣者,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金梁並稱,一時瑜亮”。梁金並世之時,曾主張“俠是下層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品德的化身”,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金庸更將之提升為“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梁羽生小說以實在的文史知識和古代詩詞見稱。語言文采飛揚,字裡行間透出濃郁的書卷氣,故事中常常將詩詞歌賦、民歌俗語點綴其間。他的小說技法以傳統繼承為主,多用章回小說的形式鋪張故事,小說回目意境深遠,對仗精巧,情節推展明顯具有怡盪有致的韻律感,敘事中也帶有明顯的說書人的口氣。其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濃烈,正邪嚴格區分。他的武俠作品,每一部都有明確的歷史背景,小說情節構置巧妙、穩厚綿密。有人認為梁羽生小說的缺憾在於“乏味”二字,究其原因,可能還是因為梁先生始終保有一種“正統”文人的姿態。梁先生自己也說:“可能我也犯過“離奇 ”的毛病。但我的作品中“離奇”不是主流,不是我的風格”。

1985年改編影視劇

1985年電視劇劇名:萍蹤俠影錄

(圖)《萍蹤俠影錄》《萍蹤俠影錄》

又名:儒俠劍客行
集數:25集
監製:王心慰
原著:梁羽生
年份:1985
主演: 劉松仁、米雪、姚鳳絲、斑斑、岳華、金興賢、江漢、熊德誠、凌文海

85版電視劇劇情介紹

熱血男兒,文韜武略,抵禦外侮,遭遇幾許驚心動魄的危機!痴情少女,玲瓏跳脫,背負深仇,演繹一段盪氣迴腸的浪漫故事!根據武俠小說家梁羽生的同名小說改編。本片是一部武俠化的歷史劇,它有歷史的真實,武俠的幻想和詩一般的浪漫。本片是一部武俠化的歷史劇,它有歷史的真實,武俠的幻想和詩一般的浪漫。歷史上張士誠和朱元璋原是結拜兄弟,一起抵抗元朝,張士誠先稱帝建國,其後朱元璋殺張士誠,建立明朝,張士誠的後人張宗周逃往北方,入瓦刺做了右臣相,欲借瓦刺的力量奪回江山。但瓦刺的太師也先野心極大,想滅明朝而獨霸中原。張丹楓文韜武略,風流倜儻,雖然是張宗周的兒子,張士誠的後人,但卻是個熱血男兒,為不使漢人的江山被外族蹂躪,他秘密由瓦刺潛來中原,助明朝抵抗瓦刺的入侵,也先派人追殺他。明皇帝亦因其是張士誠的後人而要殺害他,武林豪傑在未明張丹楓的來意之前亦要殺他,張丹楓遭遇幾許驚心動魄的危機!張丹楓在中原邂逅一名少女雲蕾,她武功高強機靈聰明而心地善良,張丹楓與雲蕾互相傾慕,其後慘死。雲蕾背負著祖輩的深仇,於是張丹楓和雲蕾之間展開一段愛恨情仇,感人肺腑蕩氣加腸的故事。

(圖)《萍蹤俠影錄》《萍蹤俠影錄》

2007年改編的電視劇

電視劇劇名:萍蹤俠影

(圖)《萍蹤俠影錄》《萍蹤俠影錄》

國家地區:中國
集數:35集
劇集類型:古裝武俠歷史劇
製片人:范小天 鐵佛 馬中駿
總導演:何群
主要演員:黃海冰 范冰冰 李亞鵬 韓雪 申軍誼 馬靖武 張國立 毛寧 陳寶國 于榮光 梁天 謝園 高鑫 何琳 呂曉禾 孔琳 黃曉明等。

2007版電視劇劇情介紹

明朝中葉。大明使節雲靖奉命出使瓦剌,遭到瓦剌的漢人丞相張宗周陷害而被扣留並放逐到漠北苦地牧羊。二十年後,瓦剌與大明修好,雲靖得以回歸大明故土。因為雲靖知道張宗周"復國"的大秘密,而被他的手下瓦剌第一勇士澹臺滅明殺死在雁門關下,雲靖的孫女雲蕾和張宗周的兒子張丹楓初次相遇並親眼目睹了這一慘劇。

十年後。大明與瓦剌聯姻。雲蕾偷梁換柱冒充大明靜公主意欲刺殺張宗周替爺爺報仇。迎親途中,張丹楓與雲蕾重逢進而產生感情。雲蕾刺殺失敗,張丹楓為救雲蕾被迫與父親達成協定,以少主身份前往中原神兵山莊去取回一張至關重要的圖。

張丹楓和雲蕾一起前往中原,中途遭遇神奇人物黑白摩坷兄弟。張丹楓幫助黑摩訶化解重重危機,與之結為密友。

雲蕾因故與張丹楓失散,後與古靈精怪的靜公主會合,二人女扮男裝趕往神兵山莊尋找張丹楓。來到神兵山莊不久,雲蕾便意外發現這裡隱藏的重大秘密。原來,張宗周竟是當年張世誠的後代,張宗周一心想要復國,重振祖先的大周王朝。張丹楓要來取的那張圖其實是一張藏寶圖。這筆位於九龍山的寶藏正是張世誠兵敗後留給後人東山再起的資本。雲蕾決意毀掉張宗周的"復國夢",因此與後來趕到的張丹楓產生難以調和的衝突,再加上雲、張兩家舊有的血海深仇,他們的情感面臨巨大考驗。

靜公主被大內高手張風府的義子云重等十三太保救走,靜公主漸漸對雲重產生好感。而雲重正是雲蕾失散多年的親生哥哥,雲重的出現也成為雲蕾與張丹楓情感發展的障礙。張風府帶兵攻破神兵山莊,對愛情徹底絕望的雲蕾一劍重傷張丹楓,然後雙雙落入張風府手中被押往京城。

石英和聞訊趕到的澹臺滅明竭盡全力營救張丹楓,幾場惡戰下來,雙方損失慘重。多虧靜公主暗中相助,張丹楓和雲蕾才得以脫險。
靜公主與雲重的不倫之戀遭到皇上和張風府的堅決制止,靜公主最終在雁門關上以死殉情,傷心欲絕的雲重與張風府徹底決裂。
張丹楓和雲蕾跟隨黑摩訶來到飛駝國,同行的還有張丹楓青梅竹馬的好友澹臺鏡明。機緣巧合,精誠所至,愛情的力量使張丹楓和雲蕾終於練成了舉世無雙的飛天劍法,幫助黑摩訶除掉搶走他王位的叔叔赤角,救活他的哥哥白摩訶。繼而,張丹楓發現飛駝國與九龍山寶藏存在極深的淵源。一直暗戀張丹楓的澹臺滅明對雲蕾的仇恨也漸漸達到極致,終於在雲蕾身上下了慢性毒藥。

張丹楓和父親張宗周相聚九龍山,張丹楓已經決意毀掉父親的"復國夢"。幾股勢力圍繞著寶藏展開激烈爭奪,經過幾番殊死較量,張宗周贏得上風,終於打開了塵封多年的寶藏大門。然而,寶藏已經空空如也,只留下一本帳薄。原來,看守寶藏的老家人在這幾十年間已經將寶藏分批賑濟了各地的災民。並且作了詳細記錄。這恰恰符合了張丹楓與雲蕾的心愿,而張宗周則瞬間白頭,萬念俱焚。這樣的結局也讓他終於明白了"復國夢"的荒唐,夢醒的張宗周一頭撞死在雲靖鐫刻的正氣歌岩壁下。臨死前,他終於承認並祝福張丹楓和雲蕾的結合,而他以死謝罪的方式也化解了雲張兩家的血海深仇……

因愛走入歧途的澹臺鏡明最終落得香消玉勛的可悲結局,同時,她下在雲蕾身上的慢性毒藥也終於發作。冥冥之中,澹臺滅明遺落的一顆解藥救活了瀕死的雲蕾,使得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終成正果,造就了一代萍蹤俠侶。

(圖)《萍蹤俠影錄》《萍蹤俠影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