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晨報》

《華商晨報》

《華商晨報》正以獨特的辦報風格不斷贏得讀者,成為瀋陽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華商晨報》必將成為您最佳的廣告宣傳媒體。也是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基本信息

簡介

《華商晨報》《華商晨報》

《華商晨報》是遼寧省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的一份綜合類市民生活報。《華商晨報》立足瀋陽,輻射周邊城市,以奉獻最有價值的新聞和信息為立業之本,秉承"務實、進取、敬業、和諧"的企業精神,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努力鑄造可持續發展的報業品牌。目前《華商晨報》正以獨特的辦報風格不斷贏得讀者,成為瀋陽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之一 。

辦報宗旨

奉獻最有價值的新聞和信息,以廣大市民為主要讀者對象,報導讀者所需要的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領域信息,以僑為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機構設定

報社實行總編輯負責制,編委會是報社的最高決策機構,全報社共設14個部門。

編委會下設兩個中心和六個直屬部門

採訪中心編輯中心

編委會直屬部門為

編輯辦公室廣告部財務部發行部行政部技術部

採訪中心下設四個部門

要聞部社會新聞部經濟部攝影

編輯中心下設四個部門

編報部體育部副刊部出版部

讀者群

《華商晨報》《華商晨報》

《華商晨報》在本市除65-69歲之外的各年齡段居民中的覆蓋比例都比較高,而這一比例在15-44歲年齡段的群體中尤為明顯。一般而言25-44歲的人群是最具有購買實力以及購買慾望的群體,而15-24歲的青少年人則是時尚的引領者和潛在的消費者。

《華商晨報》的讀者平均年齡低於主要競爭對手,因此讀者有年輕化的特點。

高素質群體的覆蓋比例更高

與主要競爭報紙相比,《華商晨報》對高等教育層次人群的覆蓋比例最高,達到44.3%,表明《華商晨報》在本市高素質群體中同樣具有最高的影響力。而這一群體往往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和更廣泛的消費商品品類。

對公務員/專業人士、白領的覆蓋率更高

《華商晨報》對公務員/專業人士以及白領(企事業/公司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般職員等)這組群體的覆蓋比例要高於其他報紙,表明《華商晨報》在擁有良好職業和較高社會地位的群體中同樣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對中高收入人群的覆蓋比例更高

發展歷程

2000年以前,由於報紙定位與市場存在一定距離,《華商晨報》發展緩慢。

2000年初,經中國僑聯牽線,由陝西省僑聯主管主辦的《華商報》投資運營由遼寧省僑聯主管主辦的《華商晨報》。當年,《華商晨報》全面改版,在辦報思路、經營管理機制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很快打開了市場,從此前的發行量萬餘份,當年達到最高期發行量43萬份。但由於當時的《華商晨報》是周三報,報紙始終不能徹底占領市場,晨報由剛剛進入瀋陽的高速增長,陷入了成長的痛苦。

2003年3月3日,在遼寧省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華商晨報》進行了二次啟動,全面改擴版後的華商晨報由周三報對開8版擴為日報16版。改擴版後,僅用半年多時間,就躋身於遼瀋地區強勢媒體行列。

2004年,《華商晨報》在遼瀋地區的發行量突破50萬份,實現密集覆蓋瀋陽、輻射遼寧各中等城市,成為遼瀋地區發行量最大、影響力最大的報紙。隨著發行量及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廣告營業額也大幅攀升,2004年底達到1億元。

至2010年,《華商晨報》在遼瀋地區的發行量已經突破60萬份。2010年,國內權威第三方調查機構慧聰鄧白氏發行調查數據表明,《華商晨報》在家庭訂閱和零售市場份額均領先於同城其他報紙,發行優勢明顯。

2004年11月,在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好新聞評選中,獲得由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頒發的“最佳報導獎”。

2006年,《華商晨報》獲得由新聞出版總署等聯合頒發的“2006年百度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狀元媒”。

2008年7月,《華商晨報》再獲百度體育類狀元媒,這是東北地區唯一獲得此獎項的媒體。

2009年以來,華商晨報社又相繼獲得全國2008~2009年度廣告投放價值百強媒體、2008年度中國最具品牌影響力強勢媒體、中國十大品牌傳播力都市報。

特點

新聞:強化媒體責任關注城事民生

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給中國傳媒業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跟上時代潮流,為全社會的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做貢獻?《華商晨報》的做法是強化媒體責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在新聞操作中,對大事件立足高遠,找準立場,敏銳捕捉。既凸顯大事件,大篇幅的新聞力度和廣度,又不忽視對普通讀者的人文關懷和關注……

責任是大事件下不缺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將全體國人的目光聚焦在汶川。《華商晨報》7名記者在第一時間趕赴地震災區,在災區,記者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到抗震救災的活動中。在後方,報社以組織者的身份,策劃了一系列活動,對災區進行救助。《華商晨報》徵集的40萬救災物資第一批進入遼寧對口支援縣安縣。

《華商晨報》的抗震救災報導得到中宣部的單獨閱評表揚,稱《華商晨報》既是宣傳者,又是組織者,更是志願者。

2008年,作為北京奧運的分會場之一,瀋陽同樣聚集了世界的目光,從聖火在瀋陽傳遞開始,《華商晨報》就揭開了奧運策劃報導的序幕。7月17日,《華商晨報》首次創造性地滾動出報,一天內連續推出上午版和下午版兩個號外,上午版號外還可以摺疊成“祥雲火炬”。

8月25日,北京奧運會勝利閉幕,《華商晨報》在同城媒體中獨家推出奧運會紀念特刊《金色記憶》,用圖片的形式,主題清晰,特色鮮明地收藏了奧運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華商晨報》推出的奧運特刊版面,還獲得了美國新聞媒體視覺設計協會(SND)頒發的製圖類銅獎。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了更好地展示建國6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華商晨報》的采編團隊,創造性的設立了圖畫專欄——“中國畫卷”,以中國畫的形式,每天一個主題展示新中國成立後的變化,每天的主題又都息息相關,出滿60期後,可拼成一幅完整的新中國60年變遷長卷,可謂匠心獨具。

“中國畫卷”版面的獨特創意和新穎構思,獲得美國新聞媒體視覺設計協會(SND)頒發的“特別報導類金獎”,使《華商晨報》成為SND成立31年來,第一個獲得金獎的中文報紙

 責任是對城市細節的關注。《華商晨報》一直關注城市發展,相繼對夜間出行難,行人過馬路綠燈太短進行了系列報導。晨報的報導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瀋陽市開通了32條夜公交線路,對500餘處綠燈延時。

2009年,《華商晨報》報導了瀋陽一市民在寒冷的冬天,用私家車免費搭送市民的事情,報導引起了各方熱烈反響。隨後,報紙就此推出了徵集溫暖同路車活動,隨著持續的報導,“溫暖同路車路線”達到了200餘條,有500餘車主參與,組成了“溫暖同路車志願團隊”。

《華商晨報》的“溫暖同路車”活動受到瀋陽市委宣傳部的高度重視和肯定,並將新聞事件推動成為瀋陽文明創建品牌,將“溫暖同路車志願團隊”評為首屆感動瀋陽十大人物,城市的文明在細節處被喚醒。

責任是對百姓冷暖的關懷。《華商晨報》曾在一版配發大幅圖片推出了一篇特殊的報導:《萬斤紫薯困住一個家》,報導的是瀋陽市瀋北新區尹家鄉穆家村五組一位貧困農民老石種植的紫薯賣不出去的故事,見報當天就有600餘名讀者報名要買老石家的紫薯,僅一天,老石的萬斤紫薯不僅賣空,而且簽訂了常年的供銷契約。

“希望之旅”活動,是《華商晨報》的品牌活動,從2000年以來,每年10月都要為貧困學生開展一次幫扶活動,到2009年已經堅持了十年。2009年,《華商晨報》的“希望之旅”活動,除了號召讀者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外,更派出了數名記者,分赴葫蘆島、朝陽的貧困國小進行支教。在報導期間,華商晨報共收到愛心款101268.7元,愛心物品(價值)70000萬餘元。共資助葫蘆島、朝陽兩所國小的163名小學生。

十年來,“希望之旅”活動吸引了5000多名讀者參與,捐款超過30萬,捐物(價值)超過15萬,進行一對一結對子資助貧困小學生達1000多人。

一篇報導改變了一個城市的細節,一篇報導解決了一個家庭的困難,《華商晨報》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並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他對媒體責任的理解。  

經營:實行廣告代理制度專業服務擁抱客戶

自身的經營狀況決定著媒體為社會提供服務的能力,自身發展的速度和可能,也取決於自身的經營現狀和運營水準。《華商晨報》的經營理念是以自身的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的繁榮,深度服務,強化服務,和客戶共同成長。

在《華商晨報》,為了保證做“純潔”新聞的崇高理念,也為了保證客戶的利益,報社公開承諾,杜絕有償新聞、虛假廣告、不良廣告,拒絕黑金交易,堅決實行廣告代理制。保證了新聞的純潔,和經營隊伍的規範。

《華商晨報》的全面代理制和獨家代理制的科學結合,在個別行業或客戶推出獨家代理制,對於大多數的廣告版面,則採用全面代理制。堅決維護了市場的良性發展和廣告公司的公平競爭,聚集了一大批優秀廣告人共謀發展。

隨著市場的發展,晨報更提出了“細分行業,精耕細作”、“擁抱式服務”的理念,針對市場的特徵應變策略,針對客戶的需要調整策劃。

專業精確而靈活的運作,使得晨報廣告經營得到了穩步的增長。在《華商晨報》的經營部門,不管是大客戶還是小客戶,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都會被經營人員認真對待。  

機制:全員聘用塑造新聞理想和職業道德

從2000年到2010年,整整十年,《華商晨報》一步步走向成熟。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它,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同它。

這種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健全完善機制所起的作用。《華商晨報》秉承《華商報》建立的運營和用人標準,所有人員全部招聘,實行聘任制。

這種全員聘任制的做法,讓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只有靠才能和本事吃飯。真正做到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使晨報能夠在激烈而殘酷的競爭中走向一個個輝煌。

為了保證新聞的純潔,報社提出了“不收紅包,做一張乾淨的報紙”,報社制度要求:堅守新聞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堅決抵制有償新聞,刊發新聞稿件一律不收取任何費用;公務活動中收的禮品、禮金必須及時上交報社,違反者,本報一律予以辭退,情節嚴重的予以開除。

“不收紅包”已經成為《華商晨報》自上而下的組織記憶。幾年來,《華商晨報》始終把這條承諾作為一條“高壓線”,並因此開除了數名收紅包的記者,甚至包括個別中乾和業務骨幹。每次招聘的新員工在接受崗位培訓時,第一項內容就是“不收紅包,做一張乾淨的報紙”。

報社在嚴禁員工收受禮金、禮品的同時,重在通過配套制度的建設,鼓勵員工依靠崗位致富,多出精品。報社考核中日日有點評、月月有講評、年年有重獎。

正是有著這樣一整套完善、科學、積極的獎勵和懲戒制度,使各個環節上的員工都把精力和心思完全用在了工作中,使《華商晨報》一步一步向精彩邁進。  

展望:打造國內一流的區域性綜合傳媒企業

十年前,《華商晨報》如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用銳利的姿態衝進了遼瀋報業市場;十年之後,他已經開始走向沉穩和成熟。並且,那顆熱愛城市的心依然熱烈執著。

站在十年的路口,思考未來的道路何去何從時,《華商晨報》依然秉承這樣的使命——“奉獻最有價值的新聞和信息”。

《華商晨報》關注百姓冷暖,用建設者的姿態架起百姓與政府溝通的橋樑;《華商晨報》熱愛這座城市,嘗試用更理智的聲音去建言獻策;《華商晨報》銳利敢言,監督的聲音更加理智成熟。

對於《華商晨報》的廣大客戶,《華商晨報》堅持共同成長,共贏共榮,他始終堅持的客戶導向從未改變,改變的是更加細緻和個性化的服務。

面對傳媒行業發展的大形勢,《華商晨報》在努力調整著自己的發展戰略,深耕版面,強化報紙的言論聲音;深化報網互動,加深報網融合;開通QQ平台,拓展與新讀者群的交流平台;拓展讀者服務熱線功能,從新聞服務拓展到對讀者生活的全方位服務。

未來的《華商晨報》還將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戰略發展步伐,牢牢地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為讀者服務,辦黨和人民都滿意的報紙;會抓好報社隊伍建設,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創造晨報的下一個輝煌,為打造國內一流的區域性綜合傳媒企業而不懈奮鬥。

所獲榮譽

2011年4月2日,第六屆中國傳媒大會暨2010年會在廈門舉行,榮獲“金長城傳媒獎2010中國十大都市報”。

2011年4月13日,2011年全球廣告主大會在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盛大舉行,獲得2011全球廣告主大會中國最具廣告影響力晚報都市報。

各地早報盤點

早報,也叫晨報,是早上發行的,一般稿件截至於前一天下午4點之前,排版之後稿件在凌晨2點之前印出來,5點左右各報刊點可得到最新的早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