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之路——歐亞商道興衰三百年》

《茶葉之路——歐亞商道興衰三百年》

是以連線歐亞大陸的一條絕無僅有的特殊商道為背景,全景式展現了清朝康熙年代至1999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三百年間,北方草原以茶葉貿易為主的商貿活動的前前後後。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視野開闊,縱橫馳騁,筆墨不僅僅局限在“茶葉之路”上,而是以“茶葉之路”縱覽當時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俗民風、城市建設、外交等方面。

書名:《茶葉之路——歐亞商道興衰三百年》

《茶葉之路——歐亞商道興衰三百年》《茶葉之路——歐亞商道興衰三百年》

作者:鄧九剛
出版日期:2000-10
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ISBN7-204-05359-1/I·956
定價:28.00元
內容簡介
鄧九剛的長篇報告文學《茶葉之路——歐亞商道興衰三百年》,是以連線歐亞大陸的一條絕無僅有的特殊商道為背景,全景式展現了清朝康熙年代至1999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三百年間,北方草原以茶葉貿易為主的商貿活動的前前後後。以茶葉之路為主線,作品全方位、立體地描繪了處於中俄邊界貫通歐亞大陸的遊牧部落的歷史進程和文化演變。遊牧文化的特質是眾多重大的歷史事件文字記載少,只靠深藏在民眾心靈深處而代代相傳。但是,經多年時間磨洗、明顯地暴露出口頭傳承遠遠不如文字記載。年深日久,口頭傳承面逐漸縮小,模糊面遺忘面逐漸開始擴大,於是值得記憶和懷念的東西永遠消逝在記憶的閘門之外。作者為揭開被國人遺忘的曾經在中國歷史上,與絲綢之路同樣起過重要作用的茶葉之路的奧秘,經十餘年的社會調查、查閱歷史文獻、走訪專家學者和百餘名茶葉之路的相關人員,寫出了集真實性、史料性、可讀性於一爐的“茶葉之路”。作品寫的儘管是草原古老的商業之路,卻處處閃耀著濃厚的遊牧文化光芒。作品對牧業文明的歷史縱深,牧區民俗民風的獨特性,茶道商人在陌生的嚴峻的山川草木中探索的傳奇經歷,都表現得十分確切而又鮮活,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儘管九剛是茶道商人的後裔,對草原茶道有特殊的情感,但在這部作品中他力避過重的感情渲染,遵從歷史與現實,較理智地反映了客觀實際,因而作品突現出凝重、渾厚、深刻的主體色調。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視野開闊,縱橫馳騁,筆墨不僅僅局限在“茶葉之路”上,而是以“茶葉之路”縱覽當時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俗民風城市建設外交等方面。作品以豐厚的知識面和引人入勝的詩化境界,繞過了單調、枯燥的禁區,從始至終使全書誘發出極強的可讀性。中國的康熙大帝與俄國的彼得大帝在開闢中俄邊境通商口岸——茶葉之路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前者認為與俄通商有損於天朝大國的顏面而拒絕通商口岸的建立,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國家,其它國家只能稱臣納貢,不能允許俄國與中國平起平坐;而後者為加強本國的經濟實力千方百計爭取在邊城恰克圖建立通商口岸,打通草原與西伯利亞之間的商路,使莫斯科與北京之間能夠互相接近。儘管清朝歷代皇帝中康熙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但在開通茶葉之路的謀略上敗於彼得。康熙在紫禁城中滿足於俄商的三拜九叩之禮,大做夜郎自大之夢的時刻,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卻把俄羅斯從內陸國家變成了擁有海岸線的國家,同時把通向中國的茶葉之路打通了,為俄羅斯贏得了巨大的財富。清朝歷代皇帝在閉關鎖國的政策中裹足不前,而中國的近鄰俄國與西方迅猛崛起,最後導致八國聯軍進北京。這部作品從清政府在對待北方草原與俄通商的茶葉之路的方略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外各個方面軟弱無力。作者通過茶葉之路的興興衰衰把清政府的外強中乾描繪得淋漓盡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