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胡興安夜別》

《與胡興安夜別》

這首詩到底是作者送別胡興安,還是自己出行,留贈前來送別的胡興安?各人說法不同。有人認為這是一首留別詩,因為何遜作品中留別詩較多,有的詩題就和這首詩標題格式相近,如《與蘇九德別詩》、《臨行與故游夜別》、《與崔錄事別兼敘攜手詩》等等。這些標題的共同之處,是略去主語(我),直截用連詞(與)引出告別的對象,而後再用“別”字點出詩意,《與胡興安夜別》也正是這樣寫的,這大概是詩人的一種習慣寫法吧。

作品信息

【名稱】《與胡興安夜別》

【年代】南朝梁

【作者】何遜

【體裁】五言詩

詩詞正文

與胡興安夜別⑴

居人行轉軾⑵,客子暫維舟⑶。

念此一筵笑⑷,分為兩地愁。

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⑸。

注釋

⑴胡興安:興安,南朝所置縣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興安當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

⑵居人:留居的人,指自己。 行:將。 轉軾:回車。軾,裝在車前的橫木,這裡指代車。

⑶客子:指胡興安。 維舟:繫舟。

⑷一筵笑:即一起歡笑。筵,席。

⑸“方抱”二句:意思是與胡氏分別後,只好在家鄉抱恨獨居。

作品鑑賞

這首詩到底是作者送別胡興安,還是自己出行,留贈前來送別的胡興安?各人說法不同。有人認為這是一首留別詩,因為何遜作品中留別詩較多,有的詩題就和這首詩標題格式相近,如《與蘇九德別詩》、《臨行與故游夜別》、《與崔錄事別兼敘攜手詩》等等。這些標題的共同之處,是略去主語(我),直截用連詞(與)引出告別的對象,而後再用“別”字點出詩意,《與胡興安夜別》也正是這樣寫的,這大概是詩人的一種習慣寫法吧。

詩以對舉開頭,一句寫“居人”——送行者,即胡興安;一句寫“客子”——行者,即詩人自己。軾,車前橫木,代指車;行轉軾,將要回車。維舟,繫上船。“居人”將“客子”送到江邊,客子登舟,船雖然還系在岸邊,但馬上就要起航了;“居人”的車夫自然也要作回車的準備,“別”已在眼前了!這兩句十個字,簡捷而生動地白描出一幅將別未別、兩情依依的水邊送別圖,包含了極其豐富的情節,極其難以言傳的深情。陳祚明說:“何仲言詩經營匠心,惟取神會”(《采菽堂古詩選》)。確非虛語。別時如此,別後會怎樣呢?三四兩句即沿著這一思路,回答這一問題。不過妙在第三句先作一兜轉,從時間上說是回到別前的酒宴,從情緒上說則仍是席中的歡聲笑語。但這只是一種陪襯,意在反跌出下一句。因為“一筵”之後,就將分為“兩地”,所以“笑”只是短暫的,“愁”才是難盡的,是彼此的真情。詩至此,已是一首頗有餘味的小詩了。“去馬嘶春草,歸人立夕陽。元知數日別,要使兩情傷”(韋應物《答王卿送別》)。其情境、格調,和這首詩的前四句很相似。但是,何遜沒有就此擱筆,第一,詩題中的“夜”字還沒有點出;第二,前面說了“兩地愁”,對方的愁情如何,雖不便代言,但自己的愁,自己對朋友的思念,還有讓朋友了解的必要。這樣,詩人又寫了四句。“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前句細膩,後句空曠,放在一起便是一幅頗有層次的水邊夜色圖。這二句點出了“夜別”,還照應了“維舟”二字,不過更深一層的意思還在於景中寓情,景中有人,若與前四句結合起來,便不難構成冷月寒江一孤舟,人自傷心水自流的境界。那寂寞的情懷,失落的迷惘惆悵,自在不言之中,真是“情詞宛轉,淺語俱深”,無怪它早已被人列為何詩的佳句了。最後二句是懸想自己回家後的感情:“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離恨猶在,故園獨守,那是倍感孤寂的。如此思愁難遣,則友情之可貴,友人在心中的位置,是不須明說的了。

此詩的一二句是兩面分寫,三四句將兩面合寫,五至八句盡吐己之羈愁離恨,前兩層皆為此蓄勢,其重點在第三層,抒發對送者的日後思念之情。這種人已分、思不斷、愁更深的深情綿邈的詩句,那友人讀之,其情如何?這更是詩的餘情、餘韻了。“何之難摹,難其韻也”(陸時雍《詩鏡總論》)!正道出了何詩的又一個特色。

作者簡介

何遜

(?—518)南朝梁詩人。梁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何承天曾孫。少為范雲、沈約所稱賞。梁武帝天監中,曾任建安王蕭偉的記室,並隨蕭偉去江州。後來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過尚書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未幾病逝。事跡具《梁書》卷四九本傳,又附見《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後。何遜詩與劉孝綽齊名,號稱“何劉”,詩風明暢,多清麗佳句,聲律上已接近於唐代近體詩,其詩對後世詩人有較大影響。有集八卷,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今又有《何遜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