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

《自嘲》

《自嘲》是魯迅先生在白色恐怖環境下寫的一首自我激勵的小詩。處在這樣危險的環境裡,魯迅採取的卻是決不妥協的堅強的戰鬥態度。其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成為激勵革命者的座右銘。另外,還有宋代鄭清之的《自嘲》詩。

基本信息

原詩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注釋

華蓋:魯迅華蓋集·題記》:“我平生沒有學過算命,不過聽老年人說,人是有時要交‘華蓋運’的。……這運,在和尚是好運:頂有華蓋,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華蓋在上,就要給罩住了,只好碰釘子。”華蓋,象花那樣蓋在頭上的雲氣。
“破”作“舊”,“漏”作“破”。
泛:泛舟。中流:江心。
孺子牛:《左傳·哀公六年》:“鮑子曰:‘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齊景公愛他的孩子,自己裝作牛,口裡銜著繩子,讓孩子騎著。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齒。
成一統:這是說,我躲進小樓,有個一統的小天下。
管他冬夏與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氣候有怎樣變化。

今譯

交了倒霉運,還能有什麼順心的希求;躺在床上連身都不敢翻,卻還是碰了頭。上街時低低壓下破帽遮住臉,唯恐被人看見,招來不測橫禍;好像坐在裝酒的漏船上,在江心打轉,時有沒頂之險——逃不脫的晦氣啊!面對眾人的指斥,詈罵,詛咒,我偏偏橫眉冷對,我行我素;面對孩子,我卻寧願像頭老牛,任他牽著跑,我都心甘情願。不過躲進小樓,就成了自己的一統天下,愛寫什麼,誰管得了,外面的世態炎涼且由它去,雨雪風霜也由它去,全與我不相干!

解讀

魯迅在白色恐怖下經常遭受壓迫,所以比做交華蓋運,比做“未敢翻身已碰頭”。為了避免反動派的追蹤迫害,在過鬧市時,用破帽遮住了容顏。就是這樣,處境還是非常危險,象漏水的船載著酒在水流中浮著,一不小心就會沉沒。處在這樣危險的環境裡,魯迅採取的卻是決不妥協的堅強的戰鬥態度。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里說:“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裡就是說敵人,對於無論什麼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裡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毛主席對這種精神給予極高的評價。魯迅處在反動派的迫害下,經常在躲避,所以“躲進小樓”是寫實,但又不限於寫實。當時反動派丟掉東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國民政府躲避敵人威脅遷洛陽,一直到這年12月才遷回南京。作者寫這詩時還沒遷回,所以諷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國已經陷在怎樣危亡的境地里。

作者簡介

魯迅魯迅
魯迅(1881-1936)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後從事文藝等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18-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
1930年起,魯迅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不顧國民黨政府的種種迫害,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運動。1936年初"左聯"解散後,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1927-1936,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這些作品收錄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蒐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化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自嘲》 宋·鄭清之

原詩

我亦逢場因作戲,要令竿木自隨身。
老僧不學面壁觀,山偈隨緣舉似人。

作者簡介

鄭清之(公元一一七六年至一二五一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別號安晚,慶元府鄞縣人。生於宋孝宗淳熙三年,卒理宗淳祐十一年,年七十六歲。少能文,為樓鑰稱賞。嘉泰二年,(公元一二o二年)入太學。十年,登進士第。累遷國子學錄。同史彌遠定策立理宗,累官右丞相兼樞密使,特進左丞相。嘉熙二年,(公元一二三八年)封申國公。屢辭不已,拜太傅,保寧軍節度使,進封齊國公。致仕卒,謚忠定。清之的代言奏對,多不存稿。著有安晚集六十卷,《宋史本傳》行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