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湖》

《臥龍湖》

《臥龍湖》是由湯曉丹執導,在1958年上映的影片。

基本信息

演職人員

臥龍湖 (1958)製作團隊 職員表

湯曉丹 .... 導演

陳登科.... 編劇

魯彥周 .... 編劇

錢渝.... 攝影

李平野.... 美工

黃喚民.... 作曲

林秉生 .... 錄音師(收音)

上影樂團 .... 伴奏

陳傳熙.... 指揮

安徽省話劇團.... 演出

臥龍湖 (1958)演員表

安保國 .... 張定國

張音階 .... 張自雲

丁一虹.... 李安邦

劉漢 .... 張效真

高斃 .... 徐德群

周再生 .... 二虎

王童春.... 高指導員

馬元昭 .... 鐵蛋

段保新.... 老萬

劉偉鵬.... 王清和

馮冰 .... 王風雲

張琪 .... 張迂執

張敏.... 張玉蘭

陳曲陽 .... 王小眼

林燕 .... 朱翠珍

許沛琴 .... 定國母

陳廣霖.... 丁又龍

李萍 .... 定國妻

王德宏.... 張朝兩

劉虹君 .... 玉蘭母

故事梗概

臥龍湖 (1958)故事梗概

臥龍湖是一片荒蕪的水窪,窪里野葦叢生,只稀稀落落地種點小麥,每年雨季一來,這裡就成了一片汪洋。解放前,這裡的農民飽受旱、澇災害,過著吃糠咽菜的苦日子。解放後,黨和政府領導淮北人民向自然界進行鬥爭。一天區委書記徐德群來找社副主任張定國,並帶來一位客人,叫李安邦,是農民出身的幹部,是從江南到淮北來支援搞稻改的。張定國聽說上級已同意他和李安邦負責圍圩挖溝種水稻試驗田十分高興,決心要使臥龍湖變成水稻豐產戶。種水稻的訊息很快傳遍了全社,社裡有的幹部消極反對,從資金、勞動力、牲口等方面加以限制。但民眾支持,村裡有名的王風雲、張玉蘭、朱翠珍三姐妹帶頭報名參加了突擊隊。沒有抽水工具,張定國賣掉小豬買來水車,社裡勞力缺乏,婦女和老大娘也出來幫助拔秧插秧。經過四天的夜戰、苦戰填了漏水的地洞,挖了溝,圍了圩。青苗茁壯地長起來了。改造了地方也改造了人的思想,不相信荒湖能種出水稻的人也改變了態度,李安邦和張定國更有決心根本改變臥龍湖的面貌。但當人們正要迎接水稻豐收的時候,連日乾旱,莊稼要枯死了,人們不知疲乏地投入車水抗旱的戰鬥。突然下了場傾盆大雨,眼看水稻又要被水淹了。經大家協力搶救,張定國和李安邦不顧生命危險跳入水中,打開閘門,排除了積水,使水稻獲得了大豐收。第二年,張定國提出大面積種水稻計畫。經過努力,終於實現了河網化,把旱澇成災的臥龍湖,變成了能種植水稻的豐產田。

導演簡介

湯曉丹

湯曉丹,中國電影導演。1910年生於福建省安華縣。幼年僑居海外,從小喜愛繪畫,並對電影發生了興趣。10歲時他隨父母回國,後來在集美農村專科學校讀書,廣泛地閱讀文藝作品,為從事電影藝術事業打下了基礎。1928年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1929年,他隻身一人來到上海,結識了沈西苓田漢陽翰笙等戲劇電影界有影響的人物。他經常在電影院裡待一天,觀看不同風格的電影作品。此外,他還從報紙上學習了一些戲劇電影理論,豐富自己的電影藝術知識。

1931年經沈西苓介紹,他進入天一影片公司當電影美工設計師。1932年,在拍攝《白金龍》時,導演生病,湯曉丹便頂替做導演工作,影片公映後,受到觀眾歡迎,湯曉丹因此一舉成名。此後,他又拍攝了《飛絮》和《飄零》。1934年夏,他被邀請到香港拍片,拍攝了影片《糊塗外父》、《翻天覆地》和《金屋十二釵》。1937年至1938年,他導演了《時勢造英雄》、《上海火線後》、《小廣東》、《民族的吼聲》等抗日題材影片。1942年香港淪陷後,他輾轉到達重慶,拍攝了揭露國民黨黑暗統治的影片《天堂春夢》、《更鳳記》、《萬象回春》、《失去的愛情》等。

新中國成立後,湯曉丹的藝術才能得以更充分的發揮,成為中國電影界以擅長拍攝戰爭題材影片而聞名的優秀導演。1950年至1965年,他導演了《鋼鐵世家》、《不夜城》、《臥龍湖》三部故事片,完成了《勝利重逢》、《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怒海輕騎》、《沙漠裡的戰鬥》、《紅日》、《水手長的故事》七部戰爭題材影片,其中《南征北戰》是中國解放後的第一部優秀軍事影片,影片以磅礴的氣勢,宏大的場面,眾多的人物關係表現了1942年人民解放軍在華東戰場的一次大規模殲滅戰。湯曉丹不僅用豐富的藝術手法再現了當年宏偉的戰爭場面,而且還細膩地刻畫了中國軍隊中的戰士,歌頌了他們英勇作戰的精神。1954年,導演的《渡江偵察記》是另一部優秀的影片,情節曲折,引人入勝,開創了驚險樣式題材的影片拍攝,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在捷克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上也受到一致好評。《紅日》是於1963年拍攝完成的,這部影片結構緊密,有主有次,脈絡清晰,公映後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1975年後,他又拍攝了《祖國啊,母親!》、《傲蕾•一蘭(上下)》、《南昌起義》等影片,1983年完成了傳記片《廖仲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