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寄生蟲病》

寄生在人體小腸的寄生蟲所引致的疾病的總稱。最常見者有蛔蟲病、蟯蟲病、絛蟲病和鉤蟲病等。《腸道寄生蟲病》一片通過案例、動畫演示來講述蛔蟲、鞭蟲、鉤蟲和蟯蟲四種腸道寄生蟲的生活史、傳播以及危害。

基本信息

《腸道寄生蟲病》《腸道寄生蟲病》
名稱:《腸道寄生蟲病》
作者: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
ISRC:CNM220601780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包裝:簡裝
出版日期:2006年
市場價:¥44.10
內容簡介:
本片為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
據調查,我國每10人就有6人感染過腸道寄生蟲,危害十分嚴重。為幫助控制腸道寄生蟲病的發生,本片通過大量病例資料,動畫演示和深入淺出的講解,揭示了蛔蟲、鞭蟲、鉤蟲和蟯蟲四種腸道寄生蟲的生活史(即生長、發育、繁殖的全過程)、傳播途徑和對人體的危害,告訴人們防病除害的方法。
本片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製作,片長25分鐘,可作為人們了解寄生蟲病的科普資料。

防治

《腸道寄生蟲病》蛔蟲
腸道寄生蟲病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其中常見的有蛔蟲病、鉤蟲病、晚蟲病。其患病率高,尤其在農村,感染率高達80%。其危害性大,除了引起消瘦及輕重不等的胃腸道症狀(腹痛、嘔吐、消化不良)外,蛔蟲可引起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腸梗阻腸穿孔等;鉤蟲可引起慢性腸道出血,導致貧血;蟯蟲可導致肛周、會陰部病癢和炎症,影響睡眠。

腸道寄生蟲病大多是經口傳染的。寄生在人體腸道的成蟲經糞便排出蟲卵,污染水源或土壤,或施肥時直接或間接地污染蔬菜、瓜果、食具等。家畜管理不嚴也可成為腸道寄生蟲病的傳染源。在沒有自來水的農村,人們淘米、洗菜、洗便等一切生活用水都來自同一條河浜,這樣就大大增加了腸道寄生蟲病的感染率。此外,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如生吃未經消毒的瓜果、蔬菜,喝生水;飯前、便後不洗手等均可使蟲卵通過食物、水源、食具而被人食入。蟲卵或蚴蟲進入人體後逐漸發育為成蟲,然後排卵,成為傳染源。
因此,預防腸道寄生蟲病的關鍵在於:

《腸道寄生蟲病》腸道寄生蟲
1.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和不潔瓜果。

2.飯前便後要洗手、勤剪指甲。

3.教育小兒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習慣。

4.加強水源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5.不隨地大小便,加強糞便無害化處理,不用新鮮糞便施肥。

6.加強家畜管理,城市不養雞、鴨、鵝。

7.托幼機構、學校應定期檢查糞便,及早發現寄生蟲病兒,以利徹底驅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