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啟示》

《胡雪岩的啟示》

《胡雪岩的啟示》是由曾仕強所著的一本歷史人物類書籍之一。

作者: 曾仕強
出 版 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胡雪岩的啟示》《胡雪岩的啟示》

出版時間: 2008-8-1 字數: 168000
印刷時間: 2008/08/01 開本: 6開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1344583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傳記 >> 歷史人物

編輯推薦

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
盡展紅頂商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傾聽智慧長者洗盡鉛華的心靈啟示,本書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講壇所作同名講座為基礎整理潤色而成。
學者使電視深刻,電視讓學者有為。
《百家講壇》,一個為國人眾所皆知的知名電視欄目,其收視率僅次於《新聞聯播》,欄目近年來以推動國學和傳統文化復興為己任,打造出了于丹、易中天等一大批學術明星,同時也創造了《論語心得》、《品三國》等近年來出版界的圖書銷售奇蹟,在08年揭曉的十大網路影響力電視欄目中仍然位居榜首,其欄目影響力巋然不動。

內容簡介

胡雪岩中國晚清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該書所講述的胡雪岩,並不是把他當作一個歷史人物來研究,因為胡雪岩死前被清廷抄家,留下的資料很少。但是關於胡雪岩的傳奇故事,卻在民間口口相傳,流傳甚廣。胡雪岩出身貧寒,卻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迅速發跡,成為當時中國最有錢的巨商富賈;胡雪岩替清朝政府向外國銀行貸款,幫助左宗棠籌備軍餉,收復新疆,慈禧太后賜他黃袍馬褂,被人們稱為紅頂商人;胡雪岩奉母命建起一座胡慶餘堂,真不二價童叟無欺,瘟疫流行時還向百姓舍藥舍粥,被人們稱為胡大善人。然而,富可敵國的胡雪岩,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傾家蕩產,剛剛62歲就鬱鬱而終。一百多年過去了,人們為什麼還記得胡雪岩?因為他創辦的胡慶餘堂還在,因為他修建的大宅子還在,更因為他傳奇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思考。胡雪岩的一生,為什麼會如此大起大落?他成功的經驗是什麼,他失敗的教訓又在哪裡?敬請關注由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講座整理而成的新作《胡雪岩的啟示》。

作者簡介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他開創的中國式管理理論對華人企管培訓界乃至整箇中國社會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人以其大智若愚、厚積薄發、化腐朽為神奇的演講風格屹立業界十餘年,是少數可稱為大師級講演者之一,當之無愧的培訓界風雲人物,其中國式管理的各類著述也是常銷不衰。
8月4日-8月23日,作為《百家講壇》08年的重磅炸彈,於舉世矚目的奧運會期間隆重推出曾仕強教授主講的《胡雪岩的啟示》系列欄目。此節目既是知名欄目和知名人物之間的強強聯手,也是曾仕強教授由面向企管培訓課堂的專業教育,轉向大眾傳播媒體的社會教育的開山之作,同時他二十餘年來研究胡雪岩成果在國內的首次精彩展示。
《胡雪岩的啟示》一書根據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的同名講座整理而成,除了播出的內容之外,還將剪輯未播的2集內容一併整理在書中,以期能給讀者展示一個更加全景的胡雪岩。

目錄

一、德行定終生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
胡雪岩出身很平凡
胡雪岩基礎很穩固
二、誠信為本
胡雪岩的第一次機會
從大阜到金華
如願以償進錢莊
把握好機會
心中有父母
出外靠朋友
不計較得失
三、隨機應變
胡雪岩的第一桶金
胡雪岩的第一堂課
從學徒到跑街
從跑街到出店
老闆的囑託
胡雪岩要感謝誰
四、患難見真情
初遇王有齡
王有齡身世
無巧不成書
慧眼識貴人
有情有義結兄弟
有把握地去投資
不靠運氣靠實力
五、福禍相依
巧遇故交
補得實缺
結交漕幫
升任知府
公私兩便
福禍相依
六、重在朋友
臨危受重託
公私要分明
收服蹺腳長根
巧用嵇鶴
魚與熊掌兼得
上半夜想想自己 下半夜想想別人
七、以誠取信
謀定而後動
只會做事不會做官
轉危為安
八、大意留禍根
棋盤上的考驗
巧辦糧草
貸款購軍火
自種禍根
九、為富要仁
做該做的事
說妥當的話
戰後三件事
剃眉風波
祭祀亡靈
舍財贏美名
十、以智取勝
借力使力
八個罈子七個蓋 蓋來蓋去不穿幫
開設當鋪
以惡制惡
運用之妙存乎於心
十一、先義後利
多問問自己少指責別人
堅持才能有信用
協辦船廠
支持西征
創辦藥廠
義利相濟
十二、盛名難副
隨左入京
覲見慈禧
求得黃馬褂
為母求匾額
榮譽共分享
十三、德業傳百年
修建豪宅
建胡慶余堂
胡慶余堂的經營之道
精神得傳承
絆腳石與墊腳石
十四、陰溝能翻船
成也靠山敗也靠山
三管齊下重壓難扛
擠兌引禍端
人生三階段
胡雪岩的教訓
十五、冷靜收殘局
安頓家人
處理產業
財去人安樂
淡化身後事
胡雪岩的墓地
十六、自作自受
胡雪岩的遺憾
胡雪岩沒有聽明白的五句話
人生需要階段性的調整
胡雪岩的三大缺失
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書摘插圖

一 德行定終生
胡雪岩是中國晚清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我們今天講胡雪岩,並不是把他當作一個歷史人物來研究,因為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資料很少。但是關於胡雪岩的傳奇故事,卻在民間口耳相傳,流傳甚廣。
胡雪岩出身貧寒,卻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迅速發跡,成為當時富可敵國的巨商富賈;他替清朝政府向外國銀行貸款,幫助左宗棠籌備軍餉,收復新疆,慈禧太后賜他黃袍馬褂,官封極品,被人們稱為紅頂商人;他奉母命建起一座胡慶余堂,真不二價,童叟無欺,瘟疫流行時還向百姓施藥施粥,被人們稱為胡大善人。然而,富可敵國的胡雪岩,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傾家蕩產,僅僅六十二歲就鬱鬱而終。
一百多年過去了,人們為什麼還記得胡雪岩?因為他創辦的胡慶余堂還在,因為他修建的大宅子還在,更因為他傳奇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思考。胡雪岩的一生,為什麼會如此大起大落?他成功的經驗是什麼,他失敗的教訓又在哪裡?
在中國歷史上,商界有兩位聖人,一位是陶朱公,另一位就是胡雪岩,所以流傳著“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的說法。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實現了復國的理想。范蠡的更了不起之處,在於他功成之時,毅然選擇身退,由官轉商。短短几年,他經商積資又成巨富,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都尊他為財神,留有《陶朱公家訓》,為歷代商人的經營寶典。
胡雪岩像胡雪岩又是誰?他是清朝末期一位很了不起的商人,被大家尊稱為“商聖”。要被中國人稱為聖人,那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而胡雪岩做到了。胡雪岩跟范蠡相反,他是先經商,而後介入官場。但他沒有做到功成身退,最後只落個一敗塗地。同為商聖,經歷和結局卻截然不同,這正是我們值得研究的關鍵。
胡雪岩生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死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終年六十二歲。他跟大多數人一樣,出身貧困。如果胡雪岩出身富貴,或者天賦異稟,那也用不著研究,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從中得到什麼對自己有用的啟示。胡雪岩在六十二年人生路程中,跟所有人一樣,都經歷了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最後走向生命的終結,但是他的人生過程,卻充滿了跌宕起伏,充滿了大起大落,從而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以引以為鑑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花時間來仔細地了解並加以研究。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
有人可能會問,胡雪岩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在這期間,中國出現了那么多的商人,難道就沒有一個人能超過胡雪岩?為什麼還說“今有胡雪岩”,這個“今”字又怎么講?
到了新疆,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人應該是左宗棠。因為如果沒有左宗棠,新疆這塊占中國領土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很可能已經變成外國人的地盤。當時,中亞細亞有一個酋長叫阿古柏,他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一直想把新疆分裂出去,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家。清朝名臣左宗棠,主張出征西北,收復新疆。但打仗是需要錢的,要給士兵發放糧餉,要給馬匹備足草料,軍械彈藥也都需要購置,這是一筆龐大的費用。但那時的清廷腐敗無能,國庫空虛,根本無力支付西征所需要的巨額軍費,再加上東南沿海告急,同為權臣的李鴻章主張海防重於塞防,極力反對西征新疆。清廷雖然兩邊都支持,但卻根本拿不出錢來。最後是誰支持了左宗棠?是胡雪岩,是他供給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大部分軍費。
大家一定會想,胡雪岩出身貧困,連政府都供應不起的軍費,他一個人怎么就能承擔得了?胡雪岩是有這個能耐的。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他就迅速累積了巨額財富,曾一度擁有三千萬兩白銀的資產。當然,單憑他個人的財力,要支付整個軍隊出征的費用也很困難,所以他替清政府向外國銀行貸款。因為清政府向外國銀行貸款,外國人根本不答應,他們不信任清廷,怕清政府無力償還。但後來胡雪岩憑個人的擔保,以自己的資產做抵押,居然借到這筆巨額貸款,這才保證了左宗棠順利出征,新疆也才得以收復。左宗棠曾再三地跟西太后講,如果沒有胡雪岩,這個仗打不下來,胡雪岩的功勞不輸於任何衝鋒陷陣的將領。左宗棠在給朝廷的奏摺中寫道:“胡雪岩,商賈中奇男子也。人雖出於商賈,卻有豪俠之概。”
我們從陰陽的角度來看,左宗棠站在明處,我們都知道他有貢獻,有功勞。可是我們不能忘記,背後還有一個我們看不見,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功臣——胡雪岩。
我們中國人習慣把死去的人和死去的人比較,不便把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作比較。因為人活著就還會變,只有死了不會再改變,我們才可以放心去評判。所以蓋棺定論,才能算數。胡雪岩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幫助左宗棠收復了新疆,保證了我們祖國領土的完整,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一個逝去的商人能夠與之相比。
中國人對時間的觀念比較特別,只要現代的商人沒有能超越胡雪岩的,即“後無來者”,我們就認為他就是“今”,所以我們才說“今有胡雪岩”。
胡雪岩出身很平凡
西方人看到一個小孩,大多會問:“你叫什麼名字?”中國人多數不會這樣,因為在我們看來,一個小孩子叫什麼名字並不是很重要。我們一般會問:“你爸爸是誰?”我們為什麼關心孩子的爸爸是誰?問這種話的動機是因為“勢利眼”,要根據爸爸是誰來決定對待孩子的態度嗎?不全是。
西方人的家庭,是由血緣關係進入短暫性的親情關係,所以個人主義盛行,知道孩子叫什麼就好了,沒必要去管他爸爸是誰。而中國人的家庭,由血緣關係進入親情關係還不夠,還必須建立倫理關係,所以家教和家風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覺得,由家族來認識家庭,由父母來了解子女,比較方便且準確。
我們要研究胡雪岩,一定要知道,他一生的良好基礎,是在家庭裡面培育出來的。一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和親職教育,對他一生都會有十分深刻的影響。我們中國人罵一個人,只會罵他沒有家教,從來不會罵他沒有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可見,學校教育是教人才能和學識的,而一個人的基本修養,要由家庭負責。那胡雪岩出生在一個怎樣的家庭?他的父母都給了他怎樣的影響呢?
親職教育,決定了一個人的基本修養。
安徽績溪胡里村,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優美,一條登源河由東向西繞村而過,歷史上這裡文風鼎盛,名人輩出。胡雪岩就出生在這裡。他本名光墉,字雪岩,在家裡排行老三。他的父親胡鹿泉,字芝田,讀過幾年書,是位有文化的鄉里名士。家裡有幾畝薄田,自耕自足,兼做一些小生意,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胡雪岩的出生地——安徽績溪胡里村胡家有一條家訓:讀書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為官。所以,胡雪岩的父親沒有走讀書求官的道路,同樣也不希望胡雪岩當官。我們無法說這種家訓是好是壞,因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必追究,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只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
胡雪岩讀書的時候非常認真,老師所講的道理他有聽不懂的,回家一定會請教父親。我們可能會想,胡雪岩家境不富裕,既然父親有文化,自己教他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花錢讀私塾呢?我們要知道,教育子女需要易子而教,自己的孩子,你再有本事也很難教得好,這是老天爺很公平的地方。胡雪岩的父親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再窮也送他到別人家去讀書。胡雪岩從小就非常聽父母和老師的話,父親喜歡喚他做“順官”,用安徽話念,叫做“順乖兒”(音),就是又順又乖的意思。
胡雪岩唯讀過兩年的私塾,並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了不起就是讀過《三字經》、《千字文》等這樣一些很基礎的東西。從這裡我們也看得出來,其實做人做事,一些很基本的東西就足夠用了。太高深的學問,只是少數人在用,對多數人而言是沒有用的。但是胡雪岩從小就知道一點——讀書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讀了也等於白讀。因為死背書是沒有用的,書讀了以後,要去想通其中的道理,然後照裡面的道理去做。做人做事都按照道理,是胡雪岩成功的一大關鍵。
讀書如果不明白道理,等於白讀。
胡雪岩的父親生意做得很小,收入微薄,雪岩的兩個弟弟降生以後,家裡吃飯的人更多了,本來就不寬裕的生活變得更加捉襟見肘。所以胡雪岩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替人家放牛。
有一天,他在野外放牛,碰到很多小夥伴,於是他就把牛拴好,跟夥伴們一起玩了起來。其中有一個小孩子,一不小心掉進了山溝,其他的孩子一看情況不對,都嚇得跑回了家。只有胡雪岩沉著冷靜,他慢慢摸索著下去,把那個孩子拉了上來,然後扶上牛背送回家去。當時,所有的鄰里都讚揚他,說他機靈、勇敢,又有好心腸。看了這一段故事,我們應該想到一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我們看一個人,三歲的時候,大概就能夠看出他長大以後是什麼樣子;到了六歲的時候,就可以想像他老了以後是什麼德行。
有人可能會問,現代社會千變萬化,人的一生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難道六歲之前所形成的品德,真的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終生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個人在社會上,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才幹,在我們中國人看來不是很重要。外國人是以能力為本位,認為有能力就了不起,中國人不是這樣。中國人更看重人的德行——你的品德基礎好,才能越高越好;你的品德不好,才能越高別人反而越害怕,因為這樣更容易做壞事。
一個人三歲到六歲,我們根本看不出有什麼本事,看不出有什麼才能。否則的話,三歲就知道他長大會當工程師,會當科學家,那豈不是笑話嗎?我們三歲到六歲,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幹。胡雪岩從小品德就非常高,正像鄰居誇他的那樣,機靈、勇敢、好心腸。胡雪岩一生的經歷,也正是對這句話最好的印證。
小時候是看品德,不是看才幹。
我們教育孩子要注意,童年重點培養的是孩子的品德,知識以後再去學,不必著急。胡雪岩成長在一個單純樸素的鄉村,這其實對他是非常有利的。因為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他都看不到,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品德方面學到一些東西。一個人品德基礎良好,一生都會很穩固,將來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這是胡雪岩的父母一貫堅持的家風。
一個人品德基礎良好,一生都會很穩固。
胡家的長子胡光鑒出生以後,父親胡鹿泉在生意上遭到很大的挫折,而次子胡光鼎的夭折,更是讓胡鹿泉傷心欲絕。胡雪岩之後又有胡光培、胡光椿兩個弟弟,這使得家境更加窮困。在一連串的打擊和生活重壓之下,胡鹿泉的身體每況愈下。胡雪岩十二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父親臨終的時候,把胡雪岩叫到床邊,囑咐他說:“欲興吾家,其惟順兒乎!”他這是告訴胡雪岩: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我們胡家就靠你了。可見,知子莫若父——爸爸是最了解兒子的。
父親去世以後,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到了胡雪岩母親一個人的肩上。在那個時代,一個寡婦撫養照顧好幾個孩子,生活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對胡雪岩一生影響最大的人就是他的母親——金太夫人。金太夫人一路陪著胡雪岩走到最後,她活得比胡雪岩還要久。
胡雪岩的母親在當時是毫無地位的,甚至在胡家的祠堂裡面,連他們家的資料都沒有。但是我們從後人有意無意留存下來的胡雪岩的故事裡面,卻可以找到一個很明顯的脈絡,在這當中,他的母親金太夫人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這樣的一個單親家庭,一個沒有讀過什麼書的寡婦,為什麼能夠把兒子教得如此出色?我們不得不更加佩服胡雪岩的母親,而這也正是中國母教了不起的地方。
中國的母親怎么教育孩子?其實就是按照一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去教導而已。金太夫人沒有教胡雪岩彈鋼琴,也沒有教他學美術,她給胡雪岩的就是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正是胡雪岩成功的基礎。胡雪岩的母親從小就跟他講,到私塾裡面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吵鬧;替人家放牛,要好好看管,不要只顧著自己玩兒;出去當學徒,要聽老闆的話,要把老闆交代的事情做好……胡雪岩從小就是在這樣樸素的耳提面命下,慢慢成長起來的。
除了言傳之外,胡雪岩的母親更加注重身教。面對窘困的家境,金太夫人從來沒有在胡雪岩面前抱怨父親早早離世,使得孤兒寡母無人照顧。現在的單親家庭很多,不少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另外一半,這樣的父母本身心理就不健全。同樣是單親家庭,胡雪岩的母親把他教得這么好,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另外,母親跟左鄰右舍也都相處融洽。她憑的是什麼?因為她與人為善,只要能夠幫到別人的地方,她一定會儘量地去做,而且從來不要求什麼回報。一個人要包容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不能事事計較,不能老要求別人。金太夫人的這些行為,深刻影響了胡雪岩的人生態度,使他一生受用無窮。所以胡雪岩一生非常感謝他的母親,對母親始終十分孝順。
一個人要包容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不能事事計較,不能總是要求別人。
良好的成長環境和親職教育,再加上自己的領悟和實踐,為胡雪岩以後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胡雪岩不但聽父母的話,而且自己會去想,父親為什麼這樣交待我,母親為什麼這樣教導我?他如果像一般人一樣,只怪自己命苦——為什麼我生在這么貧窮的家庭,長在這樣閉塞的鄉村?然後就自暴自棄,那還有什麼成就可言?我們由此可以看出來,一個人不管生長在什麼地方,不管先天條件怎么樣,最後成功與否,完全是看後天怎么努力,怎么樣去走出自己的路來。先天的環境和後天的努力結合起來,才會造就一個人。同樣與胡雪岩在胡里村長大的夥伴,最後發展卻不一樣,就是每個人努力不同的結果。
胡雪岩基礎很穩固
胡雪岩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他一定有什麼成功的秘訣,或是常人不具備的過人之處。其實沒有。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岩一些很樸素的性格,而這些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第一個,勤勞。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勞的民族,這是每個中國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種品質。胡雪岩貧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勞的品格。
第二個,節儉。小時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岩清楚,有錢不能亂花。但節儉不是吝嗇,錢要用在刀口上,該花的錢一毛錢不省,不該花的錢一毛不花。中國有句古訓,叫“當省不用,當用不省”,正是這個道理。
第三個,忍耐。胡雪岩如果不忍耐,他是沒有辦法面對一生所遭遇的種種挫折的。我們要了解,一個人如果沒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對困難和挫折。挫折越嚴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這樣激勵自己,才能成功。
第四個,講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岩對此堅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務,他都誠信守諾,所以聽到他講的話,大家從不質疑。當時外國銀行不信清廷而獨信胡雪岩,肯把巨額款項借給他,被世人認為是奇蹟。這可能嗎?但事實就是這樣。
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
第五個,不跟別人比。一般人要爭氣,就是跟別人比。胡雪岩非常爭氣,但是他從來不跟別人比。這點是很多人沒有覺悟到的。胡雪岩跟誰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講別人如何如何,他總是說那是別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們都認為同業一定會競爭,胡雪岩卻不是這樣想。他覺得,對手怎么經營是對手的事,自己怎么經營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比以前有了進步。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第六個,不求回報。胡雪岩幫助別人,從來不求回報。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常常怕對方記不住我們的人情,就怕別人以後忘記報答,其實這是不必要的。當你給乞丐一塊錢的時候,你會想到將來要他歸還嗎?如果真是要乞丐回報的話,恐怕自己也變成乞丐了。既然我們給乞丐的錢,從來沒想過再去要回來,那為什麼幫助別人就一定要回報呢?我們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不圖回報,這才是應有的態度。
第七個,好學的態度。一個人如果從小培養起喜歡讀書、求知好學的興趣,比什麼都重要。胡雪岩到哪裡都知道自己要學什麼,要聽什麼,要做什麼。他的母親無法教導這些,他的妻子也沒有什麼學識,但他能夠自己闖出一番事業,就是靠這樣一種好學的態度。
第八個,英雄不怕出身低。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認識現實,順應現實,但不要為現實所阻礙。胡雪岩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後來的成就是很多出身好的人都趕不上的。所以,不必介意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誰都有可能成功。
家道衰落和父親的去世,讓胡雪岩早早就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家裡入不敷出,胡雪岩八歲就開始給人幫工,因為年齡小,當地又沒有什麼就業機會,他只好替人家放牛,以此賺錢補貼家用。到胡雪岩十三歲的時候,一個看似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命運。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機會,關鍵是看我們怎么去面對。胡雪岩的第一次機會是什麼?他是怎么去面對的?又是怎么得以走出家門,逐步進入錢莊的呢?

插圖

《胡雪岩的啟示》插圖

相關詞條

書籍 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