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

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

定義

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

相關資料

十八羅漢分別是:
迦諾迦跋黎墮閣尊者(舉缽羅漢):中國本來沒有[缽]字,這個[缽]字是從梵文中的[缽多羅]中取第一音而創出來。缽多羅是和尚用來盛飯菜的食具,是用鐵製成的,因此[缽]字從金,本字是擬聲的字旁。迦諾迦跋黎墮閣尊者,是一位化緣和尚,經常向施主們乞食,他的化緣方法是舉起鐵缽,向人乞求。他修成阿羅漢果後,人稱[舉缽羅漢]。
伐閣羅弗多尊者(笑獅羅漢):獅子代表佛教的神威,因為獅子發聲宏亮,山鳴谷應,震動天地,佛法如同獅子一樣,因此中國的佛寺,門前多配兩座石獅子,它的意義就是如此。這位羅漢原是一位獵人,專門獵獅,後得一和尚感化,出家為憎,戒殺一切生物。當他修成正果時,卻有一隻小獅走到他身邊,似乎感激他放下屠刀,不殺它的兄弟父母,他就把小獅帶在身邊,後來得道,連小獅也成為神物。
戎博迦尊者(開心羅漢):戌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中天蘭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弟因而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說也奇怪,他打開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他也真的出家,後來到中國的京城長安傳教。中國譯他的名字為善無畏。
蘇頻陀尊者(托塔羅漢):托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古代是沒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徵。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相傳他在中國顯靈。於公元九0七年五代粱朝時他在奉化出現,負一袋抄化。後來在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說佛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他便失蹤了。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而不慎把它打爛,結果要道歉認錯。後來他回去問佛祖,佛祖說:“我賜給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去化緣,不用打門,用這錫杖在人家門前搖動,有緣的人,自會開門,如不開門,就是沒緣的人,改到別家去好了!”原來這[錫杖]上有幾個環,搖動時發出“錫錫”的聲音。人家聽到這聲音,果然開門布舍。
羅怙羅多尊者(沉思羅漢):羅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他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修為著名。所謂【密行】,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在思智慧與行動。
賓度羅跋羅墮閣尊者(坐鹿羅漢):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跋羅墮閣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回宮做官,他怕國王囉唆,遂遁入深山修行。有一日,皇宮前出現的一名騎鹿和尚,御林軍認得是跋羅墮閣,連忙向優陀延王報告。國王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他說回來是想導國王出家,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慾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太子,隨他出家做和尚。
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賓頭盧尊者(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是印度婆羅門貴族,是拘舍彌城的一位將軍,因誠心拜佛,國王命他出家。他出家修行的寺門,每日有虎嘯,他說虎餓了,如果不給他齋菜,就會吃人。他將食堂上眾和尚的飯菜,每位取起一些,用桶載著,放在門外,這老虎果然於晚上來吃。這一來,這隻老虎就被他收伏了,故名伏虎羅漢。
慶友尊者(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原名難提蜜多羅:“難提”梵文是喜慶之意,“蜜多羅”梵文為朋友之意,譯為中文,便是慶友。佛祖曾為他解釋法六念,因而修成阿羅漢果。慶友尊者被稱為降龍羅漢是有段神話故事。相傳古印度時有惡魔名波甸,那波甸煽動那揭國人,四出殺害和尚,盡毀佛殿佛塔,將所有佛經劫到那竭國去。當時海龍王發動洪水,將那竭國淹沒,把佛經收藏於龍宮之內,等待有法力的憎人取回,而佛經交由慶友尊者入宮取回。因此他也就被名為降龍羅漢。
迦諾迦代蹉尊者(喜慶羅漢):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什麼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的快樂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心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天下,故名喜慶羅漢。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羅漢):伐那婆斯梵文為雨的意思。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相傳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羅漢。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藥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藥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羅漢):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所謂六根清淨,耳根清淨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淨。
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阿氏多尊者(長眉羅漢):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這位羅漢的特徵,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道:“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門出家,終於修成羅漢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