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邏輯》

《經濟的邏輯》

《經濟的邏輯》內容簡介:經濟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當你學到越來越深入,就會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已經在轉行學數學了!確實,現在的經濟學研究越來越藉助數學這個工具,甚至有人莫名其妙地認為,如果你的研究中沒有一些複雜的數學公式,肯定就算不上高深、前沿,稱不了"專家",拿著這樣的"研究成果"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是,《經濟的邏輯》完全沒有數學公式,規避數學公式深奧難懂的缺點,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一個個關於經濟學的故事·並從這些有趣的故事中教會讀者什麼是經濟學,經濟的邏輯是什麼,以及怎樣運用經濟學理論來撬開經濟之鎖,還原會融真相。

基本信息

看點

不明白經濟的邏輯,你就看不懂這個社會;看不懂這個社會,就無法給自己的人生準確定位。為什麼有的人縱橫江湖如魚得水,就是因為他們一眼洞穿了經濟的邏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你知道嗎:兩個人同時向銀行借錢,為什麼利率不一樣?黃金真的保值嗎?高風險、高回報與低風險、低回報在不同環境下該如何選擇?公司利潤是發放股東紅利還是追加投資?所有者與經理人誰更擅長經營公司?為什麼品牌價值被稱為無形資產的巔峰?定價的兩個極端如何選擇,是最好還是最貴?……

閱讀本書,尋求解答。

目錄

序言經濟學是什麼
第一部分金錢的邏輯
第一章錢從哪裡來
第二章人民幣還能升值嗎?
第三章中國人有錢嗎?
第四章中小企業的融資與地下金融
第二部分股票的邏輯
第五章股市是怎樣煉成的?
第六章股市為何暴漲暴跌?
第七章面對股市。我們何去何從?
第三部分商品的邏輯
第八章中國的通貨膨脹
第九章老百姓注定買不起房?
第十章今天你“加油”了嗎?——聊聊“黑金”
第十一章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困境與出路
第十二章我們可以靠市場解決糧食問題嗎?
第十三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第十四章權力也是商品?——腐敗與尋租
第四部分投資的邏輯
第十五章中國人未來的財富之路
第十六章投資中常見的幾個心理誤區
第十七章“4萬億”可以解決什麼?
第十八章“泡沫”之爭
第十九章次貸危機會在中國重演嗎?
第五部分各取所需——漫話貿易
第二十章從“男耕女織”談起
第二十一章我們的外貿出口怎么了?
第二十二章冷眼看貿易爭端
第二十三章“行”“水”之爭
第六部分經濟的迷思
第二十四章歷史周期率?
第二十五章以成熟的心態面對中國的崛起

作者簡介

王腸,筆名莊常飛,源於山東,生於北京,長於加州。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師從Hallin、Horwitz等教授,精研第三世界國家現狀、法律、經濟。最不喜旅遊,卻居無定所。善於融會貫通,拙於原創冥想,故喜引經據典,各種理論皆是源泉。出版譯文多部,專欄散見全國各大報刊。

媒體推薦

經濟學家永遠在尋找人們觀察不到的生活邏輯,以及形成該邏輯的看不到、數不清的理性決定。

——提姆·哈福德,英國經濟學家
經濟是我們今天努力以求得更好明天的辦法。

——凱文·柯立芝,美國第三十任總統
我們一直知道,無動於衷的自私自利是不道德的,我們現在還知道,它是不利於經濟的。

——富蘭克林·F·羅斯福,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
沒有社會進步的經濟成長只會讓大多數人依然貧窮,只有幸運的少數人能夠從物質的豐富中獲益。

——約翰·F·甘迺迪,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

有創造力的經濟是偉大的源泉。

——拉爾夫·沃爾多·埃莫森,美國詩人

文摘

在遊戲中,基本上只要好好經商,元祿總有發財的一天。但在生活中,不是每個人做生意都能和遊戲中的元祿一樣一帆風順。這是因為,僅僅是有資本起家、有能力經營還不夠,做生意還需要規避風險和不確定性。

其實,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概念是在近代才興起的。在文藝復興時代之前,人類一般不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命運,而是將這一艱巨的任務完全交給了上天。即使連精通數學的希臘人也堅信命運不可知。如果你問大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擲骰子擲出“一點”的可能性是多少,他也會回答說不知道,因為這是由“神靈”決定的。

直到17世紀,法國數學家帕斯卡才開始為了賭博而研究骰子的機率問題。由此,我們才開始理解,擲出“一點”的機率是六分之一,而擲不出“一點”的風險則有六分之五。因此,只有在回報高於風險的時候,賭骰子才對我們有利。

慢慢地,這套理論被研究得越來越精細。到了現代,很多人開始認為,基本上一切事情的風險都可以用來計算;因此,我們只要在行動中規避風險或者超過風險的回報,那么就可以戰無不勝。這也就是說,如果元祿是數學高手又有萬貫家財作為本錢,那么他根本不可能會虧錢,最不濟也能保本。

但是,擲骰子的規律真的能用在生活當中嗎?當然不能。無論人類多么強大,都不可能從根本上預測未來,和擲骰子有著根本性的區別。擲骰子無非只有六種可能性,所以擲出任何點數的風險都是可以預估的。但生活不是遊戲,並沒有遊戲規則,且充斥了各種隨機性事件,而每一件隨機事件都可能包括潛在的風險,而這種風險可以被稱為不確定性,它和可預估、可知、可量化可能性的風險是不同的。

人雖然能夠通過周密的計畫規避一定的風險,但無法逃脫不確定性。因此,連拿破崙這樣的軍事天才也不能確保自己的計畫天衣無縫,所以才會出現滑鐵盧的大敗。因為,他雖然可以算出怎么排兵布陣、知道什麼時候攻擊效果最佳,卻無法預判自己會在進攻前突然偏頭痛、犯痔瘡,以至貽誤戰機:他更無法算到,決戰當天會狂風暴雨,以至於他的大炮無法發揮作用,他的軍隊無法順利調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