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裡的春光》

《秋天裡的春光》

《秋天裡的春光》主人公范達是一個永遠的夢想家,總是遊戲人生,愈老愈瘋。他帶有赤子心的行為舉止,卻使他所鍾愛的妻子艾蜜莉頭疼不已,屢屢勸阻無效。范達始終不願面對年老,不願坐在家裡等死。所以他選擇了在生活中永不停止的挑戰,也因此為自己帶來了每一天快樂的冒險與豐沛的生命力。

基本信息

影片概述

《秋天裡的春光》秋天裡的春光》

中文片名:秋天裡的春光
外文片名:Babí lé;to
導演:維拉迪米爾 米卡雷克 (Vladimír Michálek)
主演:伏拉基米爾·布勞德斯基 Vlastimil Brodský(飾演)Frantisek Hána
史黛拉·查娜克娃 Stella Zázvorková (飾演)Emílie Hánová
Stanislav Zindulka (飾演)Eda
Ondrej Vetchý(飾演)Jára Hána
Petra Spalková (飾演)Králová

國家/地區: 捷克
類型: 家庭 / 劇情 / 喜劇
片長:95分鐘
分級: USA:PG-13
對白語言: 捷克語

上映日期: 2001年9月27日

影片簡介

《秋天裡的春光》《秋天裡的春光》

已經七十五歲,卻有著無限青春活力的老人范達是一個永遠的夢想家,總是遊戲人生,愈老愈瘋。他以赤子之心般的行為舉止,去應對整個社會對待老年人的態度。面對一般人所認為的死亡,他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去對待。但如此觀念卻使他所鍾愛的妻子艾蜜莉頭疼不已,屢屢勸阻無效。老頑童范達的老婆艾蜜莉生活一直都是一板一眼的,她把老人年僅存在一個一個的罐子裡,有的是生活費,有的是棺材本,她還為腳踏兩條船的獨子著想,打算協同老伴住到老人院把房子讓給兒子一家子。范達和老婆就這樣生活著,個性不同卻也維持了四十多年的婚姻。但范達始終不願面對年老所帶來的障礙,他覺得人生應該不斷地前進,不願像有些人一樣坐在家裡等死。所以他選擇了在生活中永不停止的挑戰,他必須出去行走、闖蕩、學習,也因此為自己帶來了每一天快樂的冒險與相當豐沛的生命力。

他在劇場工作的好友艾德,把演戲經驗和他分享,兩人常常一搭一唱,一起在現實生活里笑扮人生,滿足了范達許多的人生夢想。他恣情任意地扮演著各種角色:假裝地鐵查票員抓逃票的女學生,然後換一個吻放她們一馬。扮演腰纏萬貫的慈善家,也扮演了一名劇院的榮譽會員,想買下一幢豪宅,享受別人的殷勤和免費的法國菜。甚至開玩笑假稱自己過世,當他的老婆掉著眼淚帶著棺材來收屍的時候,才發現他活得好好的。一連串的事件豐富了、快樂了范達的生命,也影響了整日為他操煩的妻子。使得他老婆氣到向法院申請離婚,最後婚沒離成,范達終於收斂起童心,屈就做個居家老人,跟一般老人無異。為了彌補對老婆得歉意,范達變乖了,他安安靜靜地坐在家裡不出門惹事生非,答應參觀老人院,也同意去看兒子送的墓地,但這樣的范達卻不像以前的范達勒。但他的妻子卻發現原來丈夫百依百順後,簡直就如同半個死人一般,不快樂,不會笑,了無生趣,以往的那位充滿生命力的范達在哪裡呢?最後,艾蜜莉終於發現生命的真諦,決定陪他共同扮演、體驗豐盛快樂的美麗人生,而不是整日準備面對死亡。

影片視點

這是一部描寫老人題材的電影,電影把一個想把年紀、死亡拋諸腦後,及時行樂、享受人生的老人心理,詮釋得似重若輕。整部電影的對話趣味橫生,許多情節更是令人動容卻又發人深省。三位老演員精彩的演出及展現出來的人生智慧型,算是給予觀眾莫大的享受,而且又調皮優雅地,在電影中展現了他們卓越高超的演技。

捷克導演維拉迪米爾.米卡雷克(Vladimir Michalek),其作品產量不多,但每部電影都能直擊人性、感動人心,而且部部都是通俗易懂而雅俗共賞,尤其擅長於劇情的鋪陳與人性的刻劃。而《秋天裡的春光》,就像是一帖人心的催化劑般地,點醒我們每個人,去認真地面對生命,不論你站在生命的哪個位置,記住——Keep Walking!

角色介紹

《秋天裡的春光》《秋天裡的春光》

范達(維拉迪米爾.米卡雷克飾演):76歲的退休老人,但他愈老愈瘋,和老同事假扮富商去選購豪宅,享受別人的殷勤和免費的法國菜,要不然就是裝作查票員在捷運抓逃票的女學生,然後換一個吻放她們一馬。直到他開玩笑假死,讓老婆氣得上法院訴請離婚,他才收斂起童心,乖乖作個居家老人。但愛他的妻子也發現鬼靈精怪的丈夫百依百順後,簡直就和半個死人無異。最後她決定加入丈夫的遊戲,一塊扮演、笑看人生。

艾蜜莉(史黛拉·查娜克娃飾演):范達的妻子,勤儉持家的老太太,一生鍾情奉獻於她那遊戲人生的老伴,直到辛苦存下的棺材本被老伴偷花光,氣得以離婚為要脅,才換得老伴收斂個性。卻也因為對老伴的愛,才一改初衷,兩人開始一起享樂人生

艾德(史達尼斯拉·林都里卡飾演):范達的至交好友,和范達一起玩世不恭,滿足了范達的許多夢想。

幕後製作

這部電影勇奪了捷克金獅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三項演技類大獎,幾乎成為演技示範的一部經典佳作。
2002年卡羅維法利影展中,《秋天裡的春天》被“綜藝影評人精選”選為單元首映片(該單元由綜藝報的資深影評人選出他們特別推薦的十部歐洲電影),電影中感人的情節與三位資深演員爐火純青的演技,更讓全場觀眾淚如雨下,映後掌聲久久不歇。

主創陣容

導演:維拉迪米爾·米卡雷克(Vladimir Michalek)
現年46歲的捷克導演,維拉迪米爾.米卡雷克(Vladimir Michalek)可說是一個標準的“影帝後製造機”,幾乎和他合作過的演員,都會很容易以該合作片稱帝奪後。他自1994年起共拍攝了5部長片,製造了國內外影展共7個影帝和影后,然而他自己只有在1998年時,以電影《賽卡拉必死》(Je treba zabit Sekala)榮膺捷克金獅獎的最佳導演,該片也同時榮獲金獅獎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
去年由他執導的《秋天裡的春光》,就製造出該年捷克金獅獎的影帝、影后和最佳男配角三項演技類大獎。這位“影帝後製造機”- 導演米卡雷克現正在拍攝新片《黑暗》 (Darkness)。

主演:三位演員既調皮又優雅地,展現了他們卓越高超的演技

維拉提米·布洛斯基維拉提米·布洛斯

捷克國寶級表演藝術家維拉提米·布洛斯基(Vlastimil Brodsky),在《秋天裡的春光》這部題材乍聽之下毫不新鮮的電影,卻把一個想把年紀、死亡拋諸腦後,及時行樂的老人心理,詮釋得舉重若輕。趣味橫生的情節與對話,更不斷讓人忍俊。影片在卡羅維法利影展中放映時,前半段觀眾笑聲不斷,但進行到老先生到醫院探望過去陪他裝瘋賣傻的重病友人時,兩人苦中作樂卻又百感交集的複雜呈現,感人到全場不停傳出擤鼻涕的聲音。電影結束,更出現持續不斷的掌聲。這位畢生奉獻給電影的老演員,最後一瞥彷彿也是自己心境的寫照,除了演技的功力,漫漫人生的智慧,似乎也消溶在角色里了。
柏林影帝Vlastimil Brodsky一直被捷克觀眾喜愛和尊崇,可說是捷克影劇界裡的第一人。如果你看過Jiri Menzel的《Ostre sledované vlaky (1966)》《Rozmarné léto (1968)》,Vojtech Jasny的《Az prijde kocour (1963)》,Evald Schorm的《Faráruv konec (1969)》,Oldrich Lipsky的《At zijí duchové (1977)》等一些影片,對他一定不會陌生。將近四十過去他蒼老的樣子令我一下子沒有認出來,不時感嘆歲月的無情。他曾參與過難以數計的戲劇、電影演出,能夠異常自然又精準地詮釋每個角色,當歸功於他不斷的磨練和自我要求。

史黛拉·查娜克娃史黛拉·查娜克娃

捷克影后、資深女演員史黛拉·查娜克娃(Stella Zazvorkova)是捷克金獅獎最新出爐的影后,1922年出生於布拉格的查娜克娃,身體仍十分硬朗。由於《秋天裡的春光》在美國紐約的捷克影展受到歡迎,她還應邀上電視與紐約的觀眾對談呢!Zazvorkova最廣為人知的是,她曾參與 1996年代表捷克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Kolja》《遊子》的演出,以及《Kytice (2000)》的演出,至今許多國外觀眾都還記得她。
史達尼斯拉·林都里卡 (Stanislav Zindulka)在捷克一直是影視雙棲的Stanislav Zindulka,近年來已漸淡出影視圈。此次獲導演Vladimír Michálek盛情邀演,沒想到精湛演技果然與兩位資深演員不相上下,三人共擒金獅,林都里卡榮獲最佳男配角大獎,令他喜出望外。剛邁入古稀之年、個性向來淡泊的Zindulka,在《秋天裡的春光》里為男主角Vlastimil Brodsky做了最好的配襯綠葉,爐火純青的演技、恰如其分地掌握男主角至交好友的角色,和男主角一起玩世不恭,讓人又好氣、又好笑。他在本劇中轉折性的一場過世戲,全片氣氛自此讓人淚流不止,角色的重要性可見一般。

獲獎情況

捷克金獅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三項演技類大獎。
2002年卡羅維法利影展中,該片被“綜藝影評人精選”選為綜藝報資深影評人特別推薦的十部歐洲電影之首。

影片賞析

春天輕啄在秋天心頭的吻痕

一、玫瑰無因由,花開即花開

《秋天裡的春光》《秋天裡的春光》

身在春天的人,從不去為秋天的落葉惆悵。而處在秋天的人,卻不斷回想著春天的花兒,幻境中的美夢。秋天斑駁了青春臉上的玫瑰色,顯出了枯萎凋零的面孔。當人們慢慢走入秋天的時間,生命開始像夏日的黃昏徐徐降臨,仿佛是一塊厚重的幕布就要緩緩落下來了。曾經舞台上的絢麗喧囂,都將歸於平靜。環繞在身邊的朋友們紛紛從舞台上退席,變成了一塊小小的石碑,躺在墓園中,只能靜靜地等著有人過來掃一掃上面的塵土,放一兩束鮮花,落下兩滴鹹鹹的思念。尤利 •巴基在書中寫道:“青春的唯一權利就是——期望於生活的很多。”那么,對於那些枯萎了的面容呢?他們就不能再次擁有春天了么?在秋天盛開的玫瑰就不散發芳香了么,有句詩是這么說的“玫瑰無因由,花開即花開。”只要給它足夠呵護,充足的養分和陽光,一年四季你都能看到它吐露著愛情的芬芳。秋天,或者是任何一個季節不過是外表罷了,你想要什麼樣的季節,就在心中描繪出翡翠色的圖景。

如果說世界是一個不可解的謎題,那么生活就是一條通往其謎底的曲折漫長的道路。而夢的職責就是將這曲折道路上的現實變為一種美,讓人在奮鬥得疲累的時候,眼前只見黑暗的時候,擁有更多的希望。就像安哲羅普洛斯對於電影其意義的理解:“電影惟一能做的就是使時間的流逝變得甜美。它給人做伴,讓我們的生活稍微好一點,那就是好電影、好詩的作用。”當他為堅持自己理想而疲倦孤獨時,就看看喜愛的詩歌和散文,從對於美的共鳴中找到與人交談的慰藉,感受到那股溫潤的美與情絲流過身體,就像是春天與秋天林蔭道之間的穿堂風,那么自然的就把兩個世界連線在了一起。當然夢的這種職責永遠處在未完成的階段,那么就需要人們不斷去努力實現,通過這樣的方法尋找美。而美又是無處不在的,並非只有莎士比亞的詩歌才是美的,並非只有蒙娜麗莎的微笑才是美的,並非只有春天的花開才是美的,你看那留著亞麻色長髮的少女,如何從詩歌中走入了德彪西的鋼琴曲中,成為他最為動人的作品之一,誰又能說這其中沒有些許隱秘的情感呢。博爾赫斯曾經夢見有個人要把莎士比亞的夢賣給他,於是他寫了一本書。能創造出美的人,他的夢一定是非同一般的吧,讓人們都

《秋天裡的春光》《秋天裡的春光》

好奇他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麼顏色的,也許連苦楚都變得甜美起來。其實,真正美的不只是詩歌、不只是畫作本身,而是能讀懂它,懷有尋找美的一顆心。
人的身體本身是笨拙的,會睏倦、生病、衰老,但思想卻是自由的。肉體的痛苦是難以承受的,那么就不能讓精神再跟著受苦。安娜•阿赫瑪托娃經受了數年的迫害與磨難,但她從沒有放棄通過詩歌的雙眼來透視生活,她在列寧格勒監獄的艱苦歲月中寫出了她非常重要的作品《安魂曲》。在這首長詩中,所表達的不僅是葉若夫恐怖歲月中遭受的痛苦,也是在生活暴力的鞭笞下,詩人毫不屈服,不斷探索著生與死的精神,她懷著悲憫的心看待這個不幸的國家,和遭受著此番不幸的人民。他們的恐懼、血淚、生命、靈魂,都在詩歌如此美麗的庇護下流入讀者的心中。仿佛在一個優雅輕巧的睡夢中,他們終於能宣洩出在世間所承受的諸多苦難。一夜間,只能盛開在暖陽中的花在雪地里也能破土而出。在阿赫瑪托娃生命最後的年月中,能為她生活帶來美好的,令她動容落淚的依舊是詩歌,她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只是聽到了收音機中傳來讚美詩的第一個音符就掉淚了。雖然那天如她所述,“又是灰色、空虛、悲慘的一天”,但是她仍舊對美懷有著那么多的感觸,所以在那封信的最後,她寫道明天將有人給她帶來夏天的外衣,她將出去走走。一切又變得如此靜謐,充滿希望。阿赫瑪托娃從沒有停止過寫作,始終生活在自己用詩歌編寫的旋律中,仿佛那個不幸的時代也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幸福。
“我從墳墓那死亡的拱門
出來,也許我能夠再次
在深夜或者一大清早
在綠色的月亮下施魔法”——安娜•阿赫瑪托娃  

《秋天裡的春光》《秋天裡的春光》

在捷克電影“秋天裡的春光”(Autumn Spring 2001)中,已是七十五歲的范達無視死神的追趕,依然像渴慕生活的少年在嬉戲人生——不斷撥弄著心裡那顆溫暖地照耀著他世界的太陽,不讓它的熱度消退一絲一毫。在捷克,像他這個年齡的老人,一般都在攢錢為即將到來的死亡做準備,盤算著如何更舒適、更體面地躺進那口小小的棺木中。一如住在范達樓下的那位老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他只是日復一日的望著窗外,就像回顧著他一去不返的春天。讓心中嘆息的聲音隨著秋日的落葉一齊飄落。而與此同時,范達卻在和老朋友艾德,假扮成首都歌劇院的榮譽退休會員,對著富麗堂皇的豪宅挑三揀四,出入希爾頓飯店,把地產商騙得團團轉;眼睛也不眨一下就包下整個酒館慶祝退休,全然不顧一夜間的花銷就讓家裡連房租都交不上;把給他慶祝生日的家人扔在家裡不理,而是和艾德溜達在捷運站中,隨意扮起檢票員,只為了騙取幾個年輕女孩的吻;他甚至還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去為自己的荒唐行為買單。當然,他也不是總在惡作劇的,他也時常化身為具有騎士精神的見義勇為者,比如把兜里的錢一分不剩的都掏給失去妻子的故交;保護被其丈夫追打的女鄰居,和她一起在電梯中大聲唱歌。對於范達的荒唐行為,兒子不理解,而他的妻子更是怒不可遏,每次辛苦存的錢都會在疏於防範下被范達揮霍一空。不過,他也會想出各種荒唐古怪的招數作為道歉補償,比如跪在門口,奉上一大束鮮花,如果妻子談起他不願意聊的話題,他就不正經的開始說法語。妻子認為他這番表現,是懼怕年齡和死亡的一味逃避。而范達則認為,老人就該富有,受到尊敬。並用實際行動將這種生活方式貫徹下去。
“牛頓在一顆落下來的蘋果上面只看見萬有引力的定律,然而萬有引力的定律並不重要,這是成熟,這是生活。”(尤利•巴基)不要只看到秋天悒鬱的悲哀和苦痛,不要只把藍色的天空看成是空氣的顏色,春天悄悄地在秋天裡微笑了,在天空的背後還有更為廣闊的空間,於是隱藏在年齡後那雙眼睛就會愈發的明亮了起來。
二、秋天裡的春光  

《秋天裡的春光》《秋天裡的春光》

病痛永遠是在為死亡吹響的安魂曲,而那些經歷過的悲傷,記憶中被遺棄的眼神,就像是揮舞不停的指揮棒,催促著樂曲行進得快點,再快點。
妻子艾米莉一直在抱怨范達嘲笑死亡,不肯面對自己人生之路已經不長的這個事實。在范達和老友艾德•斯特拉的幾次不多的關於死亡的對話中,他說出了自己對死亡的看法。他說,既然人們錯過了年輕時就死去的機會,那么只有死撐下去。艾德抱怨著自己的腎病白內障高血壓,其實同樣高齡的范達也有心律不齊、膽囊炎和前列腺炎。這就象年輕的時候,人們喜歡攀比誰掙的錢多,而年老後,就要比誰患的疾病少了,但范達從沒有為這些困擾過,僅用一句“總比得愛滋病好”輕巧戲謔地帶過,因為他要的是生活,而不僅僅是生存——他不知道麵包賣多少錢,卻喜歡研究美元匯率;他從不因為貪婪而賭博,除非覺得無聊想打發時間,而身邊正好有個賭場;他經常假裝成富人,不是因為虛榮,而是因為他有個窮苦的童年,希望嘗嘗富裕的滋味。對於別人的不理解和冷眼,范達總能從容應對,每次被人揭穿後都是面不改色的做出賠償,國王般的從容氣派,反而把當事人氣得笑著流淚,抑或是夢遊一樣結束和這個古怪老頭的對話。當然,他們沒見過范達這樣的人,能如此徹底的遊戲人生的人。年輕的時候,可以說這樣做是年少輕狂,想要自己獨一無二,但是他卻越老卻越瘋狂,一點收斂的意思都沒有。他不像任何一個其他人,他只像他自己。既然世界沒空停下來聽聽人們的苦難,自顧自的美麗著,又何必把時間都浪費在庸碌無常的等待與哀嘆中?在遇到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籌得三萬克朗的問題時,范達的方式是:抽獎、賭博或者搶銀行。前面兩個他都乾過,估計如果不是身體不允許,他真的會大大咧咧地去打劫銀行,完全不計後果。他才不去在乎什麼體面的死,死去的人還如何享受,他在乎的是歡樂的活。老人們都在低頭找尋著合適的墓地,只有他抬著頭享受美好的天氣。
范達是大家眼中的怪人,很難用一個恰當的詞來形容他。面對他,人們唯一能做的表情無非是幾個選擇:氣憤、驚訝、感激、目瞪口呆和捧腹大笑。其實,范達並非是逃避生活的人,他恰恰是那個無畏地挑戰生活的人,當人們都在祈求生活一帆風順的時候,他卻無時無刻不是希望生活得暴風雨刮德更猛烈些。反觀他的兒子加拉,是旁人眼中的“正常人”,每天為了工作奔波,卻不讓人喜歡,甚至讓人對他的故事提不起任何興致,因為他像路邊的石頭一樣平凡膽小無趣。他不斷的結婚、離婚,再結婚,當前一任妻子成為他下一次婚姻的阻礙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讓年邁的父母騰出房子,給他和新婚的妻子,把前妻和亂糟糟的生活拋給過去的時間。他從不去解決什麼事情,他只會抱怨、逃避,庸庸碌碌的湊合活著,他逃避痛苦,追逐快樂,幸福卻在遙遠的地方對他冷眼旁觀。他是擁有夏天的人,卻有一顆冬天般沉默不語的心。面對生活的態度,該像喬伊斯曾經寫道的那樣:“歡迎你,生活!我將與經驗的實體做第一百萬次的

《秋天裡的春光》《秋天裡的春光》

交會,在靈魂的熔爐里錘鍊那拙樸未鑿的自我。”要不怕疼痛,去碰撞生活,才能像范達那樣鍛造出一個堅不可摧的自我,而像加拉那樣為了少受些碰撞而四處躲藏,就只能是被生活磨礪得沒了稜角。
艾德住院時,聽說同院的一位老人經常裸著身體體亂竄,幻想護士給他們做色情按摩。後來他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其實他和范達做的事情,都不過是用荒誕的行為向死亡丟去一紙戰書,大聲地笑罵它卑劣的行徑。而挑戰世俗與生活的結果,就是人們眼中的“瘋子”與“怪胎”。也許有些人真的瘋了,有些人卻是在生活與夢的交匯中不斷尋找著平衡。“他們不知道靈魂是在兩重的路上巡禮著,生只是在寓言,夢也只是在寓言。生的路上籠罩著黑雲;夢的路上閃耀著藍空的微笑。生的路上長著惡草;夢的路上開著鮮花。人,一個身體和一個靈魂,在這兩重的路上掙扎著向前進,永遠前進。”(《秋天裡的春天》)
范達和妻子艾米莉就像是現實與夢境衝突的體現。妻子欣賞的是卜告欄里美麗的死亡宣言,范達卻嫌棄墓地的風景不夠花團錦簇、視野開闊;妻子關心的是三千克朗買來的二手墳墓,而范達一心想的只是去北極海濱度假;妻子精打細算地存錢,為了體面的死,范大大手大腳地花錢,為了快樂的活。當然,有時候玩鬧過了火,自然就會引來不可收拾的後果,比如艾德打電話謊稱范達已死。當計程車、救護車靈車一輛輛開過來時,范達就知道大事不妙了。本來平日裡就被范達氣得暴跳如雷的妻子,當知道丈夫假裝猝死,忍無可忍地終於向法院提出結束他們四十四年的婚姻。她自己是一個因循守舊的人,當初嫁給范達是因為他的與眾不同,她訴說著自己如何一次次的諒解了范達的瘋狂作為,但范達卻並不感激她的諒解。因為他需要的不是諒解,而是真正的理解。
愛一個人,並不是讓他變成你想要的樣子,而是接受並愛他原來的不完美,愛他的特點,愛他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缺點。愛一個人並非是在心中重塑一個完美形象,把他不停澆築,摔打,變成那個樣子,你愛的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人生追求,你要傾聽他的心,愛他,並非愛想像中的他。愛人總要經歷一個階段,那就是從一開始認識之後的盲目激情的愛,直到學會探求他真正的內心,而非你想看到的內心——“我飛入完美之愛的靈魂之旅/永遠品嘗生命樹的果實 /因為你愛我卻不占有我,/因為你沒有努力說服我,/因為你屬於我所屬於的生命/你認識他,也讓我認識他。”(西奧多•布萊克)多年來,艾米莉經歷著范

《秋天裡的春光》《秋天裡的春光》

達帶來的苦惱時,看到的只是苦難和無奈,因為她一直都只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並沒有把范達與她的生活合為一體。所以當范達做出那些瘋狂舉動的時候,她惱怒,生氣,只因為愛人不像她希望的那樣。而當范達後來為了讓她開心,真的變成了她所一直希求的那樣,每日隨她掃墓,靜靜等待死亡的降臨,變得悶悶不樂,艾米莉才知道自己犯了多么大的錯誤。原來,那些平日裡的爭吵都凝結成為了愛,她所愛的男人就應該是那個有著瘋狂思想的開心男人,而不是現在這個昏昏欲睡,不抽菸、不吵架、不唱歌的沉默老頭。
雖然,范達即將死去,但他的生命依舊閃耀光輝。每一天,我們都能看到最後一片夕陽在他的背後熊熊燃燒。當艾米莉學會用范達的方式去看待生活,熱愛生命,他們的世界都被填滿了眩目的暖陽。他們學會了最持久深沉的愛——不只是每天重複著說我愛你,不只是瘋狂盲目的擁抱接吻,不只是分享一日三餐的生活點滴,而是完成了靈魂的接觸,用他們的翅膀。春天在秋天的心上留下了一個吻,慢慢凝結成了一個成熟雋永的愛情果實,乘著巨大的熱氣球,消失在酒紅色的天空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