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母親》

《祖國·母親》

《祖國·母親》紀念碑是紀念二次大戰期間前蘇聯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紀念性綜合體中的一座主雕,也是世界最高的紀念碑之一。綜合體建立於1966年,坐落在俄羅斯伏爾加勒的瑪瑪耶夫高地上。《祖國·母親》的塑像就在這個高地的頂端,面積1000平方米。它是由世界知名的前蘇聯雕塑家武切提奇等設計與創作的。雕塑身高52米,連同右手高舉的寶劍,為85米,再加后座共104米。雕像重8000噸,內部有階梯直通雕像的肩部。

簡介

祖國母親雕像祖國母親雕像
為了紀念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紀念犧牲的先烈,珍惜和平。1966年由世界知名的前蘇聯雕塑家武切季奇等設計與創作的雕塑《祖國·母親》落成。“母親”身高52米,連同右手高舉的寶劍,為85米,再加基座共104米。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內部有階梯直通雕像的肩部,採用的是前蘇聯典型的寫實手法,具有強烈的動勢。刻畫的是“祖國母親”揮舞長劍,怒視伏爾加河岸德軍的入侵方向,一邊伸手號召,一邊激昂吶喊。從雕塑中可以看出俄羅斯人民對入侵敵人激憤和英勇抗敵的決心和意志。

背景

1942年7月12日,入侵蘇聯的德國法西斯軍隊直抵伏爾加格勒城下,蘇聯人民誓死保衛城市,與敵人浴血奮戰。戰鬥極為激烈,經過6個多月,終於在1943年2月2日獲得全勝。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政府在當年的主戰場瑪瑪耶夫高地修建了紀念碑,1967年落成。紀念碑是由三個廣場和多座雕塑組成的綜合體,《祖國·母親》是其中的主雕塑,矗立在高地的頂端。

雕塑廣場

誓死保衛廣場

一名小女孩在裝飾一新的祖國母親雕塑前。一名小女孩在裝飾一新的祖國母親雕塑前。
一座17米高手握自動步槍的紅軍戰士石雕,像一面牆橫臥在面前,表現出英雄戰士的勇敢、堅定和與敵人血戰到底英雄氣概。噴泉中樹立的是反坦克手雕像,13米高,赤裸的上身,挺直的身軀,左手提衝鋒鎗,右手握反坦克手雷,導火索已經點燃,正要投向敵人的坦克,他目光堅毅,視死如歸。寬敞廣場兩邊是再現戰爭場面的浮雕“殘垣斷壁”,出征、宣誓、拚死殺敵的浮雕,廣場音響傳出的槍炮聲、吶喊聲、飛機的轟鳴聲,還有戰士的呼喊聲,交織在一起。

英雄廣場

廣場一側是6組英雄雕像,一側是刻有紅軍戰士誓言的旗狀圍牆,幾十米長旗上鐫刻著這樣的文字:“颶風吹拂著他們的面龐,但是他們始終昂首向前……”另一側是由真實事跡雕塑的英雄人物,有身負重傷搶救戰友的指揮官,有冒著槍林彈雨背負傷員的護士,有讓入侵者望風喪膽的神槍狙擊手,還有懷抱身亡幼子的母親。

哀悼廣場

廣場一端是圓形的陣亡將士紀念大廳,碑石環繞的大廳中央,一隻高舉長明火炬的巨手,為雕像“永不熄滅的火焰”,衛兵肅立護衛,音樂低回哀婉,周圍牆壁上懸掛著寫有7千名陣亡將士名字的紅旗。飄帶上寫道:“我們是普通的人,我們當中沒有人生還,但是在神聖的祖國母親面前,我們完成了愛國者的使命。”廣場的另一端是大型雕塑“憂傷的母親”。母親撫抱烈士,欲哭無淚,悲痛無比。紀念大廳和“憂傷的母親”的雕塑,分立在主題雕塑“祖國-母親”的左右下面。

雕像體積

《祖國·母親》為鋼筋混凝土澆注,面積1000平方米,高85米,重8000噸,其中身高52米、劍長33米,是座超大型的主題雕塑。

形象

祖國母親雕像祖國母親雕像
這是一個憤怒的母親形象。她正一腳前跨,急劇地轉過身來,揮動著手中的長劍,好像在向自己的兒子發出“保衛祖國”,“保衛母親”的莊嚴號召。那波浪般的衣紋和掉落在肩上的頭巾,更加強了這一動作的急劇性,充分表現出母親的憤怒、決心和正義者必勝的堅強信念。長30米、鈦金屬的劍,在陽光照射下放射出璀璨光芒,更增添了壯美氣氛。

設計者介紹

“祖國-母親”雕塑是傑出的雕塑家武切季奇·葉夫蓋尼·維克多諾維奇的巔峰之作。這位雕塑家的雕塑作品以三件都以劍為象徵的作品最為著名,它們分別是:解放柏林的“蘇軍戰士紀念碑”(1946-1949),“化劍為犁”(1957)和“祖國-母親”(1967)。它們又被人們成為“三柄寶劍”而享譽世界。20世紀80年代,蘇聯把“化劍為犁”贈送給聯合國,樹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前的廣場上。

標誌物風波

2012年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70周年,伏爾加格勒市(前史達林格勒)有人建議取消“祖國母親”雕像作為該市標誌。這一建議引起軒然大波。俄歷史學家舒賓表示:“你可以在T恤衫上印其他標誌物,但如果你想用新標誌取代象徵著國家歷史和英雄主義的雕像的話,那我只能說,你智商太低。”遭到社會各界強烈批評後,市政府不得不向全市居民和全國老兵道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