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行銷》

《破局行銷》

《破局行銷》是汪英澤寫的一部作品。200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出版。

作者: 汪英澤

《破局行銷》破局行銷

出 版 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8-1
字數: 257000
版次: 1
頁數: 288
印刷時間: 2008/08/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13052995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管理 >> 市場/行銷 >> 市場行銷

 編輯推薦

深入淺出的理論闡述,針砭時弊的行銷觀念,旁徵博引的實戰案例,本土化的制勝之道。
深度剖析超競爭時代下的企業困局,認真尋跡快成長企業的行銷特質,整合優勢資源,從破局到量變,詮釋全新行銷理念,謀定而後動,以變應變,練就洗牌時代“空手套白狼”絕技。
為什麼有些企業發展十餘年,銷售才幾千萬?為什麼有些企業卻能在短短几年內達到幾億甚至上百億的銷售額?中國市場的特徵是什麼?將來的趨勢又是如何?中國企業怎樣才能在行銷困境下取得現在事業的快速成長?究竟什麼才是企業的制勝之道?

內容簡介

為什麼有些企業發展十餘年,銷售才幾千萬元?而有些企業卻在短短几年內達到幾億甚至上百億的銷售額?前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行銷遇到了瓶頸,而後者卻在行銷上取得了突破
本書深度剖析了競爭時代下的企業困局,全面詮釋了全新的破局行銷理念,揭示了快成長型企業的行銷秘訣。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即行銷的戰略分析、戰略風標、戰略整合戰略控制闡述生動,案例豐富,從而為處在行銷困境的企業指出了方向。
本書適合市場行銷人員及企業管理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汪英澤,現任盛世六合行銷諮詢機構董事總經理,專注於戰略、行銷品牌、市場攻堅和破局,從業十餘年來協助眾多客房成為知名企業,真正幫助客戶全程解決行銷問題。
出版的著作有《品牌真相》、《破局行銷》、《實戰、實操、實效》、《商業模式》等。

目錄

第一編 戰略分析
 中國市場的特徵是什麼?
 企業行銷的困境是什麼?
 如何尋求突破?
 第一章 中國市場行銷何以難做——中國市場“溯本清源”
第一節 中國市場的本質:中國企業成功的因素變得難以琢磨
第二節 中國市場的主要特徵:超競爭時代下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第二章 中國企業的行銷困境在哪裡——行銷“無常勢”
第一節 中國企業行銷困境的根源:行銷戰略錯位,行銷理念缺失
第二節 把脈中國企業行銷的“硬指標”:認清行銷危機的本質,判斷企業行銷狀況
 第三章 超競爭時代下企業還有沒有機會——行銷困境破局
第一節 中國行銷演變趨勢:掌控市場契機
第二節 全面體系化時代的到來:體系化行銷,市場制勝
第二編 戰略風標
 什麼是企業制勝之道?
 企業行銷如何實現質的飛躍?
 第四章 破局行銷——從標桿性企業中尋找快成長企業的軌跡
第一節 好記星從100萬到25億
第二節 “蒙牛速度”造就奇蹟
第三節 JZM指紋鎖引爆全國市場
第四節 雅客糖果從弱勢到強勢
第五節 ITAT的瘋狂成長
 第五章 戰略轉型——快成長企業的特質
第一節 “空手套白狼”——“重在支配,不求擁有”的社會資源整合觀
第二節 “先款後貨,整合渠道資源”
第三節 “搶占心智,定位品牌”的競爭優勢原理
第四節 強烈的品牌宣傳意識
第五節 區域樣板市場成功運作
第三編 戰略整合
 快速整合優勢資源
 從質變到量變
 衝破行業強勢企業“封鎖壁壘”
 第六章 “謀定而後動者則勝”——行銷決策力及20大法則
第一節 破局體系行銷核心理念透析
第二節 核心價值體系操作流程
第三節 破局系統行銷模式20大法則
 第七章 品牌創新超越同質化
第一節 破除中國企業傳統的品牌認識誤區
第二節 打造新品牌、提升老品牌的黃金法則
 第八章 行銷渠道創新
第一節 傳統渠道開發模式
第二節 快成長企業渠道開發模式
 第九章 避開管理陷阱。聚焦行銷資源配置
第一節 重新審視企業的行銷戰略——避免管理誤區
第二節 三大戰略管理要點
第三節 管理變革實施戰略技巧
 第十章 全國性招商如何“攻城拔寨”
第一節 全國性招商實施
第二節 原有市場激活
第四編 戰略控制
 危機意識及保證企業不死的行銷風險控制
 第十一章 在危機中實現轉機,在運營中實現破局行銷
第一節 “變”中取勝——破局行銷中的危機管理
第二節 為何眾多明星企業身陷困局
第三節 風險控制——中小企業成長方可少震盪

書摘插圖

第二章 中國企業的行銷困境在哪裡——行銷“無常勢”
第一節 中國企業行銷困境的根源:行銷戰略錯位,行銷理念缺失
  避免競爭的藍海戰略存在嗎?
 “藍海戰略”告訴我們取代競爭,告訴我們開發未知的市場空間,這實際上是一個世紀的謊言。上文中我們提到了電動車,1998年中國電動車的產量只有5.4萬輛,2000年為29.3萬輛,2002年也只有158萬輛,然而在2005年卻突然增加到1250萬輛。對於中國電動車行業中的企業來說,1998年市場競爭雖然不激烈,但市場容量也小。2005年市場競爭雖然慘烈,但企業也是真正地壯大起來了。對於現代商業社會,“創新”是永遠存在的,但是“取代競爭”則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儘量避免低利潤行業的競爭”,或者“儘量避免重複建設和競爭”,但是實際上,很多企業開始進入的行業都是具有豐富利潤的,只是時間改變了遊戲規則,使“低度競爭變成了高度競爭”,使“高利潤變成了低利潤”,所謂的“藍海”要使企業直接改變投資方向或者改變企業的硬體設施(生產線、技術研發甚至員工結構),是十分可笑的。現代商業和未來社會,絕對不是輕易可以規避競爭的時代,而是一個細節取勝的時代。企業在研究所謂的“藍海戰略”以前,最好先自問自己以下問題——
我們真的能夠完全避免商業競爭嗎?
我真的能開創一個沒有競爭的行業嗎?
我以前所從事的行業真的已經過時了嗎?
中國市場是不是存在真正的“藍海”?
中國巨大的市場難道真的就是“紅海”嗎?
中國的中小企業的實力能夠進入無競爭的“市場藍海”嗎?
“藍海”究竟是企業的執行命脈還是一種理想狀態?
企業所擁有的技術、資金和人才是不是支持我開創一片全新的海洋
……

相關詞條

書籍雜誌小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