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澗記》

《石澗記》是中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一首散文作品。文章著重寫石態水容,寫澗中石和樹的特色,描繪了石澗溪石的千姿百態,清流激湍,翠羽成蔭,景色美麗宜人,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鍾情山水的情懷。

作品信息

【名稱】《石澗記》
【年代】中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石澗記
石渠之事既窮⑴,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⑵,民又橋⑶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⑷為底,達於兩涯⑸。若床若堂,若陳筵席,若限⑹閫奧⑺。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⑻,響若操琴。揭⑼跣⑽而往,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⑾十八九居之。交絡⑿之流,觸激⒀之音,皆在床下⒁;翠羽之木⒂,龍鱗之石⒃,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意之日⒄,與石渠同。
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後石澗;由百家瀨上而來者,先石澗,後石渠。澗之可窮者,皆出石城村東南,其間可樂者數⒅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

作品注釋

⑴窮:畢,完成。
⑵土山之陰:土山的北坡。古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⑶橋:架橋。
⑷亘(gèn)石:接連不斷的石頭。亘,橫貫。
⑸兩涯:兩岸,涯,水邊。
⑹限:門檻,這裡作動詞用,用門檻把正屋與內室隔開。
⑺閫(kǔn)奧:也寫作“壺奧”,指內室深處。閫,內室,閨門。
⑻文:同“紋”,紋彩、花紋。
⑼揭(qì):把衣服拎起來。
⑽跣(xiǎn):光著腳。
⑾胡床:也稱“交床”、“交椅”,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
⑿交絡:交織,形容水波像交織的紋理。
⒀觸激:撞擊,激悅。
⒁皆在床下:都發生在坐椅下面。
⒂翠羽之木:像翠鳥羽毛一樣的樹木。翠羽,翡翠鳥的羽毛。
⒃龍鱗之石:像龍鱗一樣的石頭。
⒄得意之日,輿石渠同:這一天的得意快樂,和得到石渠的那一天是相同的。
⒅數:很多。

作品譯文

發現石渠的事情已經結束,從石渠的橋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橋。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石頭有的像床,有的像門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擺滿菜餚,有的像用門檻隔開的內外屋,水流像紡織物的花紋,水泉咚響聲像是彈琴聲,赤腳而往,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清出一塊可排十八九張交椅的空地。交織的流水,激撞的水聲,皆在椅下;像翠鳥羽毛般的樹木,像魚龍麟甲般的石塊,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時候的人有誰曾在這裡找到這種快樂的嗎?以後的人,有誰能追隨我的足跡來此嗎?到石澗的日子,與石渠相同。
從袁家渴來的人,先到石渠後到石澗;從百家瀨上山到這裡的人,先到石澗後到石渠。石澗的源頭,在石城村的東南,路中間可以遊覽的地方還有好幾個。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險峻,道路狹窄不能走到盡頭。

作品鑑賞

此文為《永州八記》的第七篇。文章著重寫石態水容,寫澗中石和樹的特色,描繪了石澗溪石的千姿百態,清流激湍,翠羽成蔭,景色美麗宜人,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鍾情山水的情懷。文中所寫石澗很有特點:“亘石為底,達於兩涯,若床若堂,若陳筵席,若限閫奧。水平布石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連用六個“若”字,比喻形象生動,比喻之外、,又生聯想。這段文字,使石澗的奇妙一下就顯出情味來,這情味是非常悠然、清麗、明朗的。
澗以石名,景以石美,此文以層出疊見的比喻,直接描摹出澗石的情狀,與小石潭底之石絕無雷同。還用水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側面描寫澗石的奇特。又邊用兩個反問句,抒發了羅床澗中,水流聲響於其下,木石蔭蔽於其上,此樂何極的情趣。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為底,達於兩涯。若床若堂,若陳筵席,若限閫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對水中石頭,泉水都用“若”字表明,而對泉上的樹和石,則用翠羽、龍鱗來直接比喻,“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由於採用了多種比喻手段來精確形象地進行描繪,所以毫無重複之感,反而覺得洞天之中又有無窮洞天。而“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後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這兩句話包含著複雜的情緒,既陶醉於美景,又有難言的哀怨。柳宗元為什麼能到這么美麗的山水之地?他並不是一個旅行家,而是被貶官至此,擔任閒職,無法施展政治抱負,只能整天遊山玩水。

作者簡介

柳宗元柳宗元
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貞元間中進士,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後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卒於柳州任所。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成就大於詩。其作品由劉禹錫保存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