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洲詩話》

清代詩話著作。全8卷,著者翁方綱。《石洲詩話》始刻於嘉慶二十年(1815)。

正文

 以朝代為序,分人評述, 1、2卷評唐詩,3、4卷評宋詩,5卷評金、元詩,6卷評王士禛、王士祿論杜之語,7、8卷分別評元好問、王士禛論詩絕句。翁方綱是“肌理說”的倡導者,認為:“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一衷諸理而已。理者,民之秉也,物之則也,事境之歸也,聲音律度之矩也。”“理者,治至也,字從至,從里聲。其在於人,則肌理也。”又說:“士生今日,經籍之光盈於世宙,為學必以考訂為準,為詩必以肌理為準。”實即主張以考據學的精神務求詩的質實,緊貼儒家義理,嚴守聲律格法。翁氏此說對“神韻”“格調”和“性靈”諸說之失雖有救弊作用。但他以學問、義理作為詩的準繩,更有片面性,實際上會造成割裂詩與社會生活的聯繫,破壞詩的藝術特徵的惡果。《石洲詩話》中說:“唐詩妙境在虛處,宋詩妙境在實處。”又說:“宋人之學,全在研理日精,觀書日富,因而論事日密……南渡而後,如武林之遺事,汴土之舊聞,故老名臣之言行、學術,師承之緒論、淵源,莫不借詩以資考據。而其言之是非得失,與其聲之貞淫正變,亦從可互按焉。”由這看來,翁方綱實際上又是宗主宋詩。《石洲詩話》現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新校本,收入郭紹虞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