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

《矛與盾》 是人教版五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二十四課的一篇文言文 講述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矛與盾》
《矛與盾》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人教版五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二十四課的一篇文言文,它通過簡潔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大意:楚國有個人到大街上去賣長矛和盾牌。為了招徠顧客,他舉起盾牌誇耀說:"我的盾牌非常堅固,無論什麼武器都剌不穿它!"
他放下盾牌,又舉起長矛吹噓說:"我的長矛鋒利無比,無論什麼東西一剌就穿!"
這時,有個人問他說:"如果用你的長矛來剌你的盾牌,那結果是一個什麼樣呢?"
那個楚國人一句話也答上來。
寓意:脫離實際地誇大某種東西的長處,往往會鬧出自相矛盾的笑話。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韓 非《韓非子·難勢》
韓非
韓非,也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一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韓王室諸公子之一,《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 養非所用 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 《五蠹》 《內外儲》 《說林》 《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餘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