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文學史》

《白話文學史》

《白話文學史》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現代學術眼光的中國文學史專著,是中國現代學術上的篳藍縷之作,是跟“文學革命”、新文化運動緊密相關的著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胡適是中國現代史上開風氣的人物,他的《白話文學史》在中國文學史上同樣具有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開創性的、里程碑的地位。作者以全新的思路與結構框架,揭示中國文學發展的規律和特質,其突破性的成就具體表現在:(一)打破了前人文學史研究的狹隘框限,把視野伸展到了經典作家作品以外的廣闊領域,大拓闊了中國文學史的內涵;(二)研究方法上,注重縱向的考查與橫向的比較;(三)跳出傳統的思維偏見,以全新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評判中國古代文學。總之,要書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目錄

關於胡適的《白話文學史》
自序
引子
第一編唐以前
1古文是何時死的
2白話文學的背景
3漢朝的民歌
4漢朝的散文
5漢末魏晉的文學
6故事詩的起來
7南北新民族的文學
第二編唐朝(上)
11唐初的白話詩
12八世紀的樂府新詞
13歌唱自然的詩人
14杜甫
15大曆長慶間的詩人
16元稹白居易

精彩書摘

這些新材料大都是我六年前不知道的。有了這些新史料作根據,我的文學史自然不能不徹底修改一遍了。新出的證據不但使我格外明白唐代及唐以後的文學變遷大勢,並且逼我重新研究唐以前的文學逐漸演變的線索。六年前的許多假設,有些現在已得著新證據了,有些現在須大大地改動了。如六年前我說寒山的詩應該是晚唐的產品,但敦煌出現的新材料使我不得不懷疑了。懷疑便引我去尋新證據,寒山的時代竟因此得著重新考定了。又如我在《國語文學史》初稿里斷定唐朝一代的詩史,由初唐到晚唐,乃是一段逐漸白話化的歷史。敦煌的新史料給我添了無數佐證,同時卻又使我知道白話化的趨勢比我六年前所懸想的還更早幾百年!我在六年前不敢把寒山放在初唐,卻不料隋唐之際已有了白話詩人王梵志了!我在六年前剛見著南宋的《京本通俗小說》,還很詫異,卻不料唐朝已有不少的通俗小說了!六年前的自以為大膽驚人的假設,現在看來,竟是過於膽小,過於持重的見解了。

這么一來,我就索性把我的原稿全部推翻了。原稿十五講之中,第一講(本書的“真引子”)是早已刪去了的(故北京印本(國語文學史)無此一章),現在卻完全恢復了,第二講稍有刪改,也保留了;第三講與第四講(北京印本的第二第三章)保存了一部分。此外便完全不留一字了。從漢初到白居易,在北京印本只有六十一頁,不滿二萬五千字;在新改本里卻占了近五百頁,約二十一萬字,增加至九倍之多。我本想把上卷寫到唐末五代才結束的,現在已寫了五百頁,沒有法子,只好把唐代一代分作兩編,上篇偏重韻文,下編從古文運動說起,側重散文方面的演變。依這樣的規模做下去,這部書大概有七十萬字至一百萬字。何時完功,誰也不敢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