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鹿門山》

3、方:全唐詩校:“一作初,又作相。 9、餌:全唐詩校:“一作養。 11、攬:宋本作“纜”,是。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登鹿門山》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孟浩然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登鹿門山
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
沙禽近方識,浦樹遙莫辨。
漸至鹿門山,山明翠微淺。
岩潭多屈曲,舟楫屢迴轉。
昔聞龐德公,採藥遂不返。
金澗餌芝術,石床臥苔蘚。
紛吾感耆舊,結攬攀踐
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
白云何時去,丹桂空偃蹇。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

作品注釋

1、《清一統志·湖北·襄陽府》:“鹿門山,在襄陽縣東南三十里。《襄陽記》:‘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夾神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遂以廟名山也。’”登:全唐詩校:“一作題。”又云:“題下一有懷古二字。”
2、江峴:江邊小山。《聲類》:“峴,山嶺小高也。”此處小山指襄陽縣內之峴山。《元和郡縣誌·山南道·襄州》:“峴山,在(襄陽)縣東南九里,東臨漢水,古今大路。”
3、方:全唐詩校:“一作初,又作相。”
4、浦:水邊。遙:全唐詩校:“一作遠。”
5、至:全唐詩校:“一作到。”
6、翠微:山青縹色
7、謝靈運《從斤竹澗越嶺溪行》:“川渚屢徑復,乘流玩迴轉。”
8、《後漢書·逸民傳》載,龐德公,襄陽人,居峴山南,不曾入城府,躬耕壠畝。荊州牧劉表數延請,不能屈。建安中,攜妻子登鹿門山,採藥不返。
9、餌:全唐詩校:“一作養。”按,對照下句,以作“養”為是。芝術:靈芝、白朮。《本草經》:“術一名山筋,久服不飢,輕身延年。”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
10、耆舊:年高望重者,此指龐德公。
11、攬:宋本作“纜”,是。結纜:系纜,指停船。攀踐:指登山。
12、丹桂:桂樹的一種,皮赤色。偃蹇:枝幹夭矯貌。《楚辭·招隱士》:“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
13、探討:尋幽探勝。
14、艇:全唐詩校:“一作艫。”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後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遊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