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批評的藝術》

《生活中批評的藝術》

再完美的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對犯了錯誤的朋友提出合理的批評和建議是應該的,但對於大多數青少年朋友而言,要想做到合理的批評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他們經常會感到無所適從。《生活中批評的藝術》一書結合了四十多箇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小故事和國外一些經典案例,分析不同方式方法的批評藝術以及這些批評藝術所帶來的正面效果,幫助青少年朋友們靈活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巧妙處世:
說話辦事亦可化為藝術;
智慧做人:
懂得變通方能心相事成。
批評的效果在於抓住對方的心理“三明治策略”:表揚、批評、再表揚。批評應做到對事不對人;批評的最高境界是讓對方甘願自我批評“打人不打臉”;批評不是揭人短處,而是為了做得更好,運用非語言性技巧到批評中來,讓批評在幽默輕鬆中進行“惡語傷人六月寒”,批評不要惡語相加;批評過後要安撫對方。

內容簡介

生活中批評的藝術》講述了人生的每一個台階上,都包含著理性的修煉、自我成長的跨越、對人性心理的理解、靈活而多維的思維方式以及現實社會中的處世原則。對於青少年來講,如何去走好自己的每一個台階?如何更好地為自己日後的發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地對待。籠統地提出一個處世態度或解決原則無疑是起不到作用的,我們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比如冒犯了他人,我們該怎樣說道歉的話?別人做了件好事,我們去讚美,結果卻招致反感,怎么辦?朋友托自己辦一件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事怎么辦?這些細小瑣碎的問題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青少年朋友的生活里,纏繞並困惑著他們。

目錄

1.不要空穴來風,弄清真相再批評
2.合理的批評必須有合理的理由
3.批評的效果在於抓住對方的心理
4.批評是為了用壓力提供動力
5.批評應該講究尺度
6.不要輕易批評他人,要對其信任和尊重
7.“三明治策略”:表揚、批評、再表揚
8.有效批評需要感情投資
9.批評應做到對事不對人
10.批評的最高境界是讓對方甘願自我批評
11.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忌居高臨下,以權壓人
12.不要把髒水潑在別人身上
13.學會“不分是非”,先解決錯誤,再追究責任
14.年輕人應該學會發現錯誤的價值
15.批評不是揭人短處,而是為了做得更好
16.每個人都有具體情況,批評應因人而異
17.批評不妨試一試“激將法”
18.批評他人時不要大發脾氣
19.“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批評更具有喊力
20.直接批評法
21.間接批評法
22.告誡式批評法
23.期望式批評法
24.該出手時就出手,適當運用嚴厲批評
25.“北風不可少,南風也別有妙處”
26.採取威脅式批評只能讓事情變得更糟
27.批評時不能一棍子打倒一片
28.讓批評在幽默輕鬆中進
29.以激勵為導向,用讚美的話語去批評
30.打人不打臉”,批評要顧及場合
31.批評要掌握好時機,不延誤也不要急於處理
32.“惡語傷人六月寒”,批評不要惡語相加
33.在討論中達到批評的目的
34.批評要一次到位,不要盲目地重複批評
35.運用非語言性技巧到批評中來
36.與適當懲罰相結合,讓批評更有效
37.批評過後要安撫對方
後記

前言

人生的每一個台階上,都包含著理性的修煉、自我成長的跨越、對人性心理的理解、靈活而多維的思維方式以及現實社會中的處世原則。對於青少年來講,如何去走好自己的每一個台階?如何更好地為自己日後的發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地對待。籠統地提出一個處世態度或解決原則無疑是起不到作用的,我們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比如冒犯了他人,我們該怎樣說道歉的話?別人做了件好事,我們去讚美,結果卻招致反感,怎么辦?朋友托自己辦一件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事怎么辦?這些細小瑣碎的問題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青少年朋友的生活里,纏繞並困惑著他們。
鑒於此,我們編輯了這套《青少年處世智慧叢書》,按事件的性質類別,分四本書將青少年生活中所碰到的難題進行歸類總結,並以技巧的形式傳授給大家。四本書包括:《生活中道歉的藝術》《生活中拒絕的藝術》《生活中批評的藝術》《生活中讚美的藝術》。每本書圍繞一個問題,以介紹方法技巧為主,配以通俗事例,並以簡單易懂的語言對事例理性提煉。所選事例大多是青少年朋友所熟悉或與青少年朋友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使青少年朋友看完即有所感,能總結經驗,為已所用。
《生活中道歉的藝術》旨在幫助青少年朋友學會向他人道歉。古語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青少年的人際交往中,倘若自己的言行有失禮不當之處,或是打擾、麻煩、妨礙了別人,最聰明的方法,就是及時向對方道歉。

精彩書摘

1.不要空穴來風,弄清真相再批評
指責是一門藝術。在青少年當中,指責應該和表揚一樣,也是一種激勵方法,其目的是為了限制、制止或糾正對方不正確的行為,預防類似問題再次發生。青少年朋友們必須清楚一點,即批評他人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他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過來,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由於青少年朋友對於錯誤的分辨和認識尚待提高,要想做到合理的批評並不容易,所以,必須學習、研究並掌握這門藝術,講究批評方法,增強批評效果。
不要空穴來風,弄清事情的真相後再進行批評,這是任何方式的批評都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會或大或小地犯一些錯誤,對於犯了錯誤的朋友提出合理的批評和建議是應該的,但對於大多數青少年朋友而言,要想做到合理的批評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他們經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聞過則喜”,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欣然接受別人的批評。對別人進行批評時,讓其感到你沒有以權壓人,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批評意見,需要的就是唯實的批評原則,對於自己並不清楚的事情就不要急於評論和加以批評,否則會招致誤會。
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一個髒東西掉進鍋里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了出來,想把它倒掉,可是又一想,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於是便把它吃了。這時孔子正好走進廚房,他以為學生在偷吃,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飯的同學。經過解釋,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孔子很感慨地說: “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正確的,何況是道聽途說呢?”
如孔子所言,就算親眼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實,在弄清楚事實之前,切勿輕易下結論或去批評當事人。
如果你是一名班幹部,在管理班級事務過程中總會聽到一些流言蜚語,如果你疑神疑鬼、聽之信之,即使同學沒有錯,也無中生有硬去批評人家,而且大道理講得頭頭是道,說得有板有眼,給同學冠以莫須有的罪名,那你就會給同學們留下故意整人的不良印象,結果勢必導致你與同學之間的關係緊張,久而久之影響到班級日常工作的開展。所以,批評的前提是弄清事情真相,斷定確有錯誤存在,而不要捕風捉影,冤枉了好人。 因此,給青少年朋友們的建議是:拿不準的事情就不要急於批評。
某中學高二五班有一個同學,紀律渙散,班長見了他就發火。他好像也習慣了,開始班長批評,他不吱聲,後來看見班長來了他就走,實在走不了,班長批評,他就斜過身子,給班長半張臉。不僅如此。上課時他經常晚來早走,有時連人也找不著。有一次,他沒有請假,也沒有跟任何人打招呼,一天都沒來學校上課,班裡的同學找不到他,等他回來後,班長見了面連問也沒問,就對他人發雷霆。可這時,他連解釋也不解釋了。
後來,班委開會討論這個同學的問題,學習委員說她試著看看能不能解決這一難題。學習委員是個心細的女同學。她私下裡了解到這個經常逃課的男生家裡生活困難,父母身體又不好,需要他照顧。他本來學習就不太好,再加上家裡是這種情況,所以班長你批你的,我不在乎,反正就這樣了,破罐子破摔。了解到這些後,學習委員就設法幫助這位男生,她找了幾個學習好的同學在星期天幫這個男生補課,甚至還幫他做一些家務。久而久之,這位男生的學習有了進步,家裡父母的病情也有所好轉,他的想法也跟著發生了改變,後來,他還被評為班上的先進分子。
兩個不同的人,一反一正,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取得的效果自然大相逕庭。所以說,當你批評別人時一定要先了解情況,不弄清事情真相的批評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會傷害對方的感情,影響雙方的關係。
現實中,導致批評有失偏頗的原因有二:一是將道聽途說或污衊的謠言信以為真,二是批評者自己的疑神疑鬼、無中生有。
有一篇叫做《偷斧子的人》的寓言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他看鄰居家兒子的一舉一動,甚至連走路的樣子都像是偷他斧子的人,再看他的臉色和表情,也像是他偷了自己的斧子,而他言談話語,就更像是偷斧子的人了。但幾天后,丟斧子的人找到了自己的斧子。原來幾天前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將斧子丟在了山谷里。他找到斧子以後,又碰到了鄰居家的兒子,這時候他覺得鄰居家的兒子走路的樣子,臉色和表情,以及他的言談話語,都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這則寓言故事裡只是說到了丟斧子的人懷疑是自己的鄰居偷了他的斧子,而並沒有講他是否跑到鄰居家討要丟失的斧子。我們可以做一個想像,假如這個人真的跑去鄰居家不問青紅皂白,就向人家討要斧子,甚至出口不遜,其結果一定會導致兩家產生矛盾,留下積怨,原本和睦相處的鄰居就會因為沒有任何根據的猜疑而變得形同路人,老死不相往來。
沒有根據的猜疑,對身邊朋友的不信任,往往會使我們無中生有地給朋友冠以莫須有的“罪名”。所以,作為青少年,應該心胸豁達,實事求是,不要疑神疑鬼,聽信流言,無中生有,批評是為了教育人改正錯誤,但它的前提必須是對方確實犯了錯誤。不顧事實的批評,不僅影響雙方之間的感情,而且會讓自己在集體或他人眼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甚至會失去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和認同。
因此,要確保批評不是空穴來風,批評者需要對自己聽到的信息、自己懷疑的事情進行相關的調查了解,以保證自己掌握事情的真相。如果事前調查不夠,事實真相與得到的情況有所差別,被批評者就難以接受。如果你僅以別人打的“小報告”為依據,對被批評者大加批評,那就更加令人難以信服了。
所以,批評他人時,事事要準確,責任要分清,原因要查明。從實際出發,弄清事情本來的面目,這樣批評才能做到有理有據,每一個受批評者自然會心服口服了。
弄清楚事情真相後,最好不要急於對犯錯者立即進行批評,在批評前先認真傾聽對方對這一事件的解釋。這樣做有助於了解犯錯者是否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而有利於進行進一步的批評教育。
當然,在傾聽的過程中,對方很有可能會說出一些你並不清楚的真相。如果你沒有辦法立即證實這些問題,那么就不應該對此進行批評,而應立即結束批評,再做進一步的調查和了解。總之,對他人的批評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以個人情感好惡來進行。
2.合理的批評必須有合理的理由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不會永不犯錯,當失誤和錯誤出現時,批評就會隨之而來。如果你是班集體或者一個公司的年輕領導人,你就應該學會合理的批評。
合理的批評必須有合理的理由。一般來講,批評都木是平白無故的,而是有所針對的。事情處理得怎么樣、工作進度和完成情況如何,作為一名年輕的領導人,你自然要比當事人看到的、想到的更遠一些、更周到一些。當你看到、想到的與現實情況有所出入和差別的時候,批評往往就會發生。但前提是你要找到合理的理由,不可吹毛求疵。具體該怎么辦呢?
如果你因為年輕而沒有這方面的處理經驗,不妨採取“換位思考”的思維方式,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來看待出現的錯誤和問題,從中發現事情的真相,找出失誤發生的原因,再結合自己的思考,從中找到合理的理由對對方進行批評。
只有具備了合理的批評理由,對方才容易接受和理解,從而認識到錯誤的本質,達到改正的目的。
有兩名保齡球教練分別訓練各自的隊員,隊員都是初學者。有一次,他們的隊員都是一球打倒了7隻瓶。甲教練對自己的隊員說:“很好!你打倒了7隻。”隊員聽了教練的讚揚很受鼓舞,心裡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勁,把剩下的3隻也打倒。
乙教練對他的隊員說: “怎么搞的?還有3隻沒打倒。”隊員聽了教練的指責,心裡很不服氣,心裡想,我已經一次打倒了7隻瓶。難道你就看不到嗎?從此,隊員對他的教練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排斥感,訓練也不如從前積極了。
結果,甲教練訓練的隊員成績不斷上升,而乙教練訓練的隊員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這就是不當批評造成的後果,對於剛剛開始學習打保齡球的人而言,能一次打倒7隻瓶子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甲教練的肯定激發了隊員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信心,相反乙教練不但不鼓勵隊員還對其進行指責,抱怨其打得差勁,這無疑給滿懷希望的隊員澆了一盆冷水,使其失去了做得更好的信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