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術》

《生存術》

《生存術》通過500個歷史故事,分別從生存術、利用術、認知術、言語術、治人術、治事術、用計術等7個方面進行歸納評述,不僅可以開闊讀者眼界,還可以使讀者收穫可實際操作的技巧。500個故事以諸子百家典籍中的事例為主,輔以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智囊》以及古代筆記中的故事,可讀性強,給人以啟迪。全書配圖100餘幅。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包括生存術、利用術、認知術、言語術、治人術、治事術、用計術。智術不僅被用於政治和軍事活動中,也常見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遭遇過陷阱:交往的陷阱、購物的陷阱、職場的陷阱,而且不止一次。
如何在複雜的社會中生存?從中華傳統智慧中,我們可以學到生存術、利用術、認知術、言語術、治人術、治事術、用計術。
術的最大特點是隱秘性,所謂“天機不可泄露”。從歷史經驗教訓中學習,我們可以避免重蹈覆轍。

內容簡介

智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技術層面,又被稱為手段、方法、謀略、計策、技巧,是生存的一種必備能力。

作者簡介

高路,曾任大學哲學教師。著有《儒家怎么說》《道家怎么說》《法家怎么說》《佛家怎么說》《中華傳統美德一互動讀本》《與哲學大師的人生對話》《品韓非學管理》《中華傳統美德書》《中華寓言哲理書》《職工道德讀本》等。

目錄

第一篇 生存術
一、柔順
 (一)柔勝
 (二)弱勝強
 (三)忍讓
 (四)謙恭
 (五)隨大流
 (六)外圓內方
二、自保
 (一)不出頭
 (二)不伸手
 (三)預防在先
 (四)不露真相
 (五)反其道而行之
 (六)以攻為守
 (七)魚死網破
三、退路
 (一)通人情
 (二)不苛刻
 (三)守規矩
 (四)高抬手
第二篇 利用術
一、利益
 (一)利益與人
 (二)利益武器
 (三)誘之以利
 (四)以利除害
 (五)利益聯盟
 (六)利害分析
 (七)利害推斷
二.道德
 (一)仁
 (二)信
 (三)誠
 (四)寬
 (五)和
 (六)義
三、權衡
 (一)利害
 (二)得失
 (三)局部與全局
 (四)眼前與長遠
第三篇 認知術
一、觀察
 (一)從細微處人手
 (二)從關鍵處著眼
 (三)從關係中看對象
 (四)從特性上看問題
 (五)從試探中找真相
 (六)從客觀中找真理
二、聽言
 (一)不從眾
 (二)分好壞
 (三)如何聽
 (四)多驗證
 (五)為何說
三、思考
 (一)具體分析
 (二)逆向思維
 (三)結果與預測
 (四)原因與推論
 (五)中庸之道
第四篇 言語術
一、言說
 (一)實話實說
 (二)巧用比喻
 (三)生動風趣
 (四)以條件為轉移
 (五)婉轉迂迴
二、勸說
 (一)站在對方的立場上
 (二)利用情境
 (三)順勢而言
 (四)比較
 (五)注重事實
 (六)動之以情
三、辯說
 (一)了解對方
 (二)無所畏懼
 (三)有根有據
 (四)把道理用活
 (五)利用矛盾
 (六)不拘一格
第五篇 治人術
一、結交
 (一)人才觀
 (二)自我包裝
 (三)投入
 (四)救難
 (五)籠絡
二、知人
 (一)察看
 (二)鑑別
 (三)考察
 (四)防人
三、控制
 (一)權威
 (二)心理
 (三)規則
 (四)賞罰
第六篇 治事術
一、前提
 (一)組織
 (二)精神
 (三)價值觀
 (四)認識
 (五)時機
二、用勢
 (一)立勢
 (二)造勢
 (三)借勢
 (四)假勢
 (五)助勢
三、原則
 (一)化解矛盾
 (二)留有餘地
 (三)打殲滅戰
 (四)靈活機動
 (五)無為而治
第七篇 用計術
一、正攻
 (一)先發制人
 (二)攻其不備
 (三)直擊要害
 (四)迂迴進擊
 (五)其他
二、側攻
 (一)虛虛實實
 (二)欲擒故縱
 (三)誘敵深人
 (四)偷梁換柱
 (五)其他
三、混攻
 (一)以間制敵
 (二)嫁禍於人
 (三)將計就計
 (四)借力打力
 (五)其他

前言

什麼是術?法家集大成者韓非講過這樣一件事:孔子有個學生叫宓(mi)子賤,被魯國派去治理單(sh6n)父(今山東省單縣)這個地方。孔子還有一個學生叫子有,前去看望他。一見面,子有就問:“你怎么瘦成了這個樣子?”宓子賤嘆了口氣,說:“國君不知道我沒有才能,派我來治理單父。政事太多了,催得又緊,心裡著急,身體吃不消,不瘦才怪!”子有笑了笑,說:“從前舜治理天下,手指彈奏著五弦琴.口中唱著‘南風’之歌,天下就太平了。單父與天下相比,簡直太小了,就這樣你還憂慮不已,要是把天下交給你,你怎么受得了?”宓子賤問:“我應該怎么辦呢?”子有說:“應該運用術啊。用術來治理國家,人坐在朝堂上,臉上泛著少女般的紅潤,不用費多少力氣國家就治理好了;不通過術去治理國家.即便身心憔悴,也不會取得多少成效。”(《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術是技術層面的東西,屬於手段、方法,它無聲無形,是智慧的凝結。古人稱其為謀略、計策,我們叫它智術.用時尚語言來表達,就是軟工具。
張飛在萬人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但屢戰屢敗;諸葛亮手無縛雞之力,但計謀神出鬼沒,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就是勇夫與智士的區別。以體力勝人為下等之勝,投入產出比很低;以智力勝人才是上等之勝,收穫的是高效率。人們之所以佩服諸葛亮,是因為智術更能體現人的力量。論體力,人不如虎豹牛馬,但人可以擒獲虎豹、馴服牛馬,靠的就是人所獨具的智慧。

精彩書摘

季孫擔任魯國的國相,任命孔子的學生子路當邱(今山東省東平縣東南)這個地方的長官。
那一年的五月,季孫命令百姓開挖溝渠。子路看到百姓很辛苦,就拿出自己的祿米煮成粥,叫大家到大路上來喝。孔子聽說了,就叫子貢去把粥倒掉,連盛粥的傢伙都砸了,並傳話給他說:“這些百姓是屬於魯國的國君的,你有什麼資格施恩澤給他們?”
子路勃然大怒,捲起袖子、露出胳膊去找孔子論理,說:“您憎惡我實行仁義嗎?我從您那裡學到的就是仁義。而仁義就是與天下人共同享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和利益。現在我把自己的祿米拿出來給百姓吃,難道不對嗎?”
孔子叫著子路的字說:“仲由真是粗野啊!本來我以為你已經懂得了這個道理,然而你卻不懂,你原來如此不懂禮。禮,是天子用來愛天下、諸侯用來愛境內、大夫用來愛職責、士用來愛家的,超過了應該愛的範圍就叫做‘侵’。現在的百姓是魯國的國君治理下的百姓,而你卻擅自施恩澤給他們,這是冒犯國君,你不也太膽大妄為了嗎?”
話還沒說完,季孫的使者就到了,傳季孫的話說:“我發動百姓並且驅使他們,而您卻讓弟子給他們飯吃,是想奪取我的民眾嗎?”於是孔子駕車離開了魯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