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是一則流傳了千餘年的寓言故事。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概述

《狐假虎威》是一則流傳了千餘年的寓言故事。在課堂上,它被無數次地演繹成這樣一個結論:一隻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揭示出現實生活中某些人藉助強權哄騙恫嚇人們的現象,勾畫了自己沒有真才實學卻仗著小聰明借勢欺人者的狡猾嘴臉。於是,在文本中,狐狸成了狡猾的象徵,成了仗勢欺人現象的形象代言人,多少年來沒有人提出異議。
然而,狐狸為什麼要借老虎的威風?它借老虎的威風乾什麼?是為了嚇跑百獸而滿足它的虛榮心?還是別有其他的意圖?文本中有這么一段敘述:“在茂密的森林里,有隻老虎正在尋找食物。一隻狐狸從老虎身邊竄過。老虎撲過去,把狐狸逮住了。”請注意“尋找食物”這四個字。這個極其普通的文本信息後面隱藏著什麼?顯而易見,狐狸作為一種食物被老虎捕獲,它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大難臨頭,狐狸該怎么做?坐以待斃,還是自我拯救?狐狸面臨著無可選擇的選擇——假虎威以自救!這是多么順理成章的事情,閃爍著狐狸生存智慧的光輝!

狐假虎威解釋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狐假虎威出處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狐假虎威原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狐假虎威譯文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隻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現了一隻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後,前景一定不妙,於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狸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之王,有何證據?”狐狸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於是就讓狐狸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後,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後,狐狸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狐假虎威寓意

老虎並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謊言。狐狸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於那些像狐狸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