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喜之後》

《狂喜之後》

修行在許多當代人的意識中似乎是很久遠的事,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在具有佛教傳統的東方,還是在具有基督教傳統的西方,有越來越多的人又重新走上了修行之路。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人們踏上這條心靈之旅,在這一過程中會有什麼身心體悟和殊勝體驗,以及在此之後人們又將如何繼續生活在俗世中,就是本書要告訴你的答案。本書援引了大量進入修行這一過程人們的實例,指出修行之路並非一條光明大道,開悟也並非持續穩定的狀態,並且因人而異。

基本信息

書籍簡介

《狂喜之後》《狂喜之後》
曾師從阿姜查等著名南傳佛教大師,美國最受歡迎的內觀禪修師傑克•康菲爾德非常有影響的一本著作。
胡因夢極力推薦,認為是近三十年來描述內心實修轉化最具說服力、最真實無欺的經典之作。
相對於開悟後的體驗,本書作者更關心的是:“靈修生活所面對的真正挑戰不是在深山隱僻處,或意識進入超凡狀態:就在當下。”
修行在許多當代人的意識中似乎是很久遠的事,然而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在具有佛教傳統的東方,還是在具有基督教傳統的西方,有越來越多的人又重新走上了修行之路。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人們踏上這條心靈之旅,在這一過程中會有什麼身心體悟和殊勝體驗,以及在此之後人們又將如何繼續生活在俗世中,就是本書要告訴你的答案。本書援引了大量進入修行這一過程人們的實例,指出修行之路並非一條光明大道,開悟也並非持續穩定的狀態,並且因人而異。更重要的是,畢竟我們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修道院或寺廟中的僧人,需要面對許多令人不悅的瑣事,才是我們凡夫俗子生活的真實狀態。因此,在恐懼、憤怒、愛欲等這些苦痛中修行,才是你靈修的最佳處所;與世間萬物和諧相處,才是修行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基本資料

作者: 傑克•康菲爾德
譯者: 周和君
出版社: 雲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8年3月

作者簡介

傑克•康菲爾德傑克•康菲爾德
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1945—),生長在美國東岸的一個科學及知性家庭。1963年就讀於美國新罕布夏州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主修亞洲研究,在學期間開始學佛。1967年畢業後,即前往東南亞修學,在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也曾經在馬哈希法師和佛使比丘座下學習,並追隨過西藏喇嘛、禪師、印度教上師。1972年回到美國,還俗。1976年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身兼佛學老師和心理治療師。曾與約瑟夫•戈德斯坦(Joseph Goldstein)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合作建立“內觀禪修社”,並經常在美國、加拿大和世界各地舉辦密集禪修,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內觀禪修教師之一。他的七本著作目前譯成中文的有三本——《心靈幽徑》、《當代南傳佛教大師》與這本《狂喜之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