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污染控制工程》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由杜翠風,宋波,蔣仲安著,冶金工業出版社於2010年1月1日出版,本書共分13章,主要內容包括:聲學基礎知識、噪聲評價及標準、環境噪聲控制方法、吸聲、隔聲、消聲等相關知識,振動、電離輻射、電磁輻射、熱污染、光污染的危害,控制理論及方法等相關知識。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1

·書名:物理污染控制工程
作 者:杜翠風,宋波,蔣仲安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污染控制工程

出版社:冶金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ISBN:9787502451202
開本:16開
定價:30.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關於環境科學及工程專業規範六中確定的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基本內容的大綱編寫的。全書共分13章,主要內容包括:聲學基礎知識、噪聲評價及標準、環境噪聲控制方法、吸聲、隔聲、消聲等相關知識,振動、電離輻射、電磁輻射、熱污染、光污染的危害,控制理論及方法等相關知識。
本書可作為研究物理環境和物理污染的基礎讀物,也可作為從事環境保護研究、監測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參考書,更是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監測專業、環境監理專業、環境管理專業、環境規劃專業、環境學、市政工程等專業的專業教材或參考書。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物理性污染的概念及分類
1.1.1 噪聲
1.1.2 振動
1.1.3 放射性
1.1.4 電磁輻射
1.1.5 熱污染
1.1.6 光污染
1.2 物理性污染的危害
1.2.1 噪聲危害
1.2.2 振動危害
1.2.3 放射性危害
1.2.4 電磁輻射危害
1.2.5 熱污染危害
1.2.6 光污染危害
習題
2 聲學的基礎知識
2.1 聲波的產生及傳播
2.2 描述聲波的基本物理量
2.3 聲壓、聲能量、聲強、聲功率
2.3.1 聲壓
2.3.2 聲能量
2.3.3 聲強
2.3.4 功率
2.4 聲級概念及聲級計算
2.4.1 分貝的定義
2.4.2 聲壓級、聲強級和聲功率級的定義
2.4.3 聲強級與聲壓級的關係
2.4.4 聲功率級與聲強級的關係
2.4.5 聲功率級與聲壓級的關係
2.4.6 聲波的疊加
2.4.7 聲級計算
2.5 聲波的傳播特性
2.5.1 聲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2.5.2 聲波的繞射
2.6 聲波在傳播中的衰減
2.6.1 聲發散衰減
2.6.2 空氣吸收的附加衰減
2.6.3 地面吸收的附加衰減
2.6.4 氣象條件對聲傳播影響
2.7 噪聲頻譜
2.7.1 倍頻程
2.7.2 頻譜分析
習題
3 噪聲評價和標準
3.1 噪聲的評價量
3.1.1 等響度曲線、響度及響度級
3.1.2 斯蒂文斯響度
3.1.3 計權聲級和計權網路
3.1.4 A聲級
3.1.5 等效A聲級
3.1.6 晝夜等效聲級
3.1.7 累計百分數聲級
3.1.8 交通噪聲指數TN1
3.1.9 噪聲污染級
3.1.10 噪聲評價數(NR)曲線
3.1.11 噪度感覺噪聲級
3.1.12 噪聲衝擊指數
3.1.13 噪聲掩蔽
3.1.14 語言清晰度指數和語言干擾級
3.2 環境噪聲法規和標準
3.2.1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3.2.2 產品噪聲標準
3.2.3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3.2.4 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
3.2.5 噪聲排放標準
3.2.6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習題
4 噪聲測量技術
5 噪聲污染控制技術
6 吸聲和室內聲場
7 隔聲技術
8 消聲器
9 振動污染及其控制
10 放射性污染控制
11 電磁輻射污染控制
12 熱污染及其防治
13 光污染及其防治
參考文獻

圖書信息2

書名:高等院校環境類系列教材-物理污染控制工程
出版社: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定價:28
條形碼:9787801598875
ISBN:ISBN7-80159-887-3
作者:高艷玲張繼有
印刷日期:2005-7-1
出版日期:2005-7-1
精裝平裝_開本_頁數:平裝16開,286頁
中圖法:
中圖法一級分類:
中圖法二級分類:
書號:

簡介: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突飛猛進,環境保護事業也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生存環境的變化。人類的健康,需要適宜的物理環境,但長期以來人們對物理性污染卻缺乏了解。物理性污染和化學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兩個特點:
第一,物理性污染是局部性的,區域性和全球性污染較少見。
第二,物理性污染在環境中不會有殘餘的物質存在,一旦污染源消除以後,物理性污染也即消失。
物理性污染嚴重地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存環境,必須對其進行控制和治理。物理性污染控制是環境科學在自然科學領域內的又一個研究方向,主要是通過研究物理污染同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探尋為人類創造一個適宜的物理環境的途徑。
本書較系統地介紹了當今前沿的物理污染控制理論及方法,力求全面細緻地闡述目前已開展研究的聲(振動)、電磁場、熱、光和射線等對人類的影響及其評價,以及消除這些影響的技術途徑和控制措施。本書分別對環境聲學,環境電磁學,環境熱學,環境光學,以及環境輻射學等進行了研究和討論,並將物理性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的最新信息和發展動態呈現給大家,使讀者通過對本書的閱讀和學習,引起對物理性污染的重視。通過理論的學習,指導在實踐中採取措施改善生存物理環境,從而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全書分為十五章,第一章由申左元、萬秋山編寫,第二章由高艷玲、劉旭東編寫,第三章、第四章由高艷玲、王紅芳、楊建文編寫,第五章、第六章由金泥砂、姚淑霞編寫,第七章由高艷玲、孫穎編寫,第八章由高艷玲、霍保全、黃應忠編寫,第九章、第十章由張繼有、董春艷、王會法編寫,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由馬達、陸洪宇、樓靜編寫,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由李曉華編寫,此外,張有鎖在全書編寫過程中做了大量文字校對工作,在此謹致感謝。
本書可以作為研究物理環境和物理性污染的基礎讀物,也可作為從事環境保護研究、監測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的參考書,更是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監測專業、環境監理專業、環境管理專業、環境規劃專業、環境學、市政工程等專業需要環境相關知識的專業參考書或教材。
限於編者水平和經驗,缺點、疏誤恐難避免,敬請讀者提出建議和修改意見,供再版時修改。
編者
2005年6月

目錄:

第一篇噪聲污染
第一章噪聲控制理論1
第一節聲音的產生、傳播與接受1
第二節噪聲的主要物理參量3
第三節噪聲的主觀量度和主要評價量13
第四節噪聲的傳播特性26
第五節噪聲的危害與噪聲的允許標準30
第六節噪聲防治的基本原則36
第二章噪聲測量41
第一節測量儀器41
第二節聲功率的測量47
第三節工業企業噪聲測量49
第四節振動及其測量方法51
第三章吸聲降噪54
第一節吸聲原理54
第二節多孔性吸聲材料55
第三節吸聲結構59
第四節吸聲降噪的設計62
第四章隔聲技術65
第一節隔聲結構的特性65
第二節隔聲牆板的原理66
第三節隔聲門和隔聲窗68
第四節隔聲罩69
第五節隔聲屏71
第五章隔振技術73
第一節振動的危害與評價73
第二節隔振設計74
第三節隔振器和隔振墊79
第四節阻尼材料84
第六章消聲器90
第一節概述90
第二節阻性消聲器92
第三節抗性消聲器97
第四節寬頻帶型消聲器102
第五節排氣噴流消聲器105
第二篇輻射污染
第七章放射性概論108
第一節原子和原子核108
第二節放射性和同位素109
第三節放射性衰變的類型110
第四節放射性衰變的一般規律113
第五節原子核反應、核裂變與核聚變116
第六節核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120
第七節放射性強度與輻射量121
第八章環境中的放射性124
第一節概述124
第二節天然輻射源124
第三節人工放射性污染源137
第四節環境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162
第五節環境放射性對人群所致的輻射劑量163
第九章樣品的採集及其預處理167
第一節大氣的採集167
第二節水樣的採集172
第三節土壤的採集176
第四節生物樣品的採集及製備180
第五節樣品的預處理182
第十章放射性的物理測量184
第一節放射源的製備184
第二節總放射性的測量188
第三節環境輻射劑量率的測量195
第三篇熱污染
第十一章熱環境200
第一節環境的天然資源200
第二節太陽輻射強度的主要影響因素202
第三節熱平衡及換熱方程207
第四節熱環境對人體的影響210
第五節高溫環境214
第六節人類活動對熱環境的影響216
第七節環境溫度測量方法及其生理熱指標223
第十二章熱污染227
第一節熱污染的形成及影響227
第二節水體熱污染及其防治233
第三節大氣熱污染的影響及其防治239
第四篇電磁污染
第十三章電磁場的物理概念246
第一節電場與磁場247
第二節電磁場與電磁輻射249
第三節射頻電磁場250
第十四章電磁輻射污染254
第一節電磁污染源254
第二節電磁污染的傳播途徑255
第三節電磁輻射的危害256
第四節作業場所電磁輻射安全衛生標準261
第五節電磁輻射環境安全標準266
第十五章電磁輻射的測量技術271
第一節電磁污染源的調查271
第二節電磁污染的監測方法271
第三節電磁污染測量儀器及使用272
第十六章電磁輻射污染的控制277
第一節電磁輻射的主要防護措施277
第二節高頻輻射的禁止防護279
第三節微波輻射的安全防護283
參考文獻28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