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則》

《潛規則》

《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以歷史為解讀對象,詳盡的闡述在我們的現實“規則”之後所隱藏著的另一種規則,這種規則才是人們(尤其是官僚權勢集團)真正遵循的行為準則,在仔細揣摩了一些歷史人物和事件之後,形成了許多本集團內部和各集團之間在打交道的時候長期遵循的潛規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潛規則潛規則
這部以歷史為解讀對象的著作中,作者以亦雅亦俗、亦莊亦諧的寫作方式,敘述了歷史上值得人們思考的大大小小的無數案例,在生動、有趣地講述官場故事的同時,作者透過歷史表象,揭示出隱藏在正式規則之下、實際上支配著社會運行的不成文的規矩,並將其名之日“潛規則”,進而指出潛規則的產生在於現實的利害計算與趨利避害。書中對於潛規則的定義、特徵,潛規則陰影下皇帝、官員、百姓的不同處境與抉擇,潛規則盛行的社會土壤,以及潛規則何時會萎縮,均有論述。潛規則現象產生、盛行於我國的封建社會,但它一時還難以消失,只有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才能最後根除潛規則。

作者介紹

吳思吳思
吳思,1957年生於北京。1978~198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讀書。畢業後分配到《農民日報》,先後任總編室副主任、群工部副主任、機動記者組記者。1993年,出任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橋》雜誌社副社長兼中文版主編。1997年至今,供職於《炎黃春秋》雜誌,先後任執行主編、副社長、總編輯。著述在國內外引起廣泛影響。曾獲評為《新周刊》2004新銳榜“年度知道分子”。

書籍目錄

社會潛規則社會潛規則
自序:關於“潛規則”和這本書
正編
身懷利器
老百姓是個冤大頭
第二等公平
當貪官的理由
惡政是一面篩子
皇上也是冤大頭
擺平違規者
論資排輩也是好東西
新官墮落定律
正義的邊界總要老
官場傳統的心傳
晏氏轉型
崇禎死彎——帝國潛規則的一個總結
有關潛規則的定義
雜編
笑話天道
古今中外的假貨
我們的人格理想
理解“迷信”
代後記:農民與帝國

文摘

歷史潛規則歷史潛規則
張居正總結說:人們怕那些吏,一定要賄賂那些吏,並不是指望從他們手裡撈點好處,而是怕他們禍害自己。合法地禍害別人的能力,乃是官吏們的看家本領。這是一門真正的藝術,種種資源和財富正要據此分肥並重新調整。張居正大概是明朝最能幹的大臣了。他深知官場上的種種弊端和權謀,圓熟地遊刃其間,居然憑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興大業。如此高明的先生講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場故事,必定大有深意,不可不聽。張居正說,軍隊將校升官、論功行賞,取決於首級。一顆一級,規定得清清楚楚。從前有個兵部(國防部)的小吏,故意把報告上的一字洗去,再填上一字,然後拿著報告讓兵部的官員看,說字有塗改,按規定必須嚴查。等到將校們的賄賂上來了,這位吏又說,字雖然有塗改,仔細檢查貼黃,發現原是一字,並無作弊。於是兵部官員也就不再追究。張居正問道:將校們是升是降,權力全在這個小吏的手裡,你不賄賂他能行嗎?
合法地禍害別人的能力,乃是官吏們的看家本領。這是一門真正的藝術,種種資源和財富正要據此分肥並重新調整。明朝小說《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就講了一個縣太爺運用這種藝術剝刮財主的故事。故事說,武進縣一位叫陳定的富戶,有一妻一妾。妻姓巢,妾姓丁,兩個人鬧氣,巢氏嘔氣生病死了。鄰里幾個平日看著他家眼紅的好事之徒,便攛掇死者的兄弟告官,宣稱人死得不明不白,要敲陳定一筆。死者的兄弟很樂意跟著敲一筆,便和那幾個潑皮講好了,由他們出面,他躲在暗處作手腳,敲出錢來對半分。——(身懷利器)

書評

“潛規則”——21世紀第一詞。
作者在歷史上寫下現實的眉批。——《新周刊》雜誌
潛規則》中的那些道理和古代官場上的例子,吳思差不多給我從酷暑講到寒冬,從寒冬講到酷暑。我當時並沒有想到吳思會把這些話題系統化,形成一本書,而且是名著。印象最深的是,只要我往抽象里提煉問題和概念,他就打斷,一定堅持還原成經驗可理解的東西;堅持從常識中推導出公理,來推演那些元問題,也就是根子上的問題。這樣討論出東西,好處是推理實在,老百姓也能明白;但特別花時間,一個小時不夠討論一個細節的。多年後,我對吳思說,你這種方法很像胡塞爾和孔子的現象學方法,西方叫本質直觀,東方叫實事求是(或格物致知)。——姜奇平,《網際網路周刊》名譽主編
他和李亞平是同學,都是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都喜歡到歷史中發掘教訓。他發明的“潛規則”一詞非常流行,一次有人向法國學者馬克介紹說,這就是“潛規則”一詞的發明者,馬克問,“潛規則”是什麼意思?吳思用英文回答,說是“隱蔽的規則”。這個詞比較貼近生活的歷史,讓人浮想聯翩,比如老百姓說的“貓膩”,古人說的“形格勢禁”,還有斯密所謂“看不見的手”,即市場經濟的“錢規則”,確實有很多隱蔽的規則。中國,兵法最發達,“兵不厭詐”的意思是:沒有規則,就是唯一的規則。這種東西,確實值得研究。——李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我們做研究的人,對潛規則其中的意思都是知道的,這本來是一個學理的概念,也有相關的描述,只是我們都沒有人用潛規則來概括。吳思把這個概念形象化了,潛規則一出來,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特別生動。他通過歷史來分析,又呼應現代的問題,這樣更容易把潛規則變成一個公眾概念。吳思開出一條研究歷史的新路子,不是很學理,但很有智慧,很有衝擊力。這正是過去的歷史研究缺乏的。——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治史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學究性的,去整理和還原歷史的材料,另一種態度,是基於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去研究歷史,目的是解決今天的問題。吳思是有深切的現實關注的,他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理解中國現實的運行邏輯,是為了尋求解決中國問題的辦法。在這個意義上,吳思不是中國歷史學家,而是中國歷史思想家,或者更確切地說,他是一位中國歷史的政治思想家。——楊鵬,北京天下谷企業家文化研究所所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