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的盒子》收入日記體小說《正義與微笑》和書信體小說《潘多拉的盒子》兩部作品,均取材自作者年少朋友的日記。

基本信息

看點

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的盒子》收入日記體小說《正義與微笑》和書信體小說《潘多拉的盒子》兩部作品,均取材自作者年少朋友的日記。

《正義與微笑》是一首激烈憤慨、鬥志昂揚的少年抗爭之歌。“一到十六歲,我這個人就咔噠的一聲變了。”主人公芹川進在《聖經》中發現了“以微笑行正義”的信條。他在學校里看到了太多愚蠢和醜陋的東西,老師、友人以及高年級學長都令他煩惱、厭惡並使自己受到傷害,芹川進毅然決然轉而追求自己的人生夢想。

《潘多拉的盒子》是一首光亮得近乎透明的青春愛情之詩。

患了結核病、自暴自棄的富家公子小柴利助突然在日本戰敗日醒悟過來,決定接受治療。在名為“健康道場”的療養院裡,他的情思擺盪在優雅的護士長竹小姐和多情的護士小正之間。他將自己紛亂起伏的思緒記下來,寄給寫詩的友人,孰料,這競讓友人的情思也擺盪起來……,

編輯推薦

《潘多拉的盒子》是日本頹廢派代表作家太宰治作品,最名副其實的青春小說。

我們的歡笑就是發自那隨意棄置於潘多拉盒子一隅里的小石子……

媒體推薦

在虛無主義的低谷尋覓到的、絕望之谷底閃閃發光的希望。

——奧野健男(日本著名文學討論家)

有人會在我的墓碑上幫我鐫刻下面這句話么?"他生前最愛讓人開心!"這是我的宿命。選擇演員這個職業的目的也在於此。我想當一名日本首屈一指,不、我想當一名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名演員!

——《正義與微笑》

我們現在受到一種可謂隱約的花兒之幽香所吸引、踏上了一艘巨輪,正隨著上帝指引的航線前行。這所謂的天意之船將引領我們抵達什麼樣的島嶼?我也不知。但是,我們必須堅信這次航行。我甚至感到:是生存還是死亡,這已不再是決定人類幸福與不幸的關鍵。死者會完成自我,生者站在揚帆出海的巨輪甲板上朝它合掌。

——《潘多拉的盒子》

作者簡介

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日本小說家。出生於日本青森縣的大地主之家,是戰後日本“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人物。反抗權威,提倡破壞與革命,內心“多餘人”的陰影濃重,四次自殺未遂。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情人一同投水自盡,年僅39歲。代表作有《斜陽》、《維庸的妻子》、《人間失格》等,2009年在他冥誕百周年之際,這幾部小說和《潘多拉的盒子》個起被陸續搬上銀幕。

寫作背景

《正義與微笑》和《潘多拉的盒子》堪稱太宰治的青春小說姊妹篇。前者發表於1942年,後者雖是作者發表於二戰後(1945年10月—1946年1月)的第一部小說,可其前身——《雲雀之聲》卻醞釀執筆於1943年,當年該書未能通過當局審查,翌年又遇空襲以致作品毀於戰火,最後在勉強倖存下來的《雲雀之聲》校樣基礎上,作者再度提筆重寫,並將之改為現名。

《正義與微笑》取材於一個青年歌舞伎演員少年時代的日記,作者以日記體的形式細膩刻畫了一位站在社會門檻的青春期少年搖擺不定、動盪不寧的微妙心理及其最終跨入社會大門、踏上人生夢想之旅的心路歷程,其中融入了許多作者本人的生活經歷。主人公芹川進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文中涉及了他與家人的關係、對老師和同學的想像幻滅、對學校的厭倦,他的交友、受傷、離家出走,他處於群體邊緣地帶的孤立感、渴望早日走出學校踏入夢想的焦躁不安、以及初涉人世的沮喪……但每當陷入情緒低谷,主人公都會不斷地自我反省、自我修正或在哥哥的幫助下走出來……他在不斷地自我審視、自我分析中一點一點地堅強,一步一步地成長,從理想的雲端漸漸降入腳下的大地,踏踏實實地朝向理想邁進。

從主人公的閱讀體驗中,我們還可以窺見太宰治對西方哲學、文學、繪畫、音樂、戲劇的廣泛涉獵與思索。

《潘多拉的盒子》素材來源於1943年因肺結核而夭折的青年——木村莊助的病中日記,以書信體的形式再現了一名置身一所古怪療養院的結核病患者——二十歲青年“雲雀”的愛情與純真。二戰期間,體弱多病的主人公“雲雀”痛苦地意識到自己是個“多餘人”,他自棄自虐,一心求死;而戰爭甫一結束,他便感到自己脫胎換骨成了個“新男人”。故事圍繞主人公“雲雀”與護士“小正”、護士長“竹小姐”之間的愛情一路展開,細緻入微地層層揭示了愛情中人微妙曲折的心理變化;“雲雀”還通過與身邊極富個性的病友們的接觸,逐漸恢復生命活力。

作者在文中借主人公和病友之口寄託了自己對新日本的憧憬,寄託了在戰後廢墟上萌生的一線希望。可惜這希望之光之於太宰治猶如一現的曇花。由於他對戰後日本的現實心灰意冷,在寫作中途感覺幻滅,最終草草結尾,留下一片空幻的光明。《潘多拉的盒子》已於2009年——太宰治冥誕百周年之際被搬上銀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